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155)

作者: 2川 阅读记录

众人散去。

那头,范绰已经得到消息了。

得到消息后他也没什么太大的情绪起伏,继续在诸京暑里忙着。

徐敏被关以后,朝廷没有派新的市令下来,诸京暑里大部分事情都是他在处理。

这些事情他早就就做的得心应手了。

只是下衙后,范绰就带着妻子回了岳家。

范绰的岳父是御史台监察院的一名监察御史,名叫鲍玹。

大胤监察院隶属御史台,设监察御史六人,均为六品,主要职责就是监察六部以及百官之事,纠察其错误。

鲍玹人如其名,温文如玉,一副文艺老大叔的君子模样。

但你要觉得他好说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鲍玹官职不高,但为人很是刚硬,也是属于茅坑里的石头那一类的,谁碰谁长包,再碰一身骚。

所以朝中大臣,能不惹他的,就尽量不惹。

比他官职高的大臣看到他都绕道走,开朝会的时候他看谁谁都要低下头来反思自己最近干啥缺德事了被他惦记上了。

按理说这种人是活不长的,但鲍玹是个例外。

这老头之所以能安安稳稳的活着没被人弄死,也是因为他这臭脾气。

朝堂上大家都很端着,也不能当着皇帝太后摄政王的面吵架打架,但有时候气上头了真的很想弄死某个人。

于是鲍玹就成了那无往不利的武器。

谁今天在朝堂上发言触到我方利益了,只要把对方的把柄往鲍玹那一捅,这老头核实无误后就会朝会上把对方喷的满脸口水,还要逼迫三巨头给对方定罪,不然绝不算完。

鲍宣战绩最牛逼的一次就是扳倒了太后的宠臣前任左相裴玉。

十年前的裴玉也是刚从地方调任回京,任户部的四品左侍郎,唯一的靠山也就是户部尚书。

后来先帝驾崩,太后临朝听政,摄政王跟诸位辅助大臣监国。

裴玉看出了太后想在朝堂发展势力的决心,他的顶头上司是保皇党。

于是裴玉抓到了绝佳的机会,开始以太后的意愿为意愿,很是替太后办成了一些事。

于是太后开始重用裴玉。

十年时间裴玉就从一个四品侍郎变成了当朝左相。

成为左相的裴玉更加圆滑,他处处小心谨慎,敌对势力抓不到他的把柄。

奈何他有个好大儿跟好大孙,没少在外面给他惹祸。

两年前有人把裴玉任职知府期间的一个冤案丢在了鲍玹家。

十二年前,裴玉还在湖州任职知府,期间他儿子裴世杰伙同另外一个纨绔上山打猎,偶遇两个猎户女上山挖野菜。

那俩人见人家有点姿色上前调戏,那俩猎户女也有点身手,哪里忍得了,当下就打了回去。

结果寡不敌众,被裴世杰等人给抓了,裴世杰为了泄愤先强了她们,而后又丢给手下,最后那俩姑娘被活活轮死。

那两猎户看到女儿这般惨状哪里肯罢休,一查就查到裴世杰他们上过山,当下就抬着尸体来到知府衙门讨要说法。

裴世杰怕被裴玉知道自己要挨鞭子,一不做二不休,先伙同捕头把人哄了回去,而后连夜把那两家猎户给杀了,还放了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最后两家十七口全部惨死。

那案子最终被裴玉压了下来,定性成了江湖仇杀。

鲍玹看完案子气的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去湖州调查。

裴玉听到消息后,决定先下手,开始排挤鲍玹,伙同党羽处处找茬。

太后偏听偏信,派金吾卫去抓鲍玹,结果鲍玹闭门拒命,还将太后骂了一顿。

最后还是摄政王出来打圆场,老头才没被弄死。

于是此后的时间里,鲍玹就死磕裴玉。

去年,裴玉终于在各方势力一起发力的情况下,轰然倒台,全家流放的路上被不知名的人给杀了。

太后震怒,要大理寺亲自赶往案发现场调查。

但等大理寺赶去都过了半个月了,案发现场早就啥也不剩了。

最后大理寺给的结案就是土匪作案,因为太后还想重启裴玉,想着先流放,过个一年两年再召回重用。所以他们被流放的时候还带了不少钱财,被土匪截杀太正常了。

这草率程度倒也对得起他当年给那两家十七口结案时的草率。

所以说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第138章 鲍玹教婿

女婿范绰带着女儿以及外孙跟外孙女都回来了,鲍玹很高兴,虽然他们经常回来,但鲍玹看到范绰的第一眼,就知道他心里有事。

鲍玹官儿不大,又是得罪人的监察御史,所以俸禄也不高,当年也是倾尽全力,才在西市的兴化坊买下二进的院子。

家里如今就住着他跟老妻,儿子是个七品县令,带着儿媳跟孙女外放外地,两年多没回来了。

再就是老仆一家四口,老仆的女儿跟着淑娘去了范家,儿子娶了媳妇后媳妇儿也在他们家干活。

家里人口少,也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家庭氛围很好。

小院子很务实的种了不少蔬菜,看着根本不像是一个监察御史的家,就跟普通老百姓没啥区别。

鲍玹在兴化坊可谓是“明星”,不少老百姓有解决不了的事都来求他出主意,所以平日里邻里关系非常不错,整个兴华坊的氛围也都很不错,大家相处的都很融洽。

别看鲍玹在外面怼天怼地怼空气,但在家不怎么说话,什么事都是老妻或者老仆做主。

女婿范绰是他选的,寒门出身,人品不错,还有一股子正气。

范绰能考中全靠他自己,但能留京当官,全靠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