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27)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沈持哭笑不得:“多谢夫子夸奖。”他在七周岁之前,小小的身体本能占据了上风,而在这之后,便是活过两辈子的灵魂占了上风,让他看起来非常的——稳重。

和他那张白白的秀气的脸过于不相符。

蒙童们入学后先习蒙学——《三千百》《幼学琼林》之类的,不求甚解地念和背诵,这都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开胃前菜,在青瓦书院的课程设置里,要花一年的时间来学。

今日清晨跟着徐夫子念了两页“人之初性本善”,眨眼的功夫上午过半,按照课程表的安排,周渔进来讲解了临摹横竖撇捺的书法课,晌午放学后有一个时辰的午休时间。

陆续有人去厨房吃晌午饭。

沈持发现,书院的学生们多半是从家里带吃的来,眼下天气热,他们甚至都不用灶台热饭,就一口白开水就对付过去了。

没人跟他抢灶台,这就给了沈持便利。

他寻了个口铁锅,冲洗干净,用菜叶子包住豆腐干,放在上面用小火慢煎。这没什么技巧,纯属为了果腹,等煎得外皮酥脆的时候盛在碗里,咬一口咸香爽口,还不错。

即便平平无奇的吃食在新鲜出炉时候也会有一股可口的香味,这吸引了很多同窗来围观:“啊,你竟会煮饭?”

说话的不知是谁家的小郎君,大概是从未进过厨房的。闻着煎豆腐干的香气,他觉得自己从家里带的糕点不香了,反倒馋起沈持碗里的了。

沈持大大方方地说道:“这位贤兄,要尝一尝吗?”

那位小郎君赧然道:“谢谢贤弟,只是……今日不尝了吧,我明日从家中带豆干来,你帮我煎,咱们一道吃怎样?”

“好呢。”沈持答应了。

不过后来,他们还是换着各自碗里的东西吃了一圈。

后来,冷不丁,江载雪进厨房来热饭,一眼看到沈持,闻到豆干的香气,他抽了抽鼻子:“好香啊。”

沈持一抬头:“江兄,又见面了哦。”

江载雪也一眼认出他来,笑道:“巧了。”“哎呀,是你煎的豆干呀。”

沈持大方地把碗往他面前一伸:“你来一块尝尝?”

江载雪不好意思:“我用鸡蛋和你换好吗?”

沈持:“江兄不要这般客气。”

江载雪看着碗里早吃腻的鸡蛋,飞速朝沈持手里塞了一个,而后狠准稳地夹走了他的烤野菜豆腐干。

第17章

人在书院,他还算斯文地咬了一口,酱汁爆到了嘴里,他睁大眼睛,不相信一块豆腐能做的这么好吃,接下来迫不及待吞了,竟是没有品到极致的味道,他后悔得直皱眉,心想下次一定细嚼慢咽。

沈持拿一块豆腐换了个白水煮鸡蛋,觉得不亏不赚吧,当然他也没想过从江载雪身上占便宜,剥开吃了,这个不常吃肉的朝代,要是咱不保证每天一个鸡蛋,那对身体不太好。

江载雪又拿出一块酥饼掰开一块强塞到沈持手里:“你尝尝我们家做的酥油饼。”

沈持又给他一块豆腐干,两人吃得不亦乐乎。

他心想:在这里读书的日子真好,满满的松弛感。

“听说你会让蝈蝈唱出韵律?”吃完饭,江载雪邀他去书院的林荫道上走走,他们边走边聊。

书院内绿竹清幽,水声叮咚可人。

沈持微愕:“江兄从何处听说的?”

“周夫子说的,”江载雪说道:“什么时候给咱们瞧瞧你的绝技?”

沈持:“……”

周渔还挺大喇叭的。

江载雪又道:“夏天的时候我娘在县城买回家一只蝈蝈,叫的可好听了。”

沈持的心一紧:“……”不会是从他手里买的吧。

“一次我把它从笼子里拿出来,”江载雪的话不少:“你猜怎么着?”

沈持:“它咬你了?”

江载雪笑着摇头否定:“我掀开它的翅膀,看到底下点着好几处朱砂点,我用指甲刮了刮,那朱砂掉了,谁知朱砂一掉蝈蝈的叫声也变了,跟呛了烟似的,‘极——极——’,难听死了……”

从娇滴滴的歌姬娇娘变成了瓮声瓮气的抠脚大汉。

“江兄,”沈持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你家是不是住江家胡同……”他报出一个地址。

“咦,你怎么知道?”江载雪惊呼。

沈持找了找说辞:“大概……或许,江夫人是从我手上买的蝈蝈。”

“你是不是还有个妹妹?”江载雪眼睛一亮。几个月前,他娘江夫人回家后说过买蝈蝈的时候遇到的一对兄妹的事情。

此刻人对上号了。

沈持:“江兄也有个妹妹吧?”

他还记得江夫人母女俩。

江载雪朗声大笑:“舍妹淘气,让沈兄见笑了。”

“我妹子也一样,”沈持说道:“都是淘气的岁数。”他向江载雪打听阮行:“上次江夫人说你们家认识小儿王阮行阮郎中……”他时时惦记着给沈月看病的事情。

“哎呀,我娘念叨好几次了,我竟不知是你家,”江载雪说道:“打今儿起我给你留意着,我娘那头一有阮郎中的消息就告诉你……”

沈持谢过他。

两人又聊了些别的,越说越投机,一直到下午上课前才分别回到各自的教室。

一整个午后都是书法课,周渔教他们写楷书的横,也就是“一”字。“夫子,怎么不是从‘上大人’开始?”有蒙童提出质疑。

周渔在黑板上贴了张宣纸,毛笔一挥写下“上大人”三个字,蒙童们伸出小手指比划了下,可不就是横竖撇捺嘛,他们闭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