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20)
这人姓魏,是禄县的一名秀才,颇有家底,考中后就躺平了,到处游山逛水。
也许是蝈蝈想要自我推销给自己找个主人,这会儿唱得更起劲了,围观的人哄笑:“再不买可说不过去了哟。”
氛围衬托到这里了,魏秀才眯起眼睛:“小郎君,你这蝈蝈怎么卖的?”
“8文一只,”沈持把两只最好的转到他脸前:“看看这个头,这叫声……”魏秀才:“嗯,蝈蝈是不错,我买东西想来将就个好事成双,买你两只的话,15文钱怎样?”
“秀才老爷,”沈持淡然说道:“我还得雇趟车回村,您就别压价了吧?”
听他这么一说,魏秀才不再纠结这一文钱:“行,买了。”
六选二,一下子卖出去两只。
他带了头后,很快有人也来买沈持的蝈蝈,余下四只很抢手,甚至都要开始竞价了,他忙说道:“各位叔叔伯伯哥哥莫急,我明日还会来县城卖蝈蝈的,哪位郎君要的,我明日之后送上门怎样?”
众人大笑:“小郎君,这里没有纸笔?怎么写下门户住址?”
沈持:“各位郎君一个个说来便是,我在心中记下,明日之后挨家挨户送上门,如何?”
“哈哈哈,”众人笑得更欢快了:“小郎君这海口夸得太大了,我们三十多号人,你怎么能都记下来呢?”
沈持微微一笑:“各位只需清楚地说上一遍,我一字不漏复述下来怎样?”
哟,较上劲儿了。
围观的人来了兴致,有人拉了一伙人想试试他夸下的海口是真是假:“要不,咱们挨个把家里的地址报给小郎君一遍?”
沈持又是一拱手,礼貌而淡然地说道:“郎君请说。”
那位打头的先开口:“我姓辛,家住永一坊三雨巷第六家。”
沈持听完点点头:“辛郎君的住址我记下了。”
余下好奇的凑热闹的呼啦一下来了六七个,挨个报上自家的住址,这个坊那个巷的,一字不落入了沈持的耳中。
等他们报完,沈持问道:“明日我便送蝈蝈上门。”
“你不说先复述一遍吗?”有个面色赤红的男子反问。
第13章
“谭郎君对吧?”沈持说道:“你家住兴安坊挑水巷倒数第二家。”
姓谭的郎君惊愕得连连夸他:“一字不错。”
又有方才报住址给他的人来问,沈持又准确快速地念了出来。以至于围观他的人越来越多,沈持看着又惊喜又着急的朱氏,想着自己今日出风头太过,该打住了,于是说道:“一共三十一位郎君订了我的蝈蝈,我这便赶回家中捉新鲜的大个的叫声洪亮的蝈蝈去,不耽搁时间了。”
说完,他干脆灵活地从人群中挤出来,牵着朱氏的衣角往城外走去。
朱氏提着的心放下来:“阿池,你……的记性真好。”好到她觉得方才那一幕是在做梦。
她拉着沈持的手:“你掐娘一下,娘是不是在做梦啊?”
沈持把沉甸甸的荷包塞她手里:“阿娘掂掂,你不是在做梦,是真的。”
朱氏恍恍惚惚的,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眯眯的,心中寻思:定是沈山救京城史家积了德,如今应在子孙身上,要叫他们富贵呢。
娘仨快走到城门口的时候遇到一个挑着竹篮卖荷叶鸡的小贩,那鸡烧得荷香浓郁,鸡肉鲜嫩软烂,沈持叫住小贩,想买半只鸡回去吃:“今日我爹在家,咱们好好吃一顿哺食。”
朱氏一问要35文钱,一下子变了脸,气得要打沈持:“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败家呢。”
沈持:“阿娘,我馋嘛。”
朱氏又心疼钱又心疼儿子:“……”
沈月在一旁闻着香味只流口水,她终是心软了:“那……买吧。”她跟小贩还了还价钱,最后花32文钱买到半只三黄荷叶鸡。
出了城门不远处有条小溪,朱氏带着沈持和沈月去洗手,而后娘仨坐在溪水边上等顺路回村子的骡车。
等待的功夫,朱氏看着沈持小小的手掌中被磨出好多水泡,一把抱住他:“阿池,疼不疼啊?”
“一点儿都不疼,”沈持闻着荷叶鸡飘出来的香气,全然忘了一天下来叫卖的辛苦:“回去睡一晚就好了呢。”
天蒙蒙黑,村头不少人坐在家门口唠嗑,远远看见沈持回来,道:“阿池这两天一直进城呢?”
沈持笑着答道:“嗯,看个新鲜。”
村口的人交头接耳喋喋不休,不过比起后世离谱到家的传言,没玉村的人还算很淳朴的。
沈煌在卧房睡觉,妻儿回来都没吵到他,睡得昏天地暗。张氏来找朱氏:“二嫂,今儿轮到我做饭,我多做了些,给你们留着饭呢。”
大概是昨晚沈知秋来找沈持,被善意对待了,所以张氏对二房的态度稍微有些改变。
朱氏去厨房将饭菜取过来,果然见比往日丰盛些,她将烧鸡摆盘,之后叫醒沈煌,一家人开始吃饭。
“你还不知道呢,”她对沈煌说道:“阿池今儿去城里卖蝈蝈了。”她点了点那盘荷叶鸡:“阿池挣钱买的。”
把今日的事一五一十说给他听。
沈煌先是诧异,接下来严肃地看着沈持说道:“阿池,我听说读书人清高,瞧不起贩夫走卒,你既打算去青瓦书院念书,以后还是不要去城里卖蝈蝈了。”
免得日后被同窗轻视。
沈持深知沈煌是为他好,他一本正经地说道:“爹,我知道了,等去了书院,我一定做个眼里只有笔墨,不沾铜臭的读书人。”
“你小子,”沈煌险些被他稚声稚气的表态逗笑:“哪里学得如此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