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通古代,我灾荒年救王府满门(437)+番外
祁莫寒拉着司思坐在杜嬷嬷对面,询问道:“嬷嬷和霍母妃为何在冷宫?”
若是先帝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被暴君送去冷宫,他倒是能够理解,可霍太妃与其他嫔妃不同,她的儿子是大祁国亲王。
虽然霍太妃留在京城,就是作为暴君拿捏晋王的筹码,可总不至于如此虐待,况且,霍太妃也是有娘家人在朝为官的,暴君即便是为了表面上的和谐,也不至于将霍太妃送到冷宫里去受苦。
这一点,祁莫寒是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
说起这个,杜嬷嬷就恨得牙根痒痒,守了一辈子规矩礼仪的人,竟然没忍住爆了粗口,骂的还是大祁国的九五之尊和曾经的亲王。
“那就是个昏君,一心想把江山拱手让人的昏君,还有贪生怕死的恒王,一对猪狗不如的东西……”
一个后宫内的老嬷嬷,都能够看出大祁国江山不保,由此可见,那位暴君的所为有多么过分。
骂够了,杜嬷嬷才反应过来,连忙跪在祁莫寒和司思面前请罪:“请容王殿下、容王妃恕罪,老奴刚刚太过气愤,有些口不择言。”
祁莫寒抬了抬手:“杜嬷嬷快起来,本王相信你若不是被气狠了,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杜嬷嬷站起身,这一次她没有再坐下,而是讲述起了霍太妃前段时间的遭遇。
“恒王被钦差郭启涛押解回京,他不顾封地百姓死活,擅自离开栾城,证据确凿,受到惩罚那是罪有应得。
恒王的母妃因此受到牵连,被昏君一并罚到宗人府去受过,他的母族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本来在朝中就没有什么地位,很快就被郭家人打压得在京城无法立足。
老奴说的这些,都是恒王自己不作为造成的,可是我们晋王殿下,老奴也听说了,他为了鹿城的百姓兢兢业业,就连钦差去了都没能挑到他的错处,按道理,霍太妃娘娘应该继续在自己的小宫殿里颐养天年才对。
结果,那昏君在亲自审问恒王的时候,故意引导他去讲晋王的过错。
恒王本就是个贪生怕死之辈,被昏君一威胁,就说了一些有的没的。
恒王说晋王在旱情的时候,对于封地的百姓也是处于袖手旁观状态,还说晋王最近和容王殿下您走的比较近,似是在密谋什么大事。
昏君听了恒王的话,又叫来郭启涛询问。
不知道这个郭启涛是良心发现还是怎么,在昏君询问此事的时候,他竟然说没有发现晋王与容王密谋的证据。
就因为郭启涛的证词,昏君才暂时没有动晋王和您。
可他却不想就这样将事情揭过,故意让太后去刁难我们太妃娘娘,然后将人送去冷宫,和先帝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住在一起。
送去冷宫也就算了,太妃娘娘身边几个得力的人,都被太后和昏君以各种借口打发到辛者库做苦力,只有老奴年纪大了,根本干不了什么重活,才有幸被留在太妃娘娘身边。
太妃娘娘进入冷宫后不久,霍家见形势不妙,立刻上书辞去官职远走他乡,如今我们在宫里消息闭塞,根本无法得知霍家人的具体去处。”
杜嬷嬷说到这里,已经声泪俱下,她甚至都不敢回忆,跟着霍太妃在冷宫这段时间的遭遇。
更不敢想,霍家人辞去官职离京,是否还安好。
如若安好,他们必然会想办法将京城的消息告知晋王,晋王和容王走得近,得到京城的消息必然会告知,可看容王的样子,似是对京城发生的一些事情毫不知情。
祁莫寒的确不知晓此事,何元熙悄悄派到京城打探消息的人,主要任务就是盯着郭家人的一举一动,对于其他官员很少会关注。
尤其是霍家,在朝中本就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甚至说他们是透明人也不为过,那些人根本不可能注意到这些。
还有肖雷也同样,他一心寻找当年郭启瑞陷害自己背后之人的证据,对于朝堂上官员更换这些事情并没有过多关注。
尤其是昏君当政这些年,时常就会出现官员主动辞去职务的情况,已经见怪不怪,根本没有人会注意这些。
祁莫寒见杜嬷嬷哭得伤心,心里也替霍家人捏了把汗。
第398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祁莫寒已经可以百分之九十九肯定,霍家遭遇了不测,否则,以他们和晋王的关系,不可能不将消息传递过去。
同时,他也在猜想昏君如此对待霍太妃的真正目的,绝对不是泄愤那么简单。
“如果本王猜测不错的话,那位如此做的真正目的,是想要以此激怒晋王?”
这话,明着看是祁莫寒在分析事情,实际上,他也有询问杜嬷嬷观点的意思,毕竟杜嬷嬷是最清楚内情之人,心中定然会有数。
“容王殿下说得不错,昏君如此做,的确是抱着激怒晋王的目的。只可惜,他小瞧了我们太妃娘娘的护子之心。”杜嬷嬷说着说着,眼泪又有些不受控制。
杜嬷嬷从怀里拿出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继续说道:“太妃娘娘在得知恒王出事的时候,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她偷偷将自己手里值钱的东西全部换成银票藏了起来。
准备好这些没多久,我们主仆就去了冷宫,幸亏这些银票不占地方,太妃娘娘藏在自己的身上没有被发现。
御林军当中有一位名叫李建东的小队长,他的母亲和太妃娘娘是手帕交,李建东能够顺利进入御林军当值,还是太妃娘娘帮忙办成的。
太妃娘娘进入冷宫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了守门的小太监一百两银票,请他帮忙将李建东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