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通古代,我灾荒年救王府满门(300)+番外
前阵子,他们家在司超群这里买了鸡鸭鹅的雏子,再养上一只羊就更完美了。
“这个没有问题,我家牧场繁殖的那些牛羊,本就是打算出售的,小羊断奶的都可以出售,都是一个村子的,我也不多收钱,每只二两银子。
还有牛犊子,价格要贵一些,八两银子一头,谁需要就去牧场那边挑选。”
手里有银子的村民听到司超群的报价,一个个都兴奋了。
他们也要买,即便买不起牛犊,买几只羊养着,将来卖掉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还有人想学着司超群养殖蛋鸡,他们听司安说过,司超群家里那些蛋鸡是因为吃了自己调配的特殊饲料,天冷了也能生蛋。
那是人家赚钱的营生,司超群不可能大方的将饲料配方说出来,养鸡一年只有不到半年的生蛋时间,其余时候鸡都是白吃白喝,他们岂不是要亏死?
还有司超群建造的鸡棚,那可是砖瓦结构的,他们自己家里的人都没住上砖瓦房,拿什么去建鸡棚?
最终,这些人只能无奈的打消这个心思,还是安安稳稳的种地,他们没有人家司超群赚大钱的本事。
同一时间,官府那边也开始安排满二十岁女子强行婚配事宜。
在这一年里到二十岁的姑娘,都会有官府专门人员整理出名单,然后按照这些姑娘家居住的地址,将名单发放到各个村子,城里的姑娘则是由官府直接负责。
女子到了二十岁由官府强行婚配,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规矩。
原因就是古代人口偏少,且经常会发生战乱,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因为国家地广人稀,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发展经济和保卫边疆。
而且,由于战争频繁,男性数量锐减,所以官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人口。
虽然这个规定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
毕竟,只有人口增长了,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而对于那些已经过了适婚年龄的女子来说,她们也只能听从官府的安排,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男人,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当然,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愿意上缴二十两罚银。
司思因为这个问题,曾经找祁莫寒讨论过,在她的认知里,嫁娶全凭自愿,即便是古代,需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比被官府强行婚配好很多。
祁莫寒毕竟是个古人,他一直很推崇这项政策,别的地方他现在管不到,就秋水城来讲,本来人口就不是很多,旱情时候又死了数万人。
如今算上后来投奔这里以及何元熙带来的人,秋水城的总人数还达不到十万。
秋水城内那么多耕地荒废着,在祁莫寒看来,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若是这些耕地都有人种植,秋水城的经济还会更上一层楼。
增加人口数量是秋水城发展的重中之重。
想要增加人口,从外面引进是一条途径,但也需要人类的大量繁育。
人类繁育,前提就是婚姻,在这个封建保守的时代,只有婚配过后的男女才能延续后代。
因此,祁莫寒对此政策很是赞同。
但他告诉司思,即便是秋水城年龄达到二十岁的姑娘会被官府强行婚配,他也不会胡乱让人去搭配。
他会让负责此事的官员,将这些姑娘的详细情况记录清楚,婚配之人基本上都可以做到相配。
第274章 考虑一下以后
其实,秋水城内也没有那么多赖汉,这些人之所以娶不到媳妇儿,大多是因为家里太穷的缘故,并不是司思认知中的什么歪瓜裂枣。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死了媳妇的鳏夫和身体有残缺之人,但毕竟是少数。
这种情况,官府之人会给他们找一些身体也有残缺的姑娘,这样,尽量做到夫妻之间旗鼓相当。
听过了祁莫寒的解释,司思也有些认同了这项政策,并不像人们传的那样,姑娘到了二十岁,就会被官府强行婚配给那些歪瓜裂枣。
这完全就是谬论,不知是谁造谣生事,给大家造成了这样的心理阴影。
而且古人成亲都早,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姑娘家到了十五六岁就会嫁人,真能被家里养到二十岁还没有嫁人的少之又少。
按照祁莫寒的说法,在旱情以前,秋水城二十岁以前还没有出嫁的姑娘,每年最多就只有几十人。
但今年比较特殊,从旱情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里,人们能活下去都已经成了大问题,官府哪里还能顾得上这点小事?
因此,今年秋水城达到官府强行婚配标准的姑娘人数要多上一些,初步统计有一百多人。
秋水城的光棍儿适婚男子,是这些被强行婚配女子的数倍,甚至十倍。
这些人若是想娶妻,都会提前到官府报名,官府会按照他们的条件进行排名,从条件较好的人开始分配,以此类推。
毕竟是男多女少,最后还会有一部分未婚男子落空,但总比全都打光棍儿的好。
当然,朝廷规定是一方面,地方是否按此执行又是一方面,是否公正要取决于当地的官员。
秋水城肯定不用担心,有祁莫寒在这里坐镇,底下的官员轻易不敢在其中做什么手脚。
在秋水城内,曾经被官府强行婚配的男女,很多日子过得都不错,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过得鸡飞狗跳之辈。
可以说,强行婚配对百姓而言,有利有弊,司思不反对也不赞同,在她的心中最认可的还是现代那种自由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