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111)

作者: 2川 阅读记录

老王头道“西瓜有一百七十九棵,冬瓜跟南瓜有两百二十二棵。”

这些老王头都是数过的,就怕被谁顺手牵走了。

陆辛夷看了下,这瓜苗大小正好适合嫁接。

明天来试试看吧,行不行的,总要试试。

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所有的成果,都是一步一步试出来的。

不过这么多,这五分地可种不下,回头还得运一批去宝塔村。

吃过午饭,陆辛夷就让大力回城一趟,去铁匠铺买一把非常薄非常锋利的刀或者刀片都行,越薄越好,再买两把剪刀。

铁锤想回城玩儿,所以大力就把他带走了。

吃过午饭,陆辛夷让老王头砍了一批竹子来,她在家削竹子,为明天的嫁接做准备。

翠凤带着桂姨等人进了山。

刘家村后面有个小山坡,野山笋的最后一波,被他们赶上了。

一下午,把小山头的野笋嚯嚯的差不多了。

这边有山,所以大胤的都城并不在陆辛夷熟知的河南开封。

她也没看到过大胤的地图,所以也不知道都城具体对应哪个现代大省。

但根据这边老百姓们说的话来看,大体上还是在河南省的,她估计这里应该是洛阳一带。

她之前也问过京城到底是哪里,桂姨他们都很奇怪,说京城就是京城啊,自他们出生下来就是这么称呼的。

所以陆辛夷也没问了。

至于不在开封为何还要设立开封府为京畿官署,陆辛夷猜测应该是那位老祖从小被《七侠五义》给熏陶的结果,不然也不能弄出龙头铡虎头铡跟狗头铡来。

之前她都没往这方面想,直到那天在大堂上听秦砚说龙头铡什么的才反应过来。

她猜测大胤开国皇帝是她同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官员说的都是一口递地道的普通话,而不是中原官话。

但周围的老百姓们说的话里还是带一些地方口音的。

至于为何简化汉字跟拼音没有推广,她就不得而知了。

一群人将笋子剥好焯水,她这边竹签也准备的差不多了,那头被杀好的羊也被送了过来。

翠凤等人利落的将整头羊洗干净,一部分肉片下来串上了,撒上陆辛夷带来的调料腌制,剩下的骨架也抹上了,等下直接烤。

陆辛夷带着二狗子等人活泥巴,等下做个荷叶叫花鸡。

二狗子还跑去池塘采了几片新鲜的荷叶来。

剩下的人已经将点火准备好了。

陆辛夷邀请了刘村长以及他的两个儿子跟大孙子一起。

天渐渐黑下来后,门前燃起两堆篝火。

羊肉被烤的焦香四溢。

樊楼的众人已经习惯了这个味道了,刘村长以及儿子、孙子,闻着真的是控制不住口水的分泌。

陆辛夷将烤好的肉串递给刘村长他们。

他们也没推辞,实在是舍不得。

几串肉下去,刘村长忽然呜呜的哭了起来。

他儿子尴尬的拉了拉他“爹,爹……”

刘村长擦了擦眼睛,也有些不太好意思,他对陆辛夷道“实在是有点控制不住,想想我们这些人,家里也一直养羊,但居然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羊肉,真的是……”

说着又要哭。

陆辛夷闻言很想说一句你们家好歹还能吃一些羊下水,那些村民家里可没有,他们为了讨好你,连自己家的羊下水都送给你们家了。

不过这是刘家村的事,她并不会插手。

“那就多吃点。”说着陆辛夷又递给他一把“今晚管够。”

等炭火差不多了后,二狗子拿着铁锹将炭火铲走一部分放到他们挖好的坑里,接着将裹了厚厚泥巴的叫花鸡放进去,接着又用炭火覆盖填满,而后就跟几个小伙伴围坐一起,等着吃叫花鸡了。

至于羊肉,二狗子感觉自己已经被熏出羊肉味了,所以并不馋。

这一晚刘家村的人都没睡好觉。

陆辛夷那块地正好在上风口,那羊肉的香味顺着风飘的整个刘家村都能闻到。

不少小孩在家哇哇哭喊饿,想吃,都是给馋的。

第99章 嫁接瓜苗

刘家父子吃饱喝足满意的回去了,刘大郎还偷偷藏了一块排骨,带回来给她媳妇儿吃。

刘大娘子自然是感动的,想留给婆婆,但又怕挨说,也就给吃了。

虽然已经不太热了,但是也很好吃。

“大郎,等过年的时候,咱们也这么烤着吃吧。”

刘大郎道“行,等过年,咱们杀一头羊,自己家里人一起吃个够。”

“一头可舍不得,尝个味就够了。”

“只要陆东家继续来咱们村买羊,过年的时候我去跟爹说,买布,给全家都做一身新袄子。”

“那我可就等着了。”

夫妻俩说着悄悄话入的眠。

第二天早上陆辛夷在鸟叫声中睁开了眼。

吃过早饭没多久,大力带着铁锤就回来了。

陆辛夷看了下买回来的刀,虽然已经很薄了,但肯定没有现代刀片那么薄。

而后带着昨天特意削的竹签,带着老王头下了地。

翠凤等人好奇,也都跟着去看。

陆辛夷让老王头挑那些长得粗壮的冬瓜跟南瓜挑选过来。

优先选择嫁接的是南瓜,南瓜能抗西瓜菌跟葫芦菌,因此嫁接成活的概率比较高。

至于冬瓜,她也嫁接一些。

以前一直不知道吃的奶油西瓜籽为什么籽那么大,跟他们常见的西瓜籽相差太大了。

后来才知道,吃的炒货西瓜籽,就是西瓜跟冬瓜嫁接后的籽。

跟冬瓜嫁接出来的西瓜,囊是白色的,口味不佳,但籽又黑又大,剥出来可以炒着吃,味道很不错,冬天走家串户的少不得带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