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518)
虽然仍可以化整为零小批量的买,但杯水车薪,还非常的麻烦。
那么多的私兵,一天耗费的粮食可不是是个小数目,随便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些人就会饿肚子,久而久之,肯定有怨言。
饭都吃不饱还当什么掉脑袋甚至诛三族的私兵啊。
控制了粮铺粮食走向,那么那些人自然就会启用隐藏更深的地主们。
秦砚先让人筛选一遍,再针对那些有问题的地主进行定点跟踪再逐一排除,而后重点关照那些很可疑的地主们。
一般就在当地村口以及其他出村的路口设置埋伏哨,一旦有陌生人进村,就会放鸽子通报做好在跟踪准备。
如果有大批粮食出村,会有专业的人沿途跟踪,看能不能找到这些粮食运送的目的地。
根据这个,秦砚查出了四五个有问题的地主,这些地主都坐拥千亩良田。
除了收拾这些粮商外跟地主,秦砚顺带手的还收拾了一些贪官以及欺良霸产的地主以及乡绅。
人都是有靠山的,不然也不敢这么猖狂。
所以秦砚得罪的不仅仅是摄政王宋瑾,还有其他的一些皇亲国戚以及官员,有这些人的案子夹杂其中,也大大的降低了宋瑾那边的怀疑。
秦砚是谁都咬,所以大家都以为他这是想政绩想疯了,为此还让御史参过秦砚。
自然也被鲍御史给怼了回去。
鲍玹指着那些人,只要他们找出一个秦大人误杀误抄家的人,他鲍玹亲自充当马前卒去把秦砚给押回来交给大理寺受审。
要是找不到,那就是他们跟那些“罪人”狼狈为奸,刻意养这些蛀虫吸食大胤的“骨血”,应该视为同党,也要被彻查。
给那群大臣们怼的也不敢再捞自己人了,生怕自己被牵连。
鲍玹自从城南赈灾案后被陛下重用,成了皇帝宋祯身边的一条恶犬,逮住谁就咬谁。
关键是这恶犬不但恶,还特么的牙尖嘴利。
也有别的御史效仿他希望能得皇帝重用,但可惜的事比他会说的没他有得皇帝信任,得皇帝信任的没他那么巧言善辩,因此第一恶犬的地位牢不可破。
所以鲍玹现在是皇帝身边的又一大肱股之臣。
但鲍玹依旧不跟其他人官员往来,下朝就在家逗弄孙子找那些不起眼但食物好吃的小店溜达,跟人店老板称兄道弟的,那些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鲍恶犬。
当然了,鲍玹也遇到过刺杀,因此皇帝给了鲍玹几个暗卫,保护鲍玹的安全。
朝堂没了后顾之忧,秦砚疯起来就更可怕了。
他又开始琢磨起宋瑾的养兵之地。
之前查那些地主的同时还查出了三个隐藏私兵的秘密基地。
这些基地一般会养八百到一千人左右的壮丁,这些人是正儿八经的兵,每天的操练一点也不比正规军少。
这次就不能打草惊蛇了,他要稳住这些人,做出外松内紧的样子,麻痹这些人,以待同时间击破的那天。
找到老窝了,记下来就是分解宋瑾养的私兵。
宋瑾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私兵这么多年还没被发现的?
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有身份,他们可以是一个庄子上的农民,也可以是山上的土匪。
这些人也会种植一些作物来掩饰一二,但更多的还是训练。
训练的越多,物资的消耗自然也越多
为了查出宋瑾的私兵到底藏在哪里,秦砚没少费功夫,常常想到深夜不得眠,这一年里头发都掉了不少。
第457章 秦砚的“政绩”(2)
最后根据他自己的判断,觉得荆州本地肯定有,但不可能全部放在荆州。
宋瑾需要荆州的田地产出粮食来养活这些人,他的封地是不用交纳任何税给朝廷的。
整个摄政王府都由荆州百姓供养,所以他不会浪费自己的田地。
最可能的就是以荆州为中心的周边村庄为主要目标。
一来这些县城不属于荆州,但跟荆州搭界,一般两个州府的交界地,管辖都比较松懈,方便他藏人,要是出了事也方便支援。
二来,浪费别的州府的土地,宋瑾不会心疼,他还巴不得呢,周边县城农民过的越惨,往他荆州跑的黑户就越多,对他越有利。
秦砚就是根据这一点,将荆州周边各县以及州府的每年税收以及服徭役的记录都命心腹一一查看。
还真给他找到了。
一般正常的的村子,没有多少人舍得拿钱来抵税跟徭役,能用粮食的都用粮食交税,服徭役的家里只要有个成年男丁也绝不会用钱来抵。
但秦砚的人从周边县里发现了不少很多很大方的村子。
这些村子一般还都是在大山深处的,每年纳税也好,服徭役也好,大部分都是用钱解决的。
理由就是当地粮食产量不多,村子里的人能打猎,交税的钱都是打猎所得。
这要是一般的县令、主簿对这个说法是不会怀疑的,反正他们只要收齐了朝廷要的税收就行了。
但秦砚是有目的的调查,那这些村子就显得特别可疑了。
一旦怀疑,只要稍微调查一下,就能发现不正常的地方。
比如村子里基本都是青壮年,没有老人跟小孩,妇女倒是有一些,但这些妇女虽然穿6的质朴,但根本没有质朴的气质,走路以及跟那些人说话之间的眉眼往来反倒更像是那些花楼里的花娘。
派去的人盯了几天,就判断出哪些是真的有问题,哪些是真的因为土地贫瘠交不起粮税只能用钱,或者是当地村民致富有方,家里不差那点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