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117)

不过他更知道一代人做一代的事, 能够延缓衰落便已经实属不易。他尚且不能保证大唐千秋万代, 更何况是让长安一直当华夏的首都呢?

他虽然依旧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控制人口,但是命人种树以及抑制豪强吞并平民的田地却是可以做起来了。

别以为他不知道, 大唐虽然建立也不过十余年, 但是皇亲国戚以及开国功臣自恃功高到处圈地的却已经不少了。

他从前觉得大唐荒地多,顾念他们有功, 只要他们不做得太过分了, 便争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现在李世民觉得为了防患于未然, 他得从现在就开始想办法抑制这种现象。

于是之前还有些低气压的李世民再次斗志满满地跟贞观群臣讨论了起来。

武周朝,武则天虽然没有像太宗那般发弹幕询问,但心中的好奇却一点不少,毕竟如今的她可谓是深受其害。

她长居洛阳最大的原因自然是想要摆脱李唐旧臣的影响, 但不得不承认长安如今不那么适应人的居住也是不小的因素。

只是要怎么办呢?种树倒是容易,但让良田重新回到老百姓的手上……

武则天心中很是清楚,随着人口上升,大唐的世家贵族经过一代代圈地,如今大唐的均田制早就玩不转了。

不仅没有田地的普通老百姓越来越多,甚至连府兵制下该赏给将士的田地都有些不够了,而这甚至极大的影响了边疆战士们的士气。

毕竟大部分将士参军只是为了搏一个前程,又有几个能做到无私奉献为大唐呢?

忽然间武则天想起了清理李唐宗室后那些无主的良田,她本想将那些那些田地分给自己信任的大臣,如今顿时改了主意。

她对着一旁的上官婉儿道,“既然天幕都这般说了,那就依照天幕所言,把之前李唐宗室的田产均分给长安附近没有田地的百姓吧,对了再留一部分给在边疆的战士。”

上官婉儿早已经对天幕心服口服,更何况她也不敢忤逆武皇,当即道,“臣这就去办。”

秦,如今关中地区如今还远不像唐代环境恶化的那般严重,甚至修建宫殿都还能就近取材。

但想到姜宛提到的后世场景,嬴政叹了口气道,“这关中到底是大秦的根基所在,朕不能眼睁睁看着关中被毁掉,哪怕是千年之后,以前不知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还是要为后人负责。这样吧,以后修建宫殿砍下一棵树,就在原地种上一棵。”

而其余朝代的帝王们也是大吃一惊,毕竟大多都城都人口爆炸,或多或少都有粮食不够的问题。

从前他们只觉得都城附近的良田越来越少,每年能产出的粮食也越来越少,但却从未往这方面想过。

虽然他们的情况没有大唐那般严重,但还是可以吸取一番教训。

不就是多种几棵树吗?* 多种几棵心安好了。

姜宛见弹幕忽然间安静了许多,特别是扮演“李世民”网友竟然没有回话,还以为自己把他们打击得太狠了,她忙补了一句。

“虽然让西安重新当首都的确有点难,毕竟时代变化华夏的经济中心逐渐向海边以及向南方更温暖湿润的地方转移。但大家也不要灰心,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北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黄土高坡生态环境也被进一步治理,关中地区的生态肯定能回到从前沃野千里的状态。”

“再加上如今陆上丝绸之路复兴,通过铁路连通中亚、中东、欧洲,西安肯定能变得更加繁荣。”

说完这些后姜宛继续向前走,还按照网上的攻略在各个文创馆集了免费的印章。

看着纪念册上那些很是有趣的印章,姜宛一瞬间体会到了乾隆的乐趣。

不过因着之前吐槽乾隆实在是有些多,这一次姜宛忍住了内心的冲动,专注地带着大家逛故宫。

故宫的确气势宏伟,富丽堂皇,但对天幕下的帝王将相来讲却着实算不得什么。

于他们而言,最让他们吃惊的其实是那些来来往往的游客们。

有老有少、有贫有富,他们神色轻松,有的到处到处合影拍照,有的甚至还带着画夹在那写生……而这无一不昭示着姜宛之前所说的曾经的皇宫的的确确全部开放给了最普通的群众们。

而这副场景对于天幕下的老百姓们来讲却仿佛是在做梦。

郊外的一处村落,村民们又聚在一起观看天幕。

头发花白的老农手中的锄头都已经掉在地上,低声喃喃,“老天啊,咱竟然能见到皇帝住的宫殿!原来贵人们住的宫殿竟然是这样,连个茅厕都比咱家大!”

一旁年轻一点的中年男人眼神中满是羡慕道,“这后世的人命可真好啊,竟然能进去那皇帝住的地方,咱要是有朝一日能够进去看看就好了。”

一个外表看起来颇有些流里流气的男人此时不屑道,“想什么呢,那可是贵人住的地方,怎么可能让我们这种泥腿子进去?别做梦了,别说这皇帝住的皇宫,就连那富人住的普通院子也不可能让砸门看啊,不如早点投胎到后世。”

这话一出,村民们顿时沉默,这人的话虽然不中听,但说得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直到一个生性乐观的中年女人开口道,“所以这不是上天同情咱们命苦,特意造了天幕让咱们看看这后世的繁华,看看那皇帝住的地方吗?”

“对对对!”一个年轻的小女孩蹦蹦跳跳道,“这可比镇上那些皮影戏、杂技好看多了。”

这时又一个年级稍大的妇人道,“听那戏文里说皇帝都有三宫六院,怎么没看见呢?难不成皇帝其实没那么多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