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495)
整个七月,陆辛夷的庄子收获颇丰。
她嫁接种植出来的西瓜,皮薄,囊多,水分足,还甜,又大,比那些没嫁接的西瓜好吃太多了。
到后来那些大户人家根本等不及,直接每天让家里人来这边采摘。
还有一些商户也来求购。
他们不在京城销售,会以京城为点,往四周散开。
今年种了不少西瓜,虽然损失了不少,但也还有很多,光靠他们销售也来不及。
西瓜这东西怎么说呢,一成熟就大批量成熟,要是不及时采摘下来,囊就会变成那种砂囊。
反正陆辛夷是喜欢吃脆西瓜的,不喜欢吃砂囊的。
所以当一些商户来求购的时候,陆辛夷答应了。
价格就是比她卖给那些大户们少一点。
至于这些商户们玩外卖多少钱,她不管。
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得起西瓜,陆辛夷还效仿后世,让音娘那边将西瓜线对半切开,再切成长条形一块块的,用竹签插着卖。
一块卖十文,一个西瓜能切二十块,利润基本对半。
这个商机被不少人看到,一些心思灵活的就组团雇佣一辆马车,不顾路远来求购西瓜。
这些人一般都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心思灵活,看到商机就想抓住。
她也愿意帮,但来庄子一次买那个几个成本太高,于是好心的让他们去刘家庄跟宝塔村,那边的西瓜也不错。
她没说是自己家的,只说那边的瓜苗也是从她这边买去的。
这样那边的西瓜也省的她操心了。
闻言那些人高兴不已,一个劲儿的夸县主人美心善。
于是这些人每天在城门关闭之前出门,赶路来到刘家庄或者宝塔村,根据个人能力采摘一些西瓜。
有时候会连夜赶回城门口等着,有时候就在瓜棚里歇脚,饿了就跟村民买点吃的。
等寅时过半,天微微亮了,这些人就结伴往回赶,正好能在辰时左右入城。
而后马不停蹄的将这些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有的还在里面放一块冰,用棉被包着,走街串巷的叫卖。
一个西瓜成本大概在一百二十文到一百五十文之间,手艺好的,能多切两三片出来,这就是二三十文了。
一天卖六七个西瓜,也能挣钱个百来文,最多的能挣两三百文。
虽然很辛苦,但西瓜也就一个多月的售卖期,过了就没了。
这一个多月辛苦点算什么?
对那些没什么钱的人家来说,这就是极好的生意了,挣的好,攒点钱年底就能修房子娶媳妇了。
有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效仿的人就越来越多。
刘家庄跟宝塔村那边几亩地的西瓜根本不够卖的。
后来的就只能来庄子上求购。
整个七月,来庄子上的人达到了顶峰。
还有那些聪明的佃户,在必经之路搭个小棚子,卖点绿豆汤跟包子馒头什么的,一天也能挣个二三十文。
忙碌的七月过去,八月天气更热,西瓜渐渐下市了。
当辣椒开始大批量上市,每天运送辣椒的车队也络绎不绝。
之前倒卖西瓜的,现在开始倒卖辣椒。
有钱的往周边一百公里内的城郭倒卖,没钱的,买个十来斤去一些有钱的人家里门口叫卖。
总之,七八两个月,陆辛夷的庄子不但收获颇丰,还养活了不少京城那些倒卖的小摊贩。
再加上之前赈灾的,如今又获得了不少的好名声,在底层老百姓口中,荣和县主是顶顶和善又聪慧的女子,对得起县主这个封号。
第437章 忙碌的季节
七月底的时候,陆辛夷还给正在开花的稻子做了一次杂交。
她带人用粗布链接成绳子,从田的这头拉到那头,而后一人拉一头,轻轻的让粗布从稻花上略过。
如此来回十几次。
稻子是雌雄同体,同株之间就可以授粉。这样交替就能让它们之间相互授粉,形成杂交,提高产量。
不少佃户看着只心疼,那些被扫落的稻花可都是粮食啊。
但没办法,县主要这么做,他们阻拦不了。
陆辛夷也没把所有水田都这般操作,只这般操作了十亩,毕竟她也只是听人说这么做可以,到底可不可以她也没亲眼看到过。
保险起见,先拿十亩做个实验,这些天都被做了标记,到时候秋收就能见分晓了。
八月底的时候,麦掌柜带回来了不少给她的信。
放在最上面的就是秦砚的。
她迫不及待的拆开了,跟上次一样,依旧是两封信。
一封是公事公办的,里面还夹杂了一封铁锤的信,老厚老厚的。
陆辛夷没拆,但就封面那几个丑了吧唧又老大的字,可见里面的内容肯定也没多少。
她打开秦砚的信,信里说了他让人种植的辣椒大丰收,还开了几家酒肆,用辣椒炒各种菜,非常受当地人欢迎,生意异常的火爆。
信看完后再看匣子里的礼物。
结果打开一看,是几张银票,加起来有三千两,给她花的。
在私信里,他坦言不知道送什么,索性直接给钱,让她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够他在挣。
陆辛夷看着那三千两,对她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她整个七八月挣的是这的十几倍。
但对秦砚来说,这笔钱不算少了。
他一个月的俸禄也就两百二十两,加上其他的各种福利,一个月大概有三百两。
一年也就三千六百两,这笔钱就是他一年的收入了。
虽然说他开酒楼挣了钱,但到底是官员,还是要注意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