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106)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当年杜若菡从贺府归家的时候已有身孕,怀了贺家的子嗣。王渊不在乎这些,他料理了贺家之后,迎娶了她,把她过门不多久生下的儿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亲手抚养长大。

这孩子冠王家的姓,叫王俊之。

他很聪慧,在王渊的教导下,十六岁考中举人,二十一岁考中探花,被当今圣上看重,只在翰林院呆了两年就协助大理寺办案,二十六岁破天荒升任大理寺卿,可谓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当时王渊在朝任太子太傅,王家父子二人俱是公卿,不知羡煞多少人。

然而不知是谁暗中把王俊之的身世捅了出来,说他本不是王渊的儿子而是贺家的子孙,而王渊杀他父亲诛贺家九族,王、贺两家有着血海深仇,他这是认仇作父……

王俊之穿着正三品的官袍,颓然跌坐在椅子上。

之后他跟王渊断绝父子关系,上奏天子改回贺姓,从此变得冷酷残忍,在大理寺大兴酷刑,成为人人惧怕的酷吏。

多少人因为他而家破人亡。

王渊以有这样酷吏的儿子为耻,这才辞官回到同里,在乡间建退思园从此隐居不仕。

原来是这样。

沈持心道:酷吏一般都没有好下场,王大儒说是“退思”,倒不如说他怕被贺俊之牵连,提前隐退了吧。

能在高位时毫不留恋权力,走得彻底的人是让人最佩服的。

……

唏嘘之余,沈持为每篇墨卷做了点评。

“此文在破题时都能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眼,就连虚字也无妨,”沈持在纸上写道:“上联下挂,整理出他与上下文的脉络与关系作深入阐释,神理、口气俱显跃无余。”

是篇上品之作。

仔细一瞧,原来是六年前春闱第二名榜眼的会试文章。

他又去点评第二篇。

“此文篇法、股法、句法无不精熟。对虚字的唱叹深情,流溢纸外,打动人心。文真气流注,骨力苍浑,有古文色泽。”

在一众文中,显得格外醒目。文章比文章,这种文章一放进去,但凡是个有眼睛的考官,都要点他为文魁。

点评完翻开小字一看,竟是三年前春闱被点为头名状元的文章。

……

沈持将手中的墨卷一一点评完,两日后去找王渊。

“学生先前所好奇之事已有答案,”他说道:“老师的学生所做的文章平正通达,各有特色让人看了不禁叫绝,是以天下解元、状元多出自老师门下。”

王渊对他的点评很满意:“参照这些墨卷,你的文章能赶上几分?”

沈持:“学生惭愧,只能及三四分。”

“你能点评如此到位,”王渊笑道:“不止三四分,最起码能及五分。”

沈持:“……”

五分……一半还不是一样菜,老师求你别说了。

谈论完八股文,王渊随口问他:“你一个人来的同里?”

“有一位同乡与学生一块儿来的,”沈持把赵蟾桂的事说了:“正巧这两日我要出去寻一寻他,免得他找不到我为我担心。”

王渊:“去吧。”

沈持回去换了身衣裳,对王六说了声:“王管家,我出去寻一寻同乡,很快回来。”

不知道赵蟾桂那小子跑哪里去了。

王六以为与沈持同来的是位读书人:“哎呀沈秀才拜师成功,你的同伴可要孤零零一人打道回府了。”

“先生收的学生少……”

沈持:“啊……王管家,我的同乡是出来玩耍见世面的,他不是来拜师求学的。”

王六:“……是游侠?”

“不是,”沈持说道:“他是个杀猪的,屠户。”

王六:“……”

说起来,王渊只是收学生严苛,结交朋友可不挑了,道士僧侣媒婆稳婆……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这位新晋弟子跟老师有点相像呢。

沈持出了退思园,四处寻找赵蟾桂。

遍寻不见他人,走到脚底冒火的黄昏时分,在一家客栈处他听到了熟悉但垂头丧气的声音:“我早上出门的时候右眼皮一直跳个不停,就知道今日又白跑一趟了。”

江载雪?

沈持觉得自己幻听了。

“我今日精神不大好,又是没有喜事发生的一天。”是裴惟的声音。

后头还传来岑稚唉声叹气的声音。

沈持在外头站了许久,最后他轻咳一声,走进客栈:“江兄,岑兄,裴兄?”

“你们怎么来了?”

三个人听到他说话也如梦似幻的懵在那里:“……沈持?”

沈持:“是我。”

仨人狂奔下楼围住他拽胳膊的拽胳膊,捶他的捶他:“真的是你啊……呜呜,我们在禄县读不进书,想来想去还是来找你了。”

第52章

沈持被他们拽得哭笑不得:“……”

看来挚友们还没有从院试落榜的打击中走出来, 他也不知怎么安慰他们:“你们来多久了,跟家里人说了吗?路上顺不顺利……”

一连串的发文让沈持觉得自己有股男妈妈的味儿,他红着脸不说话了。

裴惟:“我二姑父刚调任江苏府句容县县丞, 我爹说这地儿好歹有熟人,便让我来了。”

当然, 还打发两个得力的家仆跟着。

江载雪、岑稚:“托裴兄的福,家里没拦着让出来了。”江夫人遣四个奴仆一路跟着照顾宝贝儿子。

沈持:“……”

当家长的都还挺开明的。

但一想蹲守在退思园门前十六七岁, 和江、岑差不多年纪的士子们——少年人出门一趟或游玩或游学,多正常个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