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547)
但这个年,京城的诸位官员可没过好,天天提心吊胆就怕禁军上门。
因为出大事了,摄政王宋瑾谋反了,跟他有牵扯的官员,这段时间都陆陆续续被抄家了。
不少以前走宋瑾路子回京的官员,每天都在做着禁军上门抄家的噩梦。
到了初八大朝会这天,朝会还没正式开始,大家已经热烈讨论起来了。
“听说摄政王造反又被秘密镇压了?相关人员都被抓了?”
“听谁说的?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要是有动静,我等还能来上朝?”
“我还听说赵贵妃娘家也被抄了,赵贵妃被打入了冷宫。”
“听说那个荣和县主居然是前太子的遗腹子?真的假的?”
“陛下早就该这么干了,那宋瑾这么些年大权独揽,整个朝堂就是因为他才变得如此腐败的。”
这位大人一说完,周围的人默默跟他拉开了距离。
各种听说的版本在朝臣之间交流着,很多人都想找开封府的通判崔胜询问。
他们也只能找崔胜询问了,毕竟没人敢去找敬王。
听说江南西路转运使也参与了,不过大家也不觉得奇怪,毕竟秦砚之前就是开封府的通判,正好又在京城,遇到这种事参与进来也很正常。
随着上朝时间越来越近,一直没见话题人物摄政王宋瑾以及敬王宋勉,大家都知道,这些传说大概是八九不离十了。
有太监进来通知朝会要开始了,诸位大人这才整理官帽后拿着笏板往前面走去。
众人刚站好,随着大太监元宝一声“上朝”喊声,皇帝宋祯大踏步而来,身后还跟着开封府通判崔胜。
诸位大人跪下高呼万岁。
宋祯坐下,对众臣子道“平身。”
一些老臣还没站稳呢,就听宋祯道“除夕宫宴发生了一件大事,朕相信不少人已经听说了。”
没人说话,私下讨论的再热烈,当着陛下的面还是不敢传那些“流言”的。
“诸位大人肯定很好奇,朕也好奇,这二叔怎么好好的就要造反呢,所以朕就让开封府通判崔胜来说说具体经过,诸位大人也一起听听吧。”
崔胜立刻站了出来先冲宋祯一躬身才道“启禀陛下,叛贼宋瑾这些年利用职务之便,盗取了太祖皇帝留给皇室的藏宝图。
宫宴那晚伙同禁军统领赵齐,将荣和县主陆辛夷从皇宫掳掠走,逼问其太祖皇帝留下的宝藏。”
众人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起来,有人就问“崔大人,我要是没记错的话,那荣和县主可是你们崔家的人,摄政王掠走县主作甚?”
崔胜继续道“宋瑾以为荣和县主陆辛夷是前太子的遗腹子,所以就以为她认识太祖留下来的宝藏上面的字。
但陆辛夷是前太子少保崔允的女儿,确实是我们崔家人。这一点见过崔少保的一些大人们应该都知道,荣和县主陆辛夷跟前太子少保崔允长的有七八分相象,说她不是我大哥的孩子,我第一个不答应。”
不少上了年纪的大人们纷纷点头。
“荣和县主被宋瑾关押在翊善坊,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跟宋瑾周旋,历尽磨难才逃离了宋瑾的魔掌。”
“根据荣和县主提供的线索,初二丑时过半,由高副统领跟蔡统领率领禁军跟神策军将摄政王府包围,在王府内搜查出龙袍一套,是从宋世子的院子里搜出来的。”
“但可惜的是,王府里只有王妃跟丹阳君主,宋瑾跟宋广元两人已经不知所踪。”
“经过这几天的搜捕,我等不负众望,终于将宋广元跟宋瑾抓获,两人现在被关在天牢等候发落。”
“除了禁军头领赵齐外,还有一些涉案人员都已经被关押在大理寺跟开封府,具体经过就不跟诸位大人详述了。”
说完崔胜冲宋祯一躬身后退回了队伍里。
宋祯满脸沉重“二叔为了大胤做出了不少贡献,朕很是感激他,据二叔交代,这些都是世子宋广元的主意,诸位大人觉得,朕该怎么做?”
诸位大人面面相觑。
鲍玹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宋瑾的话不可信,上次赈灾款被偷盗,当时他说是明喆干的,如今又说是世子干的。”
“他还有三个庶子,是不是这三个儿子还能替他挡三次灾祸?”
鲍玹此话一出,很多人纷纷点头,这摄政王有点废儿子。
傻子才相信这样的事情是宋世子干的。
左相站出来道“陛下,宋瑾这么些年也给大胤做了不少的贡献,崔大人也说龙袍是从宋世子的院子里搜出来的,会不会摄政王真不知道?所以老臣以为还是慎重一点比较好。”
宋祯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右相也站出来“臣以为既然开封府这边说了宋瑾造反证据确凿,那就该接受惩罚。”
“左相说得也有道理,过去的十来年,陛下年幼,太后娘娘精力有限,朝廷也多亏了摄政王在操持,但这十来年,他也没少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
“更何况辅佐陛下本就是他作为臣子的本分,如何还能邀功?宋瑾当了太长时间摄政王,早就不把皇权放在眼里,不把律法放在眼里,如今更是私藏龙袍,实乃罪大恶极。
不过他到底是陛下的亲叔叔,老臣觉得,不如就让摄政王去皇陵,余生就去太祖皇帝跟前请罪,去先皇跟前忏悔。”
不少人闻言纷纷点头。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大臣们纷纷表态。
宋祯点头“诸位大人言之有理,皇叔确实为大胤做了不少贡献,念在其一时糊涂的份上,就让二叔去守皇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