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实人,但恐怖文的怪物们[快穿](153)

作者: 尤念 阅读记录

还是高蟒告诉他,有近一半的村民都躲进山里,吃饭的时候才下来。

他说这话时气愤不已:“他们不信公子,就不该给他们吃的!”

宁朝凉说:“这么多村民,谁分的肉小了都要闹,何况还有那么多人。你相信我,马上就能吃上干饭了,不用为这点吃的计较。”

这个年代能吃干饭的,非富即贵。

高蟒咽了口唾沫。

而吃了他们粮食的村民,也有了力气,想帮“神仙”干点活。

村长说:“宁公子放心,挖野菜的人手够,他们都是甘愿帮公子干活的!”

对于全心全意相信自己的人,宁朝凉当然不会拒绝。他给村民安排的活不重,进山捡柴。村里一件铁器也没有,更别提斧头,新鲜树枝树杈又难以点燃,只能靠捡枯枝,数量有限,越多人捡越好。

第二天夜里,宁朝凉盘点柴火,算算一天下来能捡多少,一共需要多少才能开始炼铁。

这个时候的人不少都有些夜盲症,晚上看不见,他倒是能看得清楚。

至于山贼们平时肉食居多,猎物的内脏对他们来说都是美味,能吃的都吃,当然不会有夜盲症。

“宁公子,有两个人离开村子了,就是住在山洞里的两个人。”高蟒忽的走到他身后,小声说,“六子看见的,越跟越远,实在是跟不了才回来告诉我。他说离开之前,蓝云旗给了他们两个包裹,他离得太远了没看见。公子,你看……我去把蓝云旗抓来?”

宁朝凉摇头:“你不要管他们,也不要让他们发现。”

高蟒脸色一变:“公子!万一引来士兵怎么办?”

“我自有办法。”宁朝凉一笑。

神仙公子的话,高蟒自然是信的,所有担忧都随着这一笑烟消云散,他说:“我明白了。”

宁朝凉开始在高炉旁睡觉,主要是暖和,而且衣服洗干净往炉壁上一贴,很快就干了。这身换洗衣服是高蟒给他的,粗麻料子,但没有一个补丁。

对于他每天必须洗澡的习惯,山贼们都敬畏有加,在他们看来只有神仙才会每天洗澡。不过他们也洗了一次,毕竟高炉旁热水管够,百姓不常洗澡就是因为缺少烧水的燃料。

“宁公子!官兵来了!还有骑马的人!”

高蟒和几个人都惊恐不已。

这个时候马匹珍贵,只有从胡人那里买,一匹马往往就能说明身份。

宁朝凉打着哈欠起来:“慌什么,和我一起去看看。”

不知道蓝云旗用什么样的理由,说服一位大官大驾光临。

不过也挺好,燕王亲临他都可以应对。当然,如果真的是燕王就好了,一步到位。

蓝云旗说:“这位是钦州太守李威。”

狗儿屯的村民们早在看见官兵时就站战战兢兢地下跪,这时候更是头也不敢抬。

蓝云旗又是一指:“李大人,就是他!”

李威是个枯瘦老头,他打量宁朝凉:“你就是那个鲁国潜逃来的工匠?鲁国律法,工匠潜逃,死。各国收留鲁国工匠,必须奉还。”

简而言之,送回去受死。

宁朝凉只觉得,不愧是主角,真会做白日梦,也是真会想。

第81章 成神4

蓝云旗怀疑宁朝凉是从鲁国潜逃来的工匠, 但他也清楚鲁国为了保护炼铁术,律法严苛到吓人的地步,一旦出现发现潜逃, 该工匠的所有亲人都会被砍头。就算有工匠出逃到其它国,也没有谁敢收留, 还要举全国之力寻找工匠下落。拥有炼铁技术的鲁国,俨然是这诸多国家的隐形王者。

别说是没有人敢收留, 连工匠自己也不敢逃,那宁朝凉为什么敢逃, 还在这么多人面前展示炼铁?百姓不知道高炉是用来做什么, 但总有人向官府告发。

蓝云旗觉得只有一个解释,宁朝凉是鲁国派来的间隙。所以他公开展示炼铁技术,生怕没人知道燕国有鲁国潜逃的工匠, 只要鲁国用这个借口,就可以堂而皇之联合其它国, 发兵攻打燕国。

蓝云旗虽然知道燕国在最后一统天下, 但现在还没有实力对付鲁国, 他是熟知剧情的穿越人, 原书中没有写这段,但他必须要救燕国。

为此他写了一封信,然后冒险从储物空间中取了粮食给村民, 让这两人把信送给钦州太守李威。

鲁国工匠出现在燕国头等大事,他知道太守李威一定会亲自过问情况。

太守李威刚正不阿, 是最早支持燕王二子公子傅即位的功臣, 而这位公子傅就是这部小说《公子傅列传》的主人公,未来一统天下的皇帝,史称盛世明君。蓝云旗的目的就是加入他麾下, 好发挥他现代人的本事,劝说他宣扬科学,好早日发展科学,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其中一个跑腿的村民说:“大人,我们村是无辜的,那个宁朝凉和山贼一起演戏骗我们,让我们喊他神仙,村里才会收留他。求大人明察!”

另一个则说:“没错,大人,看在我们检举有功的份上,求大人宽赦。”

“就是就是,那几个人都是山贼,平日里作恶多端,大人千万不要放过他们!”

“你们!你们怎可乱说!当心神仙降罪!”村长被气得直捂胸口,黢黑的脸被气得蜡白,连音调也变了,“宁公子的神迹是我们亲眼所见,你们怎敢非议!至于这几位,得宁公子感化,已经弃恶从善,这些日子你们吃的粮吃的肉,都是从哪里来的?都忘了吗?”

李威说:“老人家不要发火,是不是,本官自有判断。”

村长见状,拼着一把老骨头央求道:“这位大人,若不是宁公子和这几位兄弟,我们村上下八十口人,就要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