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朝代直播社畜生活的我爆红了(310)
苏轼简直甘拜下风,不行,他也得学学大师的文章!
说不定能把大宋给骂醒呢!
张岱敲着自己的烂盆高声叫好,好文章!好骂!
于是各朝的文人们掀起了一股学习后世大师文章的风潮,朝廷君臣们有些不安却又无可奈何。
只得加紧研究各种科技,让自己的王朝尽可能的强大。
平行时空的历史一点点的改变了……
放完老舍先生的两本书,周瑾玉顺便又放了他的经典话剧《茶馆》。
一开场纯正的京腔瞬间将明清两朝的百姓们吸引住了。
嘿!这不就是他们的京城的老百姓吗?
清朝的百姓们更是激动起来:这就是他们的京城茶馆!
其他王朝的百姓:这……王朝的百姓头发真难看……
要留不留,要剃不剃的样子,脑后还拖着一根长辫子。
有人瞬间想起了邋遢大王里被砍断老鼠尾巴的灰老鼠,这辫子……
后世人还真是无时无刻不在讽刺这个王朝。
朱元璋皱眉:打跑了一个游牧民族的暴元,后面又来了头发个剃半个脑袋的少数民族政权……
康熙眼皮子一跳,有种不好的预感。
按照这位老舍先生写的文章来看,这话剧绝对不是什么歌功颂德的内容。
想必又是一部骂大清的话剧吧。
康熙不由得叹气:还能怎么办?拦也拦不住,且看看这回又是如何说的?
其他王朝还没见识过什么是话剧呢,一个两个嗑着瓜子看这个清朝被后世是如何鞭尸的。
第254章 茶馆百态
话剧开始,一名演员打着骨板说着数来宝就上来了。
数来宝!
清朝京城百姓们顿时笑起来:这不是街头巷尾的乞丐要钱的数来宝吗?
没想到在后世居然能登上这么大的舞台,还是什么70周年院庆的活动。
一些本就拿着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走街串巷的流浪艺人一怔,这数来宝在后世竟然登得上大雅之堂了 !
周瑾玉一旁说道:“数来宝现在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啥?
又是国家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起来怎么特别像那种要供起来的东西?
仔细一听内容,哦豁!
听着就是了,千万不能讨论!
说什么莫谈国事,偏偏句句不离国事。
听听这句:那黄龙棋子的威风一天正比的一天小,文武官他有一宝,见了洋人赶快跑!
百姓们相视而看,继而又了然地移开目光。
太上皇乾隆再一次被气到了,这些刁民!
竟敢拿皇家威严在这粗俗的俚语中调侃!该当诛九族!
嘉庆闲暇之余,听了听,点头:嗯,唱得还挺押韵的~~~
清廷的文武百官:……
谁!那个龟孙子见了洋人就跑?
简直丢尽了他们的脸!
其他王朝:……太刻薄了……
李斯:这位老舍先生大才啊!
数来宝唱完,红色的大幕拉开,一间热闹非凡的茶馆出现在百姓们的眼前。
茶馆里喝茶的,斗蛐蛐的,谈天说地的,还有拿着一本书到处给人看的。
两人聊天,说洋人的教堂被百姓砸了,洋人一怒之下将县太爷吊树上活活抽死了。
旁边的人一听急了:还有没有王法!
急得掌柜忙上来笑道: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嬴政诧异:县令不是朝廷命官吗?怎么这个洋人竟然敢公然打死人?
还是说这个清朝已经腐败到让这些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作威作福?!
这个清朝怪不得这么令人讨厌。
刘邦看得一脸新奇:“好奇怪的头发和衣服啊!他们不觉得难看吗?”
张良:“应该是北方的民族掌握了中原的政权。将所有的汉人头发和衣服都规定要这样穿吧。”
“这个清朝之前是什么朝代来着?”刘邦问道。
“是明朝。”张良回答。
“哼!不中用的废物!”刘邦冷哼。
茶馆里不断地人来人往,这时两个穿着华丽的男子提着鸟笼就进来了。
清朝的百姓们顿时了然,哦豁,这是八旗子弟呢~~
瞧瞧那范儿,那提在手中宝贝异常的鸟笼,不是八旗子弟是什么。
还有人从外面进来得意洋洋地向其他展示自己得到的不列颠的鼻烟,有人讽刺:这鼻烟也从外洋进,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来人满不在乎道:咱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流不完!
清朝的百姓们:……
谁的金山金山?
难道就没有他们的份吗?
看看这些人的嘴脸,就这德行,被洋人骑着头上确实自己作的!
康熙听着这话脸色发青,这些个败家的玩意!
八旗子弟真是废了!
各朝的百姓们:……
一间茶馆真是见识这人生百态啊……
从中还窥见了这个摇摇欲坠的腐败王朝。
那向人炫耀自己洋烟的人叫刘爷,他身后还跟了个衣衫褴褛的汉子。
刘爷说给对方出十两银子买他女儿。
汉子呐呐道:一个黄花大闺女就值十两银子吗?
刘爷嗤笑一声:买到窑子里去兴许能多拿个两儿八钱的。
汉子自然是不肯,问将她姑娘卖给谁。
刘爷一脸你占了便宜的表情:宫里当差的庞总管,太后面前的红人!
那酱油瓶子都是玛瑙做的!
汉子失声痛哭。
百姓们亦是跟着痛哭,沦落到卖儿卖女的地步了!
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愿意呢?
张岱看得浑身寒毛直竖,这位老舍先生不光文字犀利,连演出的话剧都如此透心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