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180)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从大伯院子里出来,沈持又去三房他三叔屋里,沈凉得知他的来意,笑道:“我也算跟着享阿池的福了,你考中状元你爷一高兴总算让我歇两天。”没天天把他押在地里当牛马使唤:“听说你要去西南,”他说道:“路上用银子的时候多,家里好将就,你自个儿带上吧。”

沈知秋考过了县试,张氏这么多年总算看到一点儿盼头,脸上终于苦相渐消,有点笑意了:“是啊,阿池带在路上用吧,家里好将就。”

沈持把银子塞到沈知朵手里:“一路食宿皆由朝廷供给,不用花什么钱,算是我对阿秋和阿朵的一点儿心意吧。”

沈凉两口子听了这才收下。

沈持说了几句话出来,回到屋中,他留了30两,把余下的银票尽数拿给朱氏:“娘,以后你和我爹还有阿月不必俭省,该怎么花便怎么花,享享福吧。”

朱氏收笑着收起来:“阿娘享儿子的福了。”嘴上这么说,心里却算盘打的噼啪响:这钱给阿池攒着将来娶媳妇儿的时候用……

“阿娘,”沈持又交待了句:“以后你们还住在县城吧,有江夫人和裴夫人时常来看看阿月我放心。”

朱氏说道:“阿池,阿月最多再上半年的私塾,学会算账认字写字,女夫子便不再教了,不像你们要考功名的一直学下去,她们在私塾呆上个三四年到头了。”

沈持:“……”他倒忘记这个了。

“到时候我们在县城租房子住着不值当,”朱氏说道:“还是回没玉村来踏实。”

沈持:“好,都随阿娘的,只不必一个铜板掰成两半来花就是了。”

……

家里安排妥帖,沈持夜里在油灯下给王渊写信,报及第之喜,也感谢师恩,他略做思索,提笔在宣纸上写道:

不睹芝仪,转瞬经年。

学生幸得意进士及第,念师恩殊绝,诚非三言两语可写。……三年沐杏雨,时常念师恩……

他洋洋洒洒写了两页纸,执笔时几度哽咽,忽想起王渊是个非常内敛之人,不喜怆然伤怀煽情之语,故又删去这些辞藻,只说自己日后必然践行先生所教忠君爱民,简化为一页,又细细看了几遍才折好,待明日买些禄县的土仪一并寄出去。

次日他还未出门,禄县大乡绅郭意又递了帖子进来求见,还叫人捎话说先前唐突了沈持,心中不安,他要亲自上门来给沈家道歉。

——说白了,怕沈持记恨报复他。

沈持接了帖子,亲自见了他,说道:“都是乡里乡亲,郭兄不必放在心上。日后还请多多照拂在下的家人。”

说完他心道:沈家人何须谁照拂,说这句客套话不过是给郭意吃个定心丸,让他放心就是了。

……

日不暇给,转眼到了五月初七日,沈持找来找赵蟾桂与他一道收拾包袱。

“呜呜,大人,自从回到禄县,”赵蟾桂牵着他心爱的小毛驴:“我爹就押着我学算账记账,呜呜好苦……咱们总算要走了。”

“大人,我带毛驴一块儿走好不好,我跟它分不开……”

沈持:“……好。”这孩子就这性子,爱演。办事还是十分有谱的。

他一路上要好好看看这个朝代南边的风物人情,并不急着赶路,愿意骑毛驴就骑上吧。

临行前跟家人挚友话别自不必说。

次日,初八日清晨,沈持骑马离开禄县。

一日后出了秦州府,向东南进入宜昌府。沿途小麦覆陇黄,他放慢了脚步,慢慢悠悠地行走。

赵蟾桂骑着毛驴在后面跟着,前头的马儿太慢,终究是传染到了驴子,它也一点头一点头地打起了瞌睡……

主仆二人天亮赶路,天黑宿在驿站,山一程水一程。

越往南走风沙越小,气候变得逐渐温润起来。但是过了长沙府,他才发现林子越发繁茂,行人越发稀少,镇府越来越少——越来越嗅到蛮荒气息。

第96章

且朝廷的驿站越来越少, 相距也越来越远,一天走下来未必能遇到一处,与靠近京城天天人来客往的比, 冷清得跟野庙似的。

这一日,五月二十三, 从家中出来十多天的时候,总算进入到黔州府北边的第一县, 望黔县。

他感觉好像从长沙府出来之后便开始一路爬坡过来,丘陵愈发多了起来, 风飕飕的, 五六月份的天气跟秋天一样凉。

到了黄昏时分, 沈持主仆来到了县中的望黔驿站,驿丞——当朝管驿站的吏, 隋汀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沈持问他这几日有没有工部矿物司的人员来过, 他摇摇头说没有。

“算着是要比咱们晚十来天的,”赵蟾桂说道:“他们从京城南下来黔州府还得路过秦州府呢。”

同样五月初八启程上路, 工部的大人们最早也要月底才能赶到这里来。

“嗯, ”沈持道:“算着是这样的。”

这里吃的饭菜已经开始有黔地特色, 晚饭时上来一盆凉拌嫩鱼腥草,当地人叫折耳根,散发着浓郁的鱼腥味、泥土味和草味的混合出来的气味,有种不羁的奇特的野性。

赵蟾桂闻着味儿已经开始捏鼻子了。

沈持拿起筷子夹了一口:“吃吧, 咱们到了南地要入乡随俗, 这才清热解毒, 吃能很好适应这里的气候。”

他难得婆妈一回。

赵蟾桂听劝吃了两口。

沈持吃了小半碗,入夜,他拿着羊皮地图来看, 工部的朱砂矿位于黔州府东部的樊武县境内,这个西接铜仁县,南邻安远县——据说武信侯府的史家军边驻守在这里。

他细细浏览了一遍安远县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