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今天装傻了吗(18)
此时王府的一间密室里,才刚刚休养好几分伤口的世子,已经恢复了本来面目,不再戴着那张在江湖上混着的面具。
对面坐着长公主和李老夫人,这两人一个是世子的娘,一个是他的祖母。
李老夫人其实看着一点儿都不老,鬓发都没白,只是脸上的皮肤看着没有那么年轻了,略有些纹路。
即使如此,依然能看出来,她年轻时候必定是那种名动京城的大美人。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作为前朝遗留下来唯一的皇室血脉,李老夫人是前朝唯一的标志了——曾经的亡国公主。
戏剧性的是,大令王朝的长公主,成了前朝公主的儿媳妇,两人成了一家人。
继而诞生了南宁王世子这样的存在——既能算是皇亲国戚,有着皇室血脉,却又是前朝余孽剩下的血脉。
这两者让南宁王府的地位,在整个京城显得极为特殊。
无人来主动攀附权贵,但也无人会在明面上去踩踏王府的尊严。
长公主和当今陛下之间的兄妹感情,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一母同胞,又都早早失去了娘,所以分外珍惜彼此之间的手足情。
这才有了当初长公主因着世子爹的容貌倾心,而主动下嫁,继而给这个家挣来了一个王爷的封号。
当初李老夫人作为前朝公主,被先皇赐给了有着从龙之功的一个将军,也就是如今世子的祖父。
所以这个地方曾经是将军府。
等到长公主嫁到了华家之后,皇帝想让自己唯一的同胞妹妹地位尊贵一些,就特意赐予了其夫君南宁王的封号。
于是这个地方就改成了南宁王府,扩建了四周的园子。
这才有了如今众人看到的气派样子。
此事说起来牵扯众多,也是那些知晓旧事的老一辈人啧啧称奇的事情。
两朝公主成了婆媳,还能相安无事的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不管背地里有多少隔阂与龃龉,起码明面上维持了和平。算是一桩佳话。
至少这体现了当朝皇帝,以及先帝是有容人之量的,能容得下前朝皇室无辜女子,这点无形中成了大令去招揽许多有识之士的一个佐证——让人相信大令王朝的皇帝,有爱民之心,是明主。
此时在密室里,无人开口说话。
李老夫人和长公主,都是目含疼惜地望着华宣。
“赐婚的事情你都知道了?是怎么打算?”
还是长公主先开口说话。
“娘去替你打听过,那姑娘除了家世低一点,容貌与性情的确是没的说。只是你若不喜欢,娘便替你去把这婚给拒了。”
长公主到底疼惜儿子,知道他装疯卖傻这么多年,吃了很多苦。
她实在是不忍心在终身大事上,再叫儿子不顺心,觉得委屈了。
静默中,华宣终于开口。
“婚事不必,娘,我娶她。”
第9章
好弟弟
嗯?
不管是李老夫人还是长公主,全都诧异地抬眸看向华宣。
他们这个孩子,自小就吃了许多苦。
幼时在宫中因被奸人牵连,而中了毒,后来哪怕请来了神医,被治好了,也因着一些不能道明的缘故,只能继续装傻,任凭外头传痴傻世子的名头。
所以这些年哪怕知道华宣爱往外跑,李老夫人也都是和长公主尽量去遮掩着,不让任何端倪被旁人察觉。
也似乎是因着有了相同的秘密,和同一个要保护的人,婆媳两个才能如此安然相处。
华宣不仅是新朝与旧朝之间的纽带,更是整个王府的亲情纽带。
“陛下给我赐婚,这家姑娘不成,也会换另一家。”
华宣察觉到娘和祖母的诧异,淡淡开口解释。
长公主与李老夫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又不动声色挪开眼神。
左右这个王府真正主事的人,是华宣自己。
既然他点头要了这个媳妇,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再说什么。
长公主问过了儿子的意见后,一锤定音:“娘让人准备准备,过几日就去提亲。”
虽是圣上赐婚,但提亲之事总归是要做的。
李老夫人不方便出面,这件事情必须她来。
华宣垂眸,并没有提出反对。
*
蓄月今日回来说起:“我在街上遇到了曲公子,见他在蜜府附近徘徊,但后来又走开了。”
蜜珠压根不关心曲立封的事情,但见蓄月提起了,知道她担心,不免安抚道。
“他骨子里缺少血性,知道惹我会鱼死网破,他那等趋利避害的性子,是不会做出什么的。”
这点蜜珠还是有把握的。
毕竟前世跟在曲立封身边那么多年,见过对方许多张嘴脸,晓得这人有多惜命。
要说曲立封有多聪慧,倒也不见得,只不过对方是男子,天然占据了一些身份上的便利,又通过功名,有了一条在朝堂上的上升之道。
历来朝堂上选官时,能在皇帝面前得脸的,多少都有几分才气或英俊。
曲立封占了这两样,又加之这人惯会见风使舵的说一些好听话,前世升官不停,也算是运道好了。
但这不是对方前世欺骗她所有的感情,到最后又将她贬到尘埃的原因。
蜜珠不愿意多理睬这人,不想让自己为无谓的事情多投入什么精力,可倘若曲立封不死心,还来纠缠她,她也是会反击的。
断掉一个多年苦读经书想要金榜题名之人的梦想,有许多种方法,蜜珠刚刚好知道一条最便捷的。
但不到最后一刻,她不想让自己落入那等精于算计,又做事不留余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