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商场通古代,我灾荒年救王府满门(479)+番外

作者: 伍佰豌 阅读记录

因此,大长公主和三公主两人是单独吃年夜饭。

云太妃和司思会抽空偶尔过去看一看她们。

司思为了不让两位公主和沈天泽寂寞,特意送给她们一副扑克牌,还有一副麻将牌。

他们三个人,可以用扑克牌玩斗地主,打麻将的话,直接让个婢女顶上,也可以玩一玩。

总之,两位公主一点儿都没有因为不能光明正大与大家跨年而感到寂寞。

和去年一样,容王府的各位主子们,吃过了年夜饭,就聚在一起打麻将,聊天或者喝茶。

大年初二,祁莫寒陪着司思回娘家,初五一过,晋王就带着家眷回去鹿城。

一切都这样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司思发现自己的孕吐突然好了,她又恢复了以往和没有怀孕时候的状态。

观察了几天,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司思不顾祁莫寒的反对,再次开始忙碌起来。

再过一两个月,天就暖和起来,她预期中的很多项目都可以动工了。

修路的事情,不需要司思操心,祁莫寒命令手下着手去处理即可。

司思要操心的项目就是学校和医院。

秋水城人口不算多,初步统计了一下,六到十六岁的孩子大概有一万人左右。

这一万个孩子,分散在秋水城四面八方居住,不可能只建一处学校。

司思的计划是建造四所学校,分别坐落在秋水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等学校建成以后,祁莫寒会颁布一条命令,那就是秋水城内,无论男女,但凡是年龄在六到十六岁的孩子,至少在要学堂内念书三年。

至于现代那种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如果想要在这古老的时代里得以广泛推行和普及开来,特别是对于如今才刚刚开始踏上发展征程的秋水城而言,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般的想法。

毕竟,这里与现代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条件还是教育资源等方面,都难以支撑起如此先进且庞大的教育体系建设。

因此,在司思与祁莫寒一起研究考量之后,决定先推广三年的义务教育。

这三年里,学生们主要学习认字和简单的计算,学校不会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包括他们用的书本等学习用品,也由容王府来负责。

当然,这些东西不可能在古代购买,古代的纸张价格十分昂贵,会大大增加义务教育的成本。

司思都已经和唐旭打过招呼,请他帮忙在现代订购了很多宣纸和毛笔等物,这些东西不用特别好,只要有性价比的品质即可。

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约很大的成本。

说简单点,司思只要随便给唐旭拿几件古董去卖掉,就足够供这些学生一年使用学习用品的费用了。

至于三年以后,学生们是否继续上学,这个就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想法。

有喜欢读书的人,可以继续留在学校,但容王府不会再替他承担任何费用。

尽管如此,司思建的学校也不会像原本那些私塾一样,靠教书赚取百姓们的大量钱财,一切费用只需收个成本价即可。

这样的方式,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得来。

还有教书先生,这个就需要祁莫寒去张罗。

秋水城内考有功名的秀才人数不少,祁莫寒在此命人粗略统计过,足足有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名秀才当中,有一少部分是家境富裕的,可能会不屑于赚学校的这点工钱。

但绝大部分都是寒门学子,他们平日里继续念书准备科考的同时,也会接一些抄书的工作获取一些收入,还有一小部分人,被一些私塾聘用做夫子。

也就是说,这一百多人能够去学校做老师的,估算着差不多能有八十人。

四个校舍,平均每个校舍就要招收几千个学生,而八十名秀才,每个校舍只能分到二十人,这样是绝对不够的。

不够也没有关系,秋水城内还有大量的童生,这些童生虽然不如秀才学问高,但是教授学生识字和简单的算数,还是不再话下的,到时候,就可以让这些人顶上来,相信很多童生都愿意。

毕竟,以他们童生的功名,都是在私塾里念书的料,哪有人会聘请他们去当先生?

校舍的位置,不用司思操心,祁莫寒早已选好。

司思只是到现场看了一下后,便开始绘制图纸。

图纸画好后,她又请老爸帮忙提了些改进建议,然后才交给祁莫寒的人着手去建造。

经过一段时间的“招兵买马”之后,秋水城学校的建设,在三月初,和修路同时动工。

第436章 添堵的上门

别小看秋水城的这两个工程,城里几乎没有什么闲人,但凡不懒的,都想赚些银钱来贴补家用。

秋水城内忙活得热火朝天,司思的孕期也到了四个多月。

如今她的肚子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凸起,比正常四个月的孕妇要大上很多。

没有办法,谁让她夫君有本事呢,一次就让她怀上仨。

幸好的是,这三个宝宝都很乖,只有过年前后几天让她有些孕吐反应以外,其余时候一点儿都不闹腾。

这一点让司思很满意,她已经开始期待与几个宝宝见面了。

司思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可祁莫寒这个要做爹的人,却变得紧张兮兮。

平日里除了要处理一些必须由他出面的公务,其余时间都是陪在司思身边。

祁莫寒听母妃说过,女人怀孕的时候腿容易抽筋,他就每天早晚各两次给司思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