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9)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沈持又朝里面瞟去一眼,看着一个二十多岁还没考上童生的学子,心中直摇头,这种熬岁数的方式看来不适合他,他要速度考上童生,秀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他并不想来这里念书。

沈持想“择校”!找个可以“速成”的学堂。

听村里人说县里的青瓦书院出过好几个神童,十来岁就考上了童生,未满十六岁就考中秀才,速度惊人,好像很适合他。

苏秀才的书童和沈山相谈甚欢,看样子彼此都很满意对方,沈家孩子入私塾的事大抵说定了。

不好耽搁人家太长时间,商定之后,沈山带着孙子们告辞。

往回走了片刻后,沈持忽然说道:“爷,我想我爹了,去县城找他,你们先回去吧。”他来的时候有作去县城的青瓦书院看一眼的准备,跟朱氏打过招呼,不算临时起意。

“你一个七岁的娃娃,”沈山一把把他拽住:“莫被人贩子给拐走了。”

沈持说道:“爷,咱县是谁的地盘,在我爹的地盘上,怕什么。”他爹这些年没跟人结过仇,他怕什么。

沈山想了想,县中确实没听说过拐子,但还是问道:“你小伢子去县城做什么?”

“来的时候我娘说要买什么东西,”沈持编了个理由:“她忘记告诉我爹了,我去找我爹告诉他一下。”

没等沈山再拦,他已经溜走。

毕竟这里离县城只有不到三里地远,他跑的快些,一会儿功夫就到。沈持越走越觉得繁华,人,车马更多了,县城到了。

他看到富人坐着车马谈笑风生,也看到乞讨的为了一口吃的在饭馆门口张望……形形色色的人,实实在在的烟火气。

沈持心中喜欢。

他没有去找沈煌,而是找了个老伯打听,青瓦书院在什么地方。

青瓦书院是县衙给调拨的土地修建的,在禄县很有名气,老伯指了指说道:“你往东南角走,过两条街就看到了。”

沈持按照他指的路走过去,很快就找到了——对面翘角的门楼上书着“青瓦”,二字浸润着书香气息,是这里没错。他站在青瓦书院对面,不远处的两扇青灰大门敞开着,里面两排遮天蔽日的古树和竹林交互相接,静悄悄的没声音透出来,很是清幽。

偶尔流出三五声蒙童们的轻快欢笑,入耳生机盎然。

他在书院外面张望许久,路过挑担子卖菜的小贩好奇:“小哥儿,你在看什么呢?想读书啊。”

沈持点点头。

小贩打量着他:“哎呀,书院可不是一般人能进得去的,一年要在里头花8两银子。”普通人家一年几口人不知道能不能挣到这个钱数:“这还没算上笔墨纸砚的开销呢。”

沈持没有说话,他又渴又饿,从口袋里摸出一文钱问小贩:“大哥,这个果子怎么卖的?”

小贩挑出两个皱巴不太新鲜的果子说道:“拿去吃吧。”沈持说道:“两个不够,大哥,你给我优惠些就好了。”

“给你五个吧。”小贩把两个不太好的扒拉回去,给沈持装了新鲜的:“你还要在这里等多久?”

沈持:“我一会儿就离开。”

他也不知道要等多久,或者要等到书院放学的时候吧。想着那时才会有学生从里面出来,他才好打听一番。

小贩换地方卖果子去了,沈持拿衣裳擦了擦果子的表面,反正这个朝代种植果蔬不打农药什么的,比后世洗多少遍吃起来都放心,于是不再讲究,大口啃起来,果腹后,他转到青瓦书院的后头,三两下爬到一棵大树上,透过浓密的枝叶往墙里张望。

离他近的有个教室,里面有位年轻的先生在授课。

第6章

隐隐可看见先生站着,他身板颀长挺拔,不知他讲到了什么,一个蒙童听得开心地咯咯笑起来,他干脆连板凳也不做了,直接席地而坐摇头晃脑地念诵起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①……”

字正腔圆,中气十足,沈持听清楚了这句,心道:原来是在讲《中庸》啊。

背书的蒙童一边念书还一边团了个纸球弹到后面去,后面的同学接住了,展开在上面涂涂画画,之后又团起来,丢给左边的同学。

不知道纸上画的什么,很快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教书的先生俊脸上明显泛起一阵惊愕,放下书卷温和地让他们把纸团拿给他看。

后面一个胖胖的蒙童把纸球捏紧,投给了先生。年轻的教书先生展开纸团,上面画只一只蹲在米缸旁边虎视眈眈的黑猫,一只眯眸仰壳躺在面缸后面的白猫,他快速过目后高声读道:“……东市有家米铺养了只黑猫看管谷仓,黑猫很会抓老鼠,米铺从来没有鼠患,西市有家面铺养了只白猫看家,铺中老鼠却成群结队偷吃,掌柜只能夜里起来赶跑老鼠……”

“笨,”教书先生摇摇头:“白猫不会抓老鼠,那就教它抓嘛。”

“不对先生,”有蒙童反驳道:“面铺的掌柜应该找米铺的掌柜,用他家的白猫换会捕鼠的黑猫。”

“人家凭什么拿会抓老鼠的猫换一只笨猫?”另有蒙童喊道。

群童哄堂大笑,笑脸上朝气满溢。

“……后来,西家面铺的掌柜花了几百文铜板跟东家的面铺换了黑猫,可是黑猫到了面铺后偷懒耍滑,而白猫到了米铺后却尽忠职守狂抓老鼠……”

讨论热烈进行着。

“东家的掌柜会驯猫呀,他把《猫经》放在猫窝,让猫每日诵读一篇,修炼捕鼠本领,又把‘笞猫鞭’挂在米缸上,发现它有偷懒行为,就抽鞭子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