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通古代,我灾荒年救王府满门(499)+番外
“如果朕计算不错的话,秦松和北境两万大军早在十日前就应该抵达秋水城,为何朕到现在都没有听到那边的丝毫消息?”
秦松走的时候,皇上特意命人给他带了两只信鸽,目的就是希望那边事成以后,秦松第一时间将消息带给他。
按道理,秦松有那两万大军的帮助,早已将秋水城拿下,为何他这里迟迟没有接到消息?
事到如今,面对皇上的逼问,郭良根本无法将事情搪塞过去,只能选择性说一些实话。
“启禀皇上,微臣前些日就有此疑虑,便派人去秦府打听消息,谁知,秦府如今已经人去楼空。”
“什么?你说什么?”皇上脸色大变,拍案而起。
郭良面对皇上的这种暴怒已经不是第一次,他心里已经免疫的同时,面上还要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皇上,微臣也没想到,秦松能背叛您。”
郭良心中也甚是窝火,表面上看是秦松背叛了皇上,实则背叛的是他。
皇上脸色越发难看,他一抬手,将书案上的奏折全部扫到地上。
“朕就说,武将没有一个忠诚的,当年的何元熙,后来的肖雷,死的好,否则,这些人都会成为朕的心头大患。”
郭良低着头,努力挑起上眼皮悄悄打量暴怒中的皇上,心中也在不停腹诽:呵呵……还真是昏庸无道,把武将都杀光了,看谁还会为你卖命?
狂怒过后,皇上终于恢复了些许平静,继续询问:“难道那两万北境大军也归顺了祁莫寒?”
不得不说,这种有疑心病之人,怀疑什么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准头的。
郭良腰弯得更低了,脑袋几乎与自己膝盖持平。
这种问题,他现在也没有拿到确凿证据,要如何回答?
尽管他也是这样认为的,可一旦说出来,这位难保不会将怒火发泄到自己身上。
就在郭良心中盘算着如何回答的时候,皇上的贴身大总管来禀报:“启禀皇上,刑部尚书孙娴大人求见。”
皇上有些不耐烦,发了句牢骚:“这个孙娴还真是讨厌,有事情刚刚为何不在早朝上说?”
尽管心中不耐,但皇上还是吩咐内侍让孙娴进来御书房。
其实,孙娴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见皇上的,他是在御书房外面等郭良。
就在刚刚下早朝离开的时候,孙娴走到皇宫门口,自家的小厮就急匆匆送来一张小字条。
字条是秋水城那边送来的。
他的老母亲听说秋水城有一处度假村,里面不但可以泡温泉还可以采摘,便张罗着去见识见识。
孙娴的夫人为了显示自己孝顺又贤惠,便主动提出陪着婆母去秋水城走一趟。
知道秋水城那位是亲家郭良心中的刺,孙夫人出门的时候,孙娴特意给她带了一只信鸽,让她看到秋水城有什么可疑的事情,就立刻送消息回来。
孙夫人听说秋水城外有大批士兵驻扎,就觉得很奇怪,本打算观察几天,看看具体端倪再写信回京城,结果还没等她观察出个所以然来,这批士兵一夜之间就销声匿迹了。
孙夫人彻底死心,将自己看到的情况写信告知孙娴。
第454章 三个月的时间
因为派两万北境大军去秋水城的事情,皇上和郭良一直保密,除了他们,也只有去北境的传旨官知道。
因此,孙娴并没有想到,秋水城驻扎大军的具体情况。
孙娴只是想着,秋水城外面驻扎大军,定然是容王养的私兵,否则,都兵临城下了,容王不可能无动于衷。
御书房门前有皇上的人守着,孙娴不方便靠前。
距离远,里面说了些什么,他根本听不清楚。
只不过刚刚,皇上雷霆大怒的时候,声音很大,他多多少少听到了皇上仿佛提及到了什么大军。
难道,皇上口中的大军,和秋水城外驻扎的那支队伍有关?
想到自己这消息可能会帮到亲家郭良,孙娴这才硬着头皮让大总管禀报,自己要求见皇上。
孙娴走进御书房行礼后,不待他开口,皇上就不悦的问道:“孙爱卿有何事找朕?”
孙娴没有立刻回话,而是先看了一眼仍旧低着头的郭良。
没有得到郭良的任何指示,他只能将字条上的内容告知皇上。
皇上噌地站起身,脸色越发阴沉。
“你说秋水城外驻扎了一支军队,然后又突然消失不见了?”
孙娴现在也无法确定,自己求见这一举动是对是错,开弓没有回头箭,他都已经说到这里了,万万没有再回避的道理。
“回禀皇上,臣的夫人看到的只有这些,更多的臣也不知道了。”
说完,孙娴还不忘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溢出的冷汗。
就在他心中盘算着,皇上会不会因此震怒的时候,郭良终于开口了。
他比皇上了解秋水城的情况多,听了孙娴的消息,心中琢磨了一番,已经可以确定了一个很不好的事实。
“皇上,依臣看来,那两万北境大军已经被容王纳入麾下了。”
郭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受皇上责备的准备。
然而这一次,皇上并没有立刻爆发,而是冷笑着问:“国丈是如何判断那两万大军归顺祁莫寒的?”
郭良将脑中想法说出。
“孙夫人的消息说,秋水城外驻扎军队,臣猜测是容王暂时没有地方安置他们才会如此。
军队又突然消失,应该是容王找好了安顿那些士兵的地点。
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也能解释得通,秋水城如今繁华,引来不少外地客人光顾,容王不可能不小心其中会有谁的探子,行事方面自然要小心又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