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7)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她心道:史家不会只给沈家区区六十两银子,老两口手里还捏着没拿出来分的,要是老三家的送儿子去上学,老两口看重阿秋,指不定怎么补贴呢,她能眼瞧着这块肥肉不吃?

“阿池也要去上学,”朱氏笑眯眯地说道:“正好哥儿四个搭伙作伴儿。”

三个媳妇儿说完,沈山终于再次开口:“都送去念书。”

念书识字是正经事。

张氏脸上的笑意冷下来,这一个个的,也不看看自家儿子是不是上学的苗子,怎么能跟她的阿秋比,到时候读不出个名堂来,就等银子打水漂吧。

各房揣着心思吃完这顿饭,老刘氏把朱氏留下来收拾屋子。

沈持心疼他娘:“奶,我帮你吧。”朱氏饭前一直在忙,不能一大家子都指望着她娘伺候。老刘氏瞪他一眼:“小孩子家家的,玩去玩去。”

“阿池,带着月儿玩去。”朱氏给他使了个眼色,不叫他管大人的事。

沈持牵着沈月出去。

屋里只剩下婆媳二人的时候,老刘氏说道:“老二家的,今日本来轮到老大媳妇烧饭拾掇屋子,不是阿娘偏疼大儿子,她嫁给老大委屈她了,要是日子过的不舒心,万一哪天跑了,老大得打光棍了……”

朱氏心道:老三媳妇儿嫁进来的后,您老不也偏疼三房媳妇儿,说来说去还是沈煌不得您二老的心罢了。

她委屈过,但是架不住沈煌对她好,嫁过来这么多年,他每次从县里下差回来,时常给她带吃的用的,两个人关起门来过了几年蜜里调油的日子,时间久了也不把家里头的那点零碎当回事了。

正擦桌子呢,沈持在门外喊了声:“阿娘,我爹回来了。”

朱氏听见这话,她把抹布往几上一搁:“娘,我回屋了。”

老刘氏动了动干瘪的薄唇,想说句什么话,奈何老二媳妇已经出去了,她朝门外勾了勾头,使劲嗅着:“跑这么快,难不成老二带卤肉回来了……”

她赶紧去告诉大孙子沈全:“你二叔屋里头有卤肉。”

沈全拔腿就往二房屋里跑,沈正听了也追过去。

很快,三房的沈知秋也来了,挤在一起大眼瞪小眼。

从前沈煌下了差带吃的回来,侄子侄女们闻着味儿来,朱氏头先还分给他们吃,后来沈持兄妹俩长的瘦小,她便小气了,让他带吃食回来得时候用油纸包好,不露一点儿味出来,都留给自个儿的俩孩子吃。

朱氏往外撵人:“今儿你们二叔跌了一身牛粪回来,臭着呢,快出去吧。”

沈全他们这才不情不愿地走了。

仨小子被哄骗走后,她拿出还温着的一个卤大骨:“阿池,快和月儿吃了吧。”

沈持拿到手撕下一小块儿,而后塞给沈月:“阿月快吃。”沈月接过去,三两口啃了个精光。

等沈全他们闻到味儿又反扑回来时,只看到了沈月嘴唇还没来得及擦掉的一圈油光。

沈正“哇”地一声哭着回去告状。

这让大房和三房气死了,明知道沈煌带了吃食回来,却不拿出来一起分,于是到沈山和老刘氏跟前去说朱氏的闲话。

“要我说,都是老二媳妇儿撺掇的,”大房杨氏愤愤地说道:“我刚怀上阿大的时候,老二每次带吃食回来,哪次不是大家一块儿吃?”

张氏哭哭啼啼:“敢情你们沈家的好日子好东西我是一天都捞不着,二嫂是不是看我不顺眼,才不叫二哥拿出来分吃了?可怜我的阿秋,到底是一口好东西都没吃上。”

老刘氏气得发抖:“老二说他这几年没挣多少银子,平时不买吃食回来,没想到竟是自己躲在屋里头吃独食,白养活他了。”

“不孝啊……”开始给沈煌扣帽子了。

恰好看见沈持在外头玩耍:“阿池你来阿奶这里一下,阿奶问你几句话。”

沈持一直跟她亲近不起来,但他心里毕竟是二十多岁的心智,客气地说道:“阿奶要说什么?”

老刘氏拿手摸摸他的脸:“小脸长的和你爹一样俊呢,只是个头随了老二媳妇,不见长。”沈持:明明他和这辈子的娘——朱氏,长的一模一样。

好的都随沈家人,不好的都随朱氏。

上辈子他似乎也听他爸爸那边的亲戚说过同样的话。

老刘氏:“你爹这些天从县里回来,都带什么好吃的给你们吃啦?”

沈持:鸡腿,卤肉,烧饼,糖葫芦……

嘿嘿,这他不能说。

“我爹什么都没带回来,我娘还埋怨他呢。”他糊弄老刘氏。

老刘氏嘴一瘪:“小孩子可不兴撒谎,要烂嘴巴的。”

沈持:我信了你的邪。

“阿奶,我爹真没带吃的回来,”沈持给她画大饼:“以后孙儿长大了去县里,给阿奶买好吃的。”

这话把老刘氏说得心里舒坦,她笑呵呵地说道:“不用你长大,要是你爹带吃的回来,告诉阿奶,阿奶让他多分给你,不给你那个哑巴妹妹吃。”

沈持最烦人说叫沈月哑巴,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好的阿奶,阿奶最疼我了。”

老刘氏从兜里摸出不知道存放了多久的炒豆子:“拿去吃。”打发他走。

“你和老三媳妇儿听见了吧?”她想起方才沈持乖巧的模样,看着两个挑事儿的儿媳妇,眯缝着眼睛说瞎话:“老二没往回带吃食,我就说,老二孝顺,怎么会关起门来吃独食,不会的……”

她有点后悔让大孙子阿全去二房要分吃的了。

“哟,”张氏挑高了眉头,尖酸地说道:“娘说二哥孝顺,难不成拿回家的吃食偷着给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