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通古代,我灾荒年救王府满门(453)+番外
以往,他说到这个份儿上,早就有人抱着邀功的心思出来讲话了,结果这群老狐狸,竟然没按照他预计的去做。
最让人上头的是,皇上竟然点名道姓的问了自己。
付志海现在若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恐怕会引起盛怒。
无奈之下,付志海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将霍太妃娘娘从宫中带走,最有利的人就是晋王殿下。
但据臣所知,晋王殿下没有那么高的功夫,别说带着霍太妃娘娘一起了,就是他自己一个人,想要在皇宫中来去自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臣觉得,定然有高人在晋王背后帮忙。
还有火烧御书房一事,定然是对皇上不满之人……”
说到这里,付志海停顿了一下,斜眼偷偷观察皇上的反应。
他发现皇上看着自己的眼神中,带着些许期待,这就说明,自己的一番说辞,完全说到了后者的心坎儿里。
这样一来,付志海后面再说什么,就更加有信心了。
“这个对皇上不满之人,定然不在宫里居住,否则,不会这么多天都没能找到线索。
我大祁国,是皇上的天下,普通人哪有这个胆量敢对皇上不满,唯独那两位……”
说到这里,付志海噤声了,他都讲到这个份儿上,谁再不知道他说的是谁,就别在朝堂上混了。
皇上这次很满意付志海的说辞。
“嗯,众位爱卿觉得如何?”
这一次,郭老贼倒是没有再闷着:“皇上,臣觉得付大人言之有理,请皇上立刻派人将两位藩王捉拿归案,也给臣的两个儿子做主。”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晋王与容王就是导致他一个儿子失踪,一个儿子惨死的元凶。
第412章 老臣有异议
朝中一多半的大臣,都是郭良的人,见他如此,纷纷附议。
就在皇上点头,想要研究下一步该如何将晋王与容王捉拿归案的时候,很少在朝堂上发言的陆九幽终于按捺不住了。
“皇上,老臣有异议。”
皇上刚刚因为那些大臣上道儿而有些阴转晴的脸,在听到陆九幽的话以后,瞬间又阴沉下来。
他就知道,这个陆九幽一讲话,准和自己唱反调。
先皇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临终前交代,一定要留着他,朝堂才能稳定。
就连太后都说,陆九幽是三朝元老,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离开朝堂,以此来制衡那些恃宠而骄的大臣。
皇上听了先皇和太后的话,留着陆九幽在朝堂,他倒是识趣,请辞过几次以后没有被批准,他就每天按时上朝按时下朝,平日里几乎看不到他发言。
皇上就觉得,这样一个识趣的人,留着倒是也不错,就像母后说的那样,有他站在那里,很多大臣真的不敢恃宠而骄。
结果万万没想到,老东西今日却敢出来坏自己的好事。
“陆爱卿有什么异议?”皇上讲话的时候,不难看得出,他距离发火不远了。
陆九幽对于这张说变就变的脸,早已经免疫了,尽管以往都不是对着他……
“皇上,凡事都要讲究个证据,两位亲王远在千里之外,只是因为猜忌,就给人家定罪,这恐怕无法服众吧?”
其实,皇上如此做也是有些心虚的,他才一直引导那些大臣,将怀疑的目标放在晋王和容王的身上,就是有那么一点儿法不责众的意味。
现在,陆九幽一开口,直接说到了他的痛处,他岂能不怒?
“陆九幽你大胆,那么多官员都怀疑祁莫寒和祁莫渊,你这是打算和大家唱反调吗?”
面对皇上的暴怒,陆九幽丝毫没有显露出一丝丝的怯懦:“皇上,老臣讲的都是事实,没有证据就想治罪,就连刑部和大理寺审案都不能如此做吧?”
这下,他直接把锅甩到了刑部和大理寺。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都是郭良的人,他们若是敢出来反驳自己,那就是承认他们审案的时候,都不讲究证据,凭借怀疑就可以下定论。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面面相觑一番后,全都愤恨的瞪着陆九幽。
本来刚刚他们还想出面帮着皇上辩驳几句的,这会儿,不但要装哑巴,一旦被问起,他们还得顺着陆九幽的话来说,办案必须要以证据为准。
其他人,虽然不是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但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轻易冒头。
一旦说点儿什么,被陆九幽抓住把柄,必然要吃不了兜着走。
郭良亦是同样,愤恨的盯着陆九幽,勉强按捺住心中的怨气,说道:“依首辅大人的说法,何人才是这些事情的元凶?”
陆九幽面对郭良这种老狐狸,向来没什么好脸色:“什么人本首辅不知道,但朝廷的刑部和大理寺都是摆设吗?
难道这些官员平日里只知道拿朝廷的俸禄,连查案都不会了吗?
如此的话,本首辅觉得,不如早些将位置让出来,让贤者居之……”
陆九幽可不怕得罪人,如果真惹了暴君不高兴,将自己罢官,他更高兴,反正这样乱糟糟的朝堂,他早就忍受够了。
刑部尚书孙娴听到陆九幽点自己的名字,瞬间就沉不住气了。
“首辅大人的意思是在说下官不作为了?”
陆九幽冷哼一声:“哼!你若是作为,今日之事为何不主动出面请旨彻查?”
“这个……”孙娴感觉自己真的无言以对。
作为刑部尚书,他的确有彻查此事的责任。
本来这件事皇上和国丈爷都没有说什么的,他就在一边儿眯着,能装糊涂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