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恶毒女配就要为所欲为(229)+番外

作者: 乘风破浪 阅读记录

儿子努力,颜家父母很高兴,但哪能这么憋啊。

要不是颜维所拦,颜家父母真想去找柳家的麻烦,有你们这样做事的嘛。

这时,柳家女儿脑子明白了,不再喜欢那穷书生的消息传来。

尽管颜家父母对柳如云不甚满意,但为了儿子,他们还是去告诉了颜维。

颜维得知这个消息后,重新打起了精神,不再把自己关在书房。

第218章 重生后,大小姐就要嫁纨绔公子(31)

他觉得自己之前的一切行为都很鲁莽,他要娶的是柳如云,自是一切都要尊重她的意见。

于是这一次,他没有再去找柳家的父母,而是观察起柳如云来。

柳如云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温柔的性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颜维有过疑惑,但觉得人就是有很多面,他竟然喜欢了柳如云,就是要接受她的不同面。

后面很恰巧一次机会,他与柳如云真正的相识了。

他本以为他会花很长的时间,才会让她心意上自己。

毕竟外界再怎么说,她跟那书生好歹是有过真情的。

放下一个人,何其难,他自己深有体会。

可那会儿,柳如云主动来跟他接触,甚至和他主动表白。

颜维一开始还犹豫,但在她一次次认真说明心意的情况下,他还是动摇了。

谁能拒绝自己喜欢的人?

他们之后便成了亲,成亲当晚,柳如云就对他设下几条条约,他做不到,他们就和离。

第一条,不能纳妾。

第二条,听她的话,对她好,不准反驳她。

第三条,每个节日,包括他们的成亲纪念日,还有她的生日,都不准忘记,要给她准备礼物。

第四条,钱给她管,除了特殊情况,不能晚回家,更不能在外过夜。

第五条,她和婆婆之间,必须好无条件站她。

颜维好不容易才娶了她,自是全部都答应了。

成亲后的生活,很多的事情不如意。

比如,柳如云总是跟他娘吵,一旦他娘说的她不开心了,她便会拿他撒气,让他去为她做主,说是他当初答应的。

开始,颜维去了几次,后面便不太想去了,倒不是他食言,而是很多事情细追究起来,他娘是有一部分错,但更大的错在柳如云的身上。

好在他娘体谅他,怕他夹在中间难做人,后面柳如云很多时候犯错,她都当视而不见了。

但柳如云还在背后,说他娘的坏话,这让颜维十分的无奈。

然后又比如,颜维从五品官员到现在正一品的丞相,当然不是每天上上朝那么简单。

被皇上调去考察民情,治理贪官等等,这一走难免就好些个月。

条约上说了特殊情况例外,但柳如云非跟他闹,说他走的那段时间,错过了什么什么节日,没送他礼物等,颜维补上加三倍的礼物,才会消气。

他成亲这么多年,之间发生的各种事情都不少,但颜维自认为自己这个丈夫做到了极致。

哪个朝廷官员,家里没有个妾,有妻有妾的,还去烟花柳巷了,而他,家里就一个柳如云,这些年更是未涉足过那些地方。

平日里,有官员请他去用膳,他先让小厮回去通报,再去。

酒那些,除了宴会,推脱不掉,否则他是不沾的,因为柳如云不喜欢他喝醉酒的样子。

与这些官员用膳,也绝不超过酉时,天黑之前,绝对回家,弄得一群官员嘲笑他耙耳朵,被一个女人管的死死的。

但颜维从未在意过,他只在意柳如云的情绪。

在家的时候,就更不提了,柳如云说什么,就是什么。

对女儿宠爱,对儿子严苛,皆是因为她。

他究竟哪一点做的不好了?她这些年,都还想着那个穷书生。

就算是铁打的心,他这么多年,对她这么好,她也该有点感情了吧。

既然完全忘不了那个穷书生,当初为何主动跟他表白!

颜维愈想愈气,越无法释怀这件事情。

休!必须休!

他狠狠咬着牙想,冲到书案,铺平一张白纸,磨了磨墨,便开始写休书。

他满腔愤怒,将一纸休书写完。

“咚咚。”

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

“谁?”他冰冷的启唇问,脑子想的是柳如云的模样。

“爹,是我。”颜长烨的声音在外响起。

颜维垂下眼眸,眼眸之中有失望。

“进来吧。”他说。

颜长烨闻言,将门推开,迈过门槛,从外面进来。

他进来之后,先把门关上,才寻着颜维的位置,走过去:“爹。”

“恩,你有何事?”颜维问。

颜长烨张了张唇,不知道该如何说。

颜维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便猜到他的心思:“你是来问我和你娘的事的?”

“是的,爹。”颜长烨轻颔首,道。

“唉。”颜维深深的叹口长气,良久后,说,“我想休了你娘。”

颜长烨瞳孔瞪大:“爹!”

“你莫要劝我,我已经下定决心了。”颜维说。

颜长烨喉结微微滚动,终究是将那些劝的话,咽了回去。

“我不劝,只是你这决定是不是下的太过草率,爹?”颜长烨握了握拳头,又松开,“你和娘到底这么多年感情,就因为这一些流言……”

“长烨,是不是流言,我比你清楚。你娘当年爱惨了那书生,跟柳家闹着非嫁不可,我当初喜欢上她,跑去跟柳家人说,让他们撮合感情,却没想到她已有心上人,弄得她差点为此自杀。后来,她不喜欢那书生了,我才重燃希望,去追的她。她确实没再表现过,对那书生,还有心思。可知道那发簪是那书生送的后,我才明白,她一直把那书生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