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主万岁(13)

作者: 子吾 阅读记录

马长顺带着援军赶来时,何水根还剩下最后一口气。

「好想……回家……吃……阿娘的……饺……子……」

这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那一年,何水根和黄麦子都只有十七岁。

战争如此残酷。

无数和他们一样年轻的孩子,用生命阻挡北狄人南下屠戮中原,把英魂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这场仗打了整整五年。

五年后,我终于收复了所有失地,彻底将北狄赶出天玄,甚至赶得比从前更远。

北狄王亲手写下降书,从此以后世世代代朝贡天玄。

此时,万寿节将至。

这份降书,就是我为皇帝准备的,最好的寿礼。

第29章

大军班师回朝。

中途,我还抽空去了几个地方。

去送遗骨。

一个是杨柳村,何水根的家乡。

村里的人得到消息,早早就在村外等候,满满当当的,足有数百人。

最中间的是何水根的家人。

我抱着装有何水根遗骨的木盒,走到他母亲面前。

她年纪不到四十,却已双鬓花白,满面风霜。

这位母亲伸出颤抖的双手接过儿子的遗骨,当场哭得软倒下去,被身边众人拉扯起来,才勉强站立。

「对不起……」我低下头。

这位母亲泪流满面地看向我,张了张嘴,千言万语,最后只变成一句话:「将军,俺家水根……他作战……勇敢吗?」

我眼眶一酸,郑重答道:「勇冠三军。」

她低头抚摸着手里的遗骨盒,喃喃道:「儿……你听到了吗?将军说你勇冠三军呢……你是天玄的英雄……」

第二个地方是平田湾,黄麦子的家乡。

行至镇上时,路过一家羊肉炊饼,香气扑鼻。

我买了十张饼,一起送到了黄麦子家。

在抚恤金和安葬费外,我额外给了黄麦子家人一笔银钱。

「以后逢年过节,都给他买十张羊肉炊饼吧,我请他的。」我说。

接下来,是刘家村、马背庄、桃源里……

凡是我能赶到的地方,我都亲手将遗骨送回去。

而在我去不了的地方,还有更多将领、战士,在做着同样的事。

每一个为天玄牺牲的将士,都会被战友送回故乡。

送完最后一个,离开时,我们站在村外,遥望悠远长空,马长顺再次吹响了他那支筚篥。

还是那曲《阳关三叠》。

乐声悠扬,攀云而上,直至碧霄。

故人,咫尺天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长亭柳依依,伤怀,祖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

「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

……

「担头行李,沙头酒樽,携酒在长亭。

「咫尺千里,未饮心已先醉,此恨有谁知。

……

「哀可怜,哀可怜,哀哀可怜,不忍离。

「堪嗟商与参,怨寄丝桐,对景那禁伤情。

「聁征旌,聁征旌,未审何日归程。」

第30章

星夜兼程,终于在万寿节当日赶回了上京。

全城百姓夹道欢迎,普天同庆。

当今太子裴谨和已经封了赵王的三皇子裴至、封了燕王的四皇子裴钰亲自在宫门口迎接。

见到我,裴至当先老远就满脸堆笑地朝我走来:「小七啊,你可算回来了,三哥我可是一大早就在这里等着给你接风洗尘了。」

太子被他抢了先,似乎有些不悦,但很快也带上笑容:「二哥知道你今天回来,衣裳都新做了一身,你瞧。」

我连连摆手:「二位皇兄这么说可折煞我了,当不起当不起。」

裴钰也不甘人后,笑容和煦道:「你如今可是我们天玄的大功臣,你当不起谁当得起?」

太子:「四弟说得有理,你可是大功臣!」

「功臣谈不上,不过是为天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罢了。」

太子摆手:「七妹何必如此自谦,孤说你是你就是,将来我天玄的边关还要靠你这样的大将来守才行。」

裴钰:「七妹舟车劳顿,想必也累了,此地风大,不是说话的地方,况且父皇还在宫里等着,咱们还是先进去吧,别让父皇久等了。」

裴至:「还是四弟周到,咱们快进去吧。」

几人把我围在中间,一边往宫内去,一边热络地畅聊,仿佛情深厚谊的故友。

以至于我恍惚间都有些忘了,当年在崇文馆指使贵族子弟挤兑我,在背后对我的马和弓箭动手脚,一见到我就离得远远的,甚至不屑与我说一句话的几个皇子是不是已经死了,现在面前的这几个是被夺舍了的。

有趣,当真有趣!

我随众人走进皇宫。

许久未归,宫里又添了新的亭台楼阁,飞檐斗拱也都装饰一新。

听闻我的这位好父皇这两年在西山上修建了清凉园,盛夏时便带着宠妃们前去避暑。

又在宫中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地修了炼丹阁,广招天下方士,炼仙丹,求长生。

而那时,北方的百姓正在战火中煎熬,流离失所,家毁人亡。

我和将士们正在边关和北狄鏖战正急,抛头颅,洒热血。

我敛起异样的神色,和几位皇子一起走进大殿,朝着高高在上的皇帝拜下。

「父皇,儿臣贺寿来迟,还请父皇恕罪。」

皇帝笑容满面,春风得意。

只是神态又苍老了几分,脸上还带着诡异的苍白病气,想必是仙丹没少吃。

「武安保卫边疆驱除外敌,辛苦了,朕怎会怪你?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