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330)
沈知秋说道:“娘,阿池哥把写八股文的精髓全告诉了我和阿二,等于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文章,我看了之后,又结合多次落榜的经验,如拨开云雾见日月,豁然开朗,再看从前的文章,真是不通,我按照阿池哥教的,做的文章夫子都点头说进益了,娘,等我考中秀才,日后再中举人,靠着自己也能给阿朵富贵日子,不用她去攀附权贵……”
张氏还在执迷不悟:“阿秋,就不能你考中举人,你妹妹嫁进侯府,你兄妹二人都做人上人吗?”
“……”
就这样娘俩走了一路,争吵了一路,才到京城。
沈煌夫妇看见他们来了很是惊讶:“咦,阿秋,他三叔三婶,你们怎么来了?”
张氏给丈夫和儿子使眼色不叫他们提周家的事,沈凉欲言又止,沈知秋低下头不说话,张氏赶紧问道:“阿月怎么样了?二月里成的亲,嫁过去一晃大半年了,有没有怀上个娃儿?”
“阿月还小,不急着生娃儿,”朱氏说着请他们到屋中说话:”快坐,一路过来累着了吧,快喝口水再说话。“
……
沈家三房进京后,周府想要和沈家联姻的事很快传了开来。都说周淑妃这步棋走的好,她儿子雍王要是得了沈持效忠扶持,庄王就不够看了。
风声飘进宫里,昔日的儋州绣娘宋莲,她在郑昭仪的提携下已经是绣房的掌事大宫女,别人见了她要称一声“宋女官”,她这次来给十皇子送衣裳,对郑昭仪说道:“外头都在说庄王殿下跟雍王殿下争抢沈大人呢,娘娘,你与十殿下也要找机会结交他呀。”
郑昭仪连忙制止她:“姐姐可千万不要提这件事了,咱们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吧。”宋莲还要劝她,郑昭仪又说道:“陛下不是好糊弄的人,自会有安排,如果他不愿意给的。你何必从他手里抢呢?到时候抢不过来不说,连自己也折了进去,着实不划算。”她才不做那样的无用之功。
宋莲不敢再提,愈发上心地帮着郑昭仪一块儿照料十皇子,这小子长得壮壮的,眼睛贼黑贼亮,还见人就笑,特别讨他父皇喜爱。一次皇帝萧敏看见他咯咯笑,自个儿也笑了:“皇儿笑起来福气满满的样子,就取个小名叫福满吧,也图个贱名好养活的意思。”
郑昭仪谢恩道:“谢陛下赐名。”
皇帝扶她起来说道:“阿琼跟朕做了那么久的夫妻还是这么疏离,不要那么多虚礼,朕不在乎。”
她借机撒了个娇说随口问起:“先前陛下许妾的,说要让沈大人给福满当老师,史将军教他习武,还作数吗?”
第167章
皇帝萧敏听了笑道:“朕说过的话自然是作数的, ”他顿了一下:“阿琼怎么忽然问起这个来了?”
郑琼微垂秀颈,眉眼妩媚,她幽怨地说道:“妾怕陛下赖账。”
她不爱争, 只是本已给了她的东西,她心里头还是惦记的, 如今沈持官场得意如斯,一个个都生猛地拉拢他, 她怕别人占了先机,她们母子反落了一场空欢喜。
皇帝看她眉梢上笼了一抹愁云, 连忙问她:“哦?阿琼说说, 朕为何要赖你的账?”
“妾瞧着沈大人虽不在京城, ”郑琼说道:“陛下时常还‘沈爱卿长沈爱卿短”呢,他日回朝, 陛下定是一刻都离不开他的, 他哪儿还能腾出空来给福满当老师,陛下说是不是?”
“阿琼这是担忧朕跟福满抢沈爱卿?”皇帝哈哈大笑:“这阵子西南事多, 朕不得不多记挂一些, 就叫你多心了, ”他看着她的眼神绵绵:“傻瓜,朕一刻都离不开的是阿琼。”
郑琼伸出手指描着他的胡须:“陛下又哄妾了,”她娇嗔地叹了口气:“拿陛下没办法,妾就当是真的吧。”
皇帝笑了笑拉着她的手说道:“朕以后多来陪陪你。”
郑琼心知这话听听就罢了, 当不得真, 她亦不甚在意, 面上却一片柔情缠绵:“嗯。”
等皇帝离开后,她眉尖轻扬,又浅浅想起三年前进京途中行船翻覆的那个雨夜, 一夜扁舟上立着的那个玉面少年……
郑琼心中恍惚,她今日提醒皇帝不要忘了曾许诺她的事,竟不知是为了儿子还是她自己对那人的执念太深。
她独坐半晌。
……
沈家。
沈家三房沈凉夫妇来到京城已是九月中,话说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正赶上京城各家吃蟹的季节。
得知他们到了,舒家特地买了一篓子个大黄满的蟹,叫舒兰庆和沈月二人带上,回娘家见见两个长辈,说说话尽尽孝。
史家听说后也遣人送了礼来,侯府出手更是大方实在,给沈知秋送了一方端砚,给张氏和沈知朵母女各一套京城最贵的石榴娇胭脂,另有各种稀罕玩意儿二十多件,供他们回乡时带走。
本是寻常的人情往来,蟹黄的美味,端砚的名贵……落在沈凉夫妇二人眼里成了泼天的富贵,他俩眼热无比,夜里关起门来躺在床上睡不着觉,都想着得赶紧把沈知朵跟周府的亲事定下来,恨不得明日就送闺女上花轿,他们好早日跟着享福。
“应付了舒家、史家两三日,”张氏说道:“明日无事咱上街裁两身新衣裳,等做好了穿上体面点儿去周家找黄嫂子……别叫人家等急了。”
“阿朵给我看阿月送她的一副头面,”她又说道:“乖乖,簪子、钗子、掩鬓、花钿……少说有十件了吧,全是金子打的……这才一个舒家媳妇儿就这么气派,周家更不知多阔呢……”
……
而在另一进院子里,沈煌夫妇也夜不能寐,朱氏在被窝里踢了他一脚说道:“三房那点子心思,你都瞧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