关灯
护眼
字体:

投喂病美人表哥后(347)

作者: 其金 阅读记录

“朱道祥,谁让你自作主张的?”

宫人闻声停下脚步, 迈着小碎步走回原地。

“哎呀,奴婢该死, 这不瞧公主睡熟了,如今立了秋,临台风大,她小孩儿家娇弱, 吃了风不好。”

燕帝张开手, 宫人把公主递到了燕帝手中。

天熙台临莲池而建,池水幽深,他们脚下踩着天熙台三层景台的地毯。朱道祥见燕帝抱着公主在栏杆前踱步, 心里突突跳。

“陛下,上午荣王殿下送的夏礼到了,奴婢已经派人去瞧了, 有您喜欢的果酱,晚膳是否要加一道酱汤?”

燕帝看着熟睡的婴儿,轻声道:“甚好, 七郎孝顺, 千里迢迢地送东西来, 也得让他的那些叔叔享用享用, 今晚让太子、端王、康王来陪朕用膳。”

朱道祥连声应了, 飞快下楼传旨。刚将事儿吩咐给手下的人,幽州又送来了密信,他接过手一瞧,一甩拂尘, 忙慌慌地上楼了。

“陛下,郑大人的信。”

燕帝将万寿公主随手放到桌上,拿着信走到日光下细细看了起来。

朱道祥连忙将小公主抱起,转手交到宫人手里,让她带着公主和服侍的中官宫女都下楼。

天熙台静悄悄的,只能听见蝉鸣和燕手指敲击栏杆的声音。

少顷,燕帝轻笑出声,将信纸扔给了朱道祥,“七郎率真,若真有不臣之心,哪里藏得住。倒是郑卿过了不惑之年,却仍跟当年中榜游街时一样,惊弓之鸟一般,还是孩子脾性呀。”

朱道祥掀开怀里的纸,走向烛台,点灯之际,飞快粗扫了一遍信纸,火舌卷起,信纸不复存在,他心中的忧虑不安也不复存在。

这半年不太平,宫闱秘闻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陛下面上无光,后来郑大人又送了密信来,那段时日陛下忧心难眠,每日不过睡一二个时辰就醒了。

“郑大人当年中榜眼才十九岁,可不就是个孩子。”朱道祥笑着踱到燕帝身边,“荣王殿下您还不知道,最是贴心孝顺,郑大人更不必说,是您亲手提拔上来的,对您最是忠心,许是他太过小心了,才先上报了,让您忧心了几日,您也别怪他。”

燕帝抚须笑笑,道:“朕怪他做甚,荣王性子直,想来两人有过龃龉,郑卿心思多又性急,这才送了那信来,好在有黄卿和崔卿,不然朕就要错怪七郎了。”

朱道祥摇头笑道:“三位大人是庆和十年的一甲,一起裹了二十几年了,最是了解彼此脾性。奴婢还记得当年您亲手给三位大人簪花呢,那场面当真是稀奇好看,从有科举算起,没有一回像庆和十年,一甲都是水葱般鲜嫩的俊俏郎君。”

忆起当年,燕帝面上笑意更盛,“朱道祥你还记得这个呢,那好,去给黄卿崔卿传旨,今晚也让他们来陪朕用膳。”

朱道祥连声应了,下楼传过旨意,正欲上楼时,见王昭仪站在树荫下不停张望。

他无声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小宫女说:“帮杂家跑个腿儿,你去给昭仪娘娘说,陛下很疼爱公主,公主有奶母宫人照顾,十分健康,暑气未尽,请娘娘回去歇息。”

听完小宫女传话,王昭仪朝朱道祥福了福身,静静望了半晌高耸的琉璃楼台,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主子高兴了,奴婢才能稍微喘口气。朱道祥扶着红漆栏杆,慢慢往上爬。

晚膳时分,崔弦黄群和几位皇子早就到了天熙台等候圣驾,唯独不见太子身影。

燕帝眉头一蹙,问太子何在。

朱道祥道:“太子下午犯了悸症,奴婢下午派人去传旨时,太子卧床不起,故今晚缺席。”说着走近了些,又低声道:“传旨的是奴婢的干儿子,那小东西特意进了寝殿瞧太子,是真病了。”

燕帝点点头,大手一挥,众人落座开宴。

空荡的殿堂没有玉管金箫,丝竹舞乐,只有婴儿咿呀声。

北地果酱做成的酱汤酸甜可口,崔弦黄群心吃得尽兴,倒是端王和康王食不知味,一顿饭下来如芒刺背,坐立难安。

崔黄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席散,见月色绮丽,两人行至杏花楼小酌赏月,少顷,一人推门而入。

黄群看清来人,笑道:“宁王殿下安。”

梁桢见黄群在,先看了一眼崔弦,旋即笑道:“君和兄,你也在啊。”说罢,便走到崔弦身侧坐下。崔弦见他来了,连忙给他铺软垫,又将刚才剥好的一碗葡萄放到他面前。

黄群知道两人的关系,对两人的亲昵之举习以为常。

殿下与抱琴从少年时便相爱,他们无妻无子,虽偶有争吵,却也琴瑟和鸣,相濡以沫了二十几年。

“陛下找你们进宫做甚?”

黄群道:“殿下不必忧心,我与抱琴不过进宫陪陛下用膳说话,陪客而已。”

“君和倒是看得清。”崔弦拿出华贵的鹦鹉杯,给梁桢倒了杯酒,“我们今日饱食珍馐,那二位殿下只怕食不下咽。”

“哪两位殿下?太子和端王?”梁桢问道。

黄群道:“端王和康王,太子今日病重,没去宫中。”

梁桢饮完一盏,抿唇道:“皇兄找康王凑什么热闹,太子称病不去,莫不是装的吧?”

崔弦轻笑道:“太子也是没法子了,被陛下猜疑是万寿公主的生父,如今太子每次面见圣上万寿公主都在旁边啼哭,别说太子,就是我听着都觉得心慌。”

“那孩子不过是个丫头,是不是亲生的于大局无碍。”梁桢又饮了了一杯。

黄群看向梁桢说道:“好在是位公主,否则这玉京早就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