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410)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杜家的子弟多在外地为官,如鹤州知府杜不寒,如今留在京城的京官只有任兵部右侍郎的杜凌泉,就是那衙役口中的“杜大人”。

京兆杜家和庄王萧承钧是姻亲,杜凌泉的女儿嫁给庄王萧承钧做了王妃,虽然是个继室,但庄王见了他得称一声“岳父”,身份非常矜贵。

杜二:“我知道了。”说完给了来报信的衙役一把钱,把人打发走了。

他赶紧悄悄告诉将要就寝的杜凌泉。

杜凌泉听说后凝眉耷拉着眼:“沈持要找齐掌柜的麻烦?”

杜二回道:“回大人的话,大理寺的衙役亲口说的,跟沈大人在一起的还有京兆少尹林瑄。”

“京兆少尹林瑄……”杜凌泉想了想:“听说京城粮价飞涨?”

“是,”杜二说道:“不光涨价,还买不到粮食。”

杜凌泉微愕:“齐家去年不是囤了百万石粮食吗?”怎么会没有粮食售卖。

“齐家的粮铺关门打烊。”杜二说道:“或许现在还没到最缺粮的时候,齐家在等时机,要卖更高的价钱。”

杜凌泉说道:“这也难怪沈持找他的麻烦。”

“大人,”杜二也没少收受齐家的好处,他急切地问:“咱们不管吗?”

杜凌泉想了想说道:“你先下去吧。”对这件事,他得琢磨琢磨。

杜二:“是。”

杜凌泉又叫住他:“咱们府上没少和齐双来往吧?”

杜二:“……大人,九年前的那件事……”

杜凌泉说道:“你把那件事咱们府上插手的痕迹抹干净,一切都推到翁泉身上,给他来个死无对证,咱们,”他摇了摇头:“不能被牵扯到。”

齐双,只怕保不住要成为弃子了。

杜二应了声“是”,退下筹谋事情去了。

杜凌泉闭目养了会儿神,他让夫人李氏拿来衣裳:“我去一趟庄王殿下府上。”

李氏不解地问:“三更半夜的你去打扰殿下做什么?”

“出了一点儿小事,”杜凌泉说道:“早些告诉殿下,省得被人牵着鼻子走。”

说罢,他匆忙赶到庄王府。

到了庄王府,萧承钧已睡下,等了一个多时辰才出来见他,面带几分不耐:“岳父这么晚过来,什么事啊?”

齐王妃杜氏也跟着出来斟茶见客:“父亲。”

杜凌泉起身行礼:“王妃。”

杜氏点点头,躬身告退。

杜凌泉这才说道:“京城粮价飞涨,甚至无粮售卖,沈持和京兆府盯上了齐家。”

萧承钧面色微不可见地变了变:“盯上了齐家?他想做什么?”忽又冷笑:“齐双走得远远的,谁搭理他。”

“殿下……”杜凌泉想说:齐双是不在京城,可是九年前的旧案,牵扯到杜家了啊,然而权衡了下他却说道:“这京城的粮价不光是沈持和京兆府的事,也是朝廷的事,齐家胳膊拧不过大腿,齐家的粮仓弄不好早晚回到姓沈的手里,”他知道沈持颇有些手段:“殿下想,如今京城粮价飞涨甚至短缺,百姓叫苦不迭,谁要是能让他们买上粮食,谁在百姓之中的威望岂不是大涨?”

“殿下,沈持如今经手左丞相之公务但没有左相之官位,”他口若悬河:“说不定卯足了劲儿要借着此次机会爬上相位。”

“可是殿下,既然齐家的粮食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来售卖给百姓作人情,这样的好事情,殿下难道不闻不问,任凭它落到沈持的头上吗?”

“殿下,机不可失,您三思啊。”

庄王萧承钧清淡一笑:听起来是件好事,本王想想。”他顿了一顿说道:“那么,本王该怎么做呢?”

杜凌泉说道:“殿下,京城的粮商齐掌柜一挑头,他们都会响应的,尽快让齐掌柜回京吧。”

庄王从府里找了个可靠的家仆:“给齐双飞鸽传书,让他尽快回京开仓售粮。”

家仆:“是,殿下。”

庄王又冷笑道:“本王叫粮商们开仓售粮,纵然在百姓中能赢些名声,却还是便宜了姓沈的。”等于说户部的事情他兜底了。

杜凌泉拈着胡须:“殿下赢得威望,这正是眼下急需的,何必在意一个沈持。”

萧承钧:“如若本王命齐双开仓售粮,百姓又怎么知道是本王给他们的恩惠呢?”

“殿下明日着常服去市面上走走,”杜凌泉在他耳边说了个主意:“既要让百姓认出殿下,又不让他们知道,只要做足了戏,过两日齐家开仓卖粮,百姓岂能不知是殿下施恩……”

萧承钧哈哈一笑:“好。本王明日就照你说的办。让沈持竹篮打水一场空白高兴一场。”

……

翌日,孟度来户部找沈持,悄声告诉他:“昨夜我问了几个大理寺的老吏,有说翁泉当时受贿五千两银子,有说两万两的……这不打紧,问完之后,有个叫冯栓的牢头去给杜家报信了。”

沈持:“果然。”

“我在后面跟踪了他,”孟度说道:“这不意外,意外的是杜凌泉当下就去了庄王府。”

沈持一边思索一边说道:“他去了庄王府……”

“去报信?”他摇摇头:“不对,齐双靠着杜家也就罢了,庄王府不会直接和他来往,会不会……”

他忽然凉笑一声:“夫子,没准儿他们觉得齐家的粮仓保不住了,怕落在我手里,要拿来让庄王捞威望了。”

孟度:“你打算怎么办?”

“我不跟他争,”沈持说道:“只要他能让齐家售卖粮食就行。”他本来要的就是这个。

孟度连连摇头:“庄王殿下……”想大声骂人却又不能,气得他面皮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