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373)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

沈持等人接管了大理王宫,将这里改为临时府衙,并立即给朝廷上奏折,告知鸭池城已经归顺于王治之下。

在父母官来之前,他只能先行坐镇稳定住局面。这个一切归于平静的黄昏时分,沈持登上城墙远眺,斜照里的鸭池城鸡犬相闻,风景如画,如梦如幻一般。

“沈大人,”一穿半旧青衫的男子来见他,声音发涩:“还记得罪臣吗?”

沈持仔细一瞧:“段大人?”是大理段氏先前的鸿胪寺卿段仲秀,他头一次来鸭池城的时候见过面的。

他们进驻鸭池城后,只绑了段思仓、段清川父子等一干人物,并未波及像段仲秀这样普通的官吏。

“不敢当沈大人称一声‘大人’,”段仲秀说道:“罪臣这次来,是想把鸭池城的地图还有人口户籍等册子交给沈大人的。”

他从袖中取出一串钥匙来,双手递到沈持面前:“所有的籍册都在王宫东边的阁楼之中。”

沈持谢过他:“日后朝廷在这里置府,在下会向圣上举荐段大人的。”

“多谢沈大人,”段仲秀说道:“罪臣再多言几句废话,滇地虽山水形胜,比肩蜀地天府之国,却崇山环绕,峻岭重重,少与中原、江南相通,虽物产丰富,却民智未开,动辄逞强斗狠,民风悍勇,还请沈大人多加当心呀。”

鸭池城中有不少的豪强富户私自豢养家丁护院,勾结游侠匪盗,先前就不服大理段氏的管教,之后也未必会听昭朝派来的官吏的。

“多谢段大人提醒,”沈持朝他执礼道:“在下谨记在心。”

几日后,鸭池城恢复秩序,从黔州、鹤州来的行商正在热火朝天地售卖货品,街上人头攒动。

连青楼的姑娘们也都盛装打扮,站在二楼的珠帘里招揽恩客。

沈持着常服在市井之中闲逛,一整天看下来不由得叹息,鸭池城中,有的豪门富户几乎富可敌国,拥万金之资,谈笑间挥霍金银,丝毫不心疼。而一些贫苦的百姓,食不果腹卖儿卖女……贫富差距实在太大了。

他心想:不知朝廷派谁来治理此地,没些手段是不行的。

……

十月九日,北地初冬,有人在京郊架鹰逐兔、挈狗猎獾时,鸭池城归降的折子送到朝廷。

皇帝萧敏看到后哈哈大笑:“论贤才还得是沈归玉。”

“史爱卿也不错,她同她带的兵战功赫赫,史家那半大小子又立功了……”说罢,他吩咐丁吉:“明日早朝后赐宴百官,朕要与他们饮酒庆贺。”

丁吉看了一眼折子:“万岁爷,沈大人还在那边等着您遣官吏过去呢。”别光顾着高兴啊。

皇帝萧敏:“这是吏部的事,明日让他们给朕举荐人选,呵呵,对了,朕是不是该赏赐沈归玉些什么?”

“哟,万岁爷,”丁吉说道:“前些日子陛下赏了他京郊百亩良田,这次……老奴一时还真想不起来。”他不敢妄言,稍稍提醒一点儿赶紧打住了。

皇帝萧敏略一思索:“加封史玉展为昭武将军吧。”

丁吉听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万岁爷……”这不在说沈持的事,怎么忽地略过去直接论军功封赏史玉展了呢。

可史玉展才多大,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呢,更何况这次的军功也不能一下子晋升为昭武将军啊。

这可是正五品的武官官阶呢。

皇帝看了他一眼:“朕这次就不赏沈归玉了,等他和史爱卿回京后再说吧。”

丁吉恍然:“老奴明白。”他懂了,皇帝破格封赏史玉展,这是想让史玉皎尽早解甲携夫沈持归京啊。

他心想:等一回京,那还不得赏个大的……

次日在早朝上,群臣听说后一片山呼万岁的恭贺声,替朝廷高兴。礼部侍郎李叔怀进言道:“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称呼西南各蛮夷为‘昆明’,臣听着比‘鸭池’二字强些,陛下,将‘鸭池城’改为‘昆明城’怎样?”

“‘昆明’二字不错,”皇帝说道:“传旨,置昆明府。”

百官齐声应“是。”

及至让吏部举荐治理鸭池城的官吏,尚书穆一勉说道:“黔州府盐务官唐注进士出身,处事周全,且他在西南历练多年,臣举荐他为昆明府同知,至于知府,臣一时尚不起谁能胜任。”

皇帝点点头:“嗯,先任命唐注为同知,让他即刻赴任,安民。”

他举荐唐注到昆明府当同知,皆因鹤州置府有了离得近的盐井之后,黔地的盐务已十分容易,归于通判名下便可经办,不用再单独设盐务官了。

唐注这几年高升不断,真叫人感慨人跟对了,水涨船高,仕途上自然得以顺利升迁。当然,唐注也确实才干过人,可谓沈持这个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皇帝又说道:“沈归玉的同年,朕记得有几个年轻人,徐照真,李颐,贾岚……如今都在哪里?要是有才干的,擢升昆明府的官职,到那边去历练历练。”

“是,陛下,”穆一勉说道:“臣这两日便拟名单。”

左丞相萧汝平也谏言:“陛下,臣前几日拜读了沈大人的《平西南策》,中有一条,让戍军在西南设卫所,命将士十分之七屯田耕种,余下三分人数守城……臣以为,如今时机已到。”

大理段氏一完蛋,今后打仗少了,戍军能抽出人丁来屯田耕种,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自给自足。

前一阵子,皇帝萧敏下旨让群臣浏览沈持两三年前写给他的《平西南策》,不少人读了之后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