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的人听到他回来了,一窝蜂地涌去了六伯公家里。顾大伯也得了消息,过来想将他拉到自家住。
顾海帆拒绝了,说自己在六伯公家里落脚也挺好的。当年村里许多人给了他一口饭吃,可他大伯跟叔叔却不在里面。不仅如此,大伯母跟婶娘还说他克父,他娘是怕被克死才急匆匆改嫁。
没一会,他小叔也来让他住自己家,也被顾海帆拒绝了。当年的事他不恨,毕竟这儿是真穷,多一张嘴增添很多负担。只是编造谣言说他克死自己父亲,这个他无法原谅。
六伯公的大儿媳,将买的香烛、纸钱给了他。顾海帆提着篮子上山,看着低矮的坟堆,他说道:“六伯公,我想给我爸修坟,不知道怎么修。”
六伯公表示修坟得去找人算,算好了日子才行,不能想修就修的。
顾海帆不想在这儿停留太长时间,等上完坟,下山的时候就询问六伯公找谁算日子。
六伯公虽然六十多岁但身体硬朗,他笑着说道:“我现在就带你去,等选好日子就去买材料。”
修坟的日子是很快算了下来,就下个月月中。顾海帆不可能在村里停留那么多天,于是将买材料的事托付给六伯公的大儿子。
六伯公说道:“海帆,当年村里许多人帮了你,你现在回来该去各家道个谢。”
当年要不是村里人的接济,顾海帆可能熬不了那个冬天。他当年虽帮衬了不少,但儿孙多家里日子也不是很好,能力有限。但帮的人多了,这家给三五斤粮食,那家十来斤,这孩子磕磕碰碰也熬过了最难的时候。后来被从港回来的姑婆看上带走,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他。
顾海帆点头应下:“我现在就去。”
第683章
顾海帆回老家(2)
顾海帆轮番去帮助过自己的各家道谢。帮助过他的二十三家,他一直铭记于心。
有些人觉得顾海帆有感恩的心,但有的人觉得他抠门又小气。有家人的老太太就说了:“他那姑婆据说是亿万富翁,这么有钱,上门道谢空着手,这也太小气了。”
不仅小气还不知道礼数,哪有空手上门道谢的。
她男人抽了一口旱烟说道:“这孩子现在还在念书,能有什么钱。而且我们当初当初送粮食给他,也是看他可怜不想他饿死,又没想要他回报什么。”
见媳妇还要再说,老人家说道:“行了,海帆有这份心就行了。许多人在外面混出头都不回来,这孩子至少会上门道谢。”
其实他也觉得这孩子有些不懂礼数。那位姑老太太也真是的,将孩子接过去也不知道好好教。他们自家人不计较,以后走上社会也这样的性子容易得罪人。
老太太见他不高兴就没再说了。
顾海帆晚上就住在六伯公家里,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他说道:“伯公,我等会就回去。等我爸修坟的时候,我再过来。”
六伯公大惊:“怎么这么快就回港城?”
顾海帆解释道:“不是回港城,是回四九城,我还有些事要处理,等我爸修坟的时候再过来。”
他要回去陪顾秀秀,然后还得锻炼身体看书。现在会考完了,可以看医学方面的书了。他记性很好,没有过目不忘,但读了两到三遍就能记住。也是天分好,陆家馨才没拦着他学医。
后世有句玩笑话,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因为学医真的很辛苦。不过学出来地位高工资也很可观。顾海帆学医是因为他爸病死的,所以想学医救治更多像他爸爸那样的人。
听到是回四九城,六伯公就没留他了。
顾海帆到了县城并没立即坐车离开,而是带着两个保镖去了商场。两个小时以后,他带着一个保镖坐车离开县城,张昆则带着装满货的拖拉机回了顾家村。
六伯公从地里被叫回来时还有些不解,看到张昆左顾右盼没看到顾海帆的身影:“张同志,海帆呢?
张昆含糊地说道:“表少爷回去了。表少爷说当初许多人帮了他,想要报答大家,所以买了一些东西送给大家表示他的谢意。”
说完,他指着这些礼物笑着说道:“一共二十三份,袋子上都写了名字。六伯公,我分不清楚这些人,麻烦你带下路。”
“好。”
准备了二十三份谢礼,这二十三家都是帮助过顾海帆的。送第一家的时候,这家有哥老太太跟年轻的媳妇子。
张昆问过老太太名时后将东西都搬进去,然后从背的挎包拿出一个红包递给老太太。年轻的媳妇子想接,却被他避开了。
张昆解释道:“我家表少爷特别交代过,这钱一定要亲手交到春婶子的手上。你们若是强抢了春婶子的钱,等下次回来绝不饶过。”
后面这句话是他加上去的。等回来修坟肯定要多带点人,嗯,一定要带女保镖,这样女人撒泼就不怕了。
年轻的媳妇子听到这话有些讪讪的,不过眼睛却盯着红包。瞧着很厚,不知道里面装的是多少面额的,要是一百就好好了。
送完东西去跟红包,张昆立即去了第二家。
这家孙媳妇等他们一走,立即催促老太太将红包的钱拿出来看有多少。老太太才不上当,拿了钱进屋藏起来了。
六伯公也说道:“送东西就行了,怎么还给钱呢?”
张昆笑着说道:“表少爷说当初大家都过得艰难,还是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接济他。现在他有一点余力,就想报答他们的恩情。”
顾海帆大伯跟小叔一家得了消息,也来要钱跟东西,结果一根毛都没有。张昆很不客气地说道:“你们当初担心村里要你们养着表少爷,就造谣表少爷说他克死自己的父亲,现在怎么有脸来要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