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懿同人)当安陵容杀穿如懿传(178)

作者: 岁岁桑榆非晚 阅读记录

彻枝假笑了一下,扶着如懿起身出门:“主儿还真是在意凌侍卫。”

如懿:“凌侍卫是我的救命恩人呐,这种恩情,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要不是他,我早就死在冷宫里了。”

彻枝:“他是侍卫,救主子是天经地义的职责,您赏他些金银珠宝就是了。”

如懿摇了摇头:“你不懂,凌侍卫这个人呐,从不在意这些,只重视情份。”

两个人正说着,就碰见了在御花园外值守的凌云彻。如懿一见他,就笑成了朵花:“凌~云~彻~”

凌云彻赶紧迎上来:“请娴主儿安。”

如懿故意道:“凌侍卫看着春风得意,想来与容佩相处得不错吧。”

凌云彻叹了口气:“容佩脾气大,微臣不愿与她争执,所以事事只能让着她。”

如懿挤眉弄眼地笑:“容佩出身不高,又在宫里多年,难免不懂男人的心意。日后,你若有什么烦心事,和我说就是了,我会帮你教育容佩的。”

眼看着如懿又端出了一副正宫做派,凌云彻竟然暗自高兴,低眉顺眼地哄着如懿:“那就有劳娴主儿了。”

如懿不知道的是,陵容和嬿婉此时正坐在假山上赏梅喝茶,将如懿和凌云彻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嬿婉笑眯眯道:“姐姐不知道吧,凌府的下人说,新婚当晚,容佩就发疯大闹了一场。自这之后,凌云彻都乖乖的回房睡觉,见到容佩跟老鼠见了猫似的。”

陵容想象到那个画面后,掩唇轻笑:“看来我们是给容佩找到了用武之地了。”

嬿婉得意地冷哼一声:“这种天天假惺惺的男人,只有娴贵人才会当个宝儿。”

陵容抿了个口茶:“说起娴贵人,慎嫔一直都膝下寂寞,这宫里的孩子也越来越少。我是想着,等娴贵人这胎生下来,就抱去给慎嫔养着吧,也省得她来日孤苦。”

嬿婉抓住陵容的手,撒娇道:“姐姐真是心地善良。”

陵容哑然失笑:“这宫里啊,只有你会这么说。对了,今儿我听说永寿宫传召了太医,怎么回事?”

嬿婉抿嘴一笑:“江太医说,我又有了身孕。”

陵容有些惊讶:“好事啊!你怎么不早些说!”

嬿婉:“害,又不是头胎了,哪里还值得兴师动众的。”

陵容刮了刮嬿婉的肚子:“那也要小心着些。”

嬿婉点点头:“知道啦。我还想着,庆嫔妹妹一直也没个孩子,五公主大了,不必担心,等这个孩子生出来了,就把和静送到庆嫔那里养。”

陵容:“你俩倒是一直感情不错。”

嬿婉害羞一笑:“庆嫔妹妹命苦,被太后选进了宫,又不得宠,不靠着我,她还能靠着谁呢。”

陵容拍了拍嬿婉的手,举目远眺银装素裹的京城,白雪红墙之上雾气缭绕,幽幽地说道:“再等等,我们的好日子很快就该来了。”

当晚,承乾宫里传出娴贵人发动了的消息。这可高兴坏了一直蛰伏在慈宁宫里的太后,不管不顾地就来到了承乾宫坐镇,好像生怕谁会害了她的乖孙儿。

太后看着人来人往的产婆和太医:“皇上呢?”

第159章 十二蛋易主

听到太后的召唤,王钦正好从外面进来:“请太后安。皇上在文贵妃处喝茶,说娴贵人也不是第一次生产了,不必过于忧虑,等生下来再说。”

太后不满地拍向桌子:“哼,真是被文贵妃蒙了心,自己的阿哥都不在意了!”

这时,屋中又传来几声尖叫。太后着急道:“怎么回事!”

接生的田姥姥跑出来:“回太后的话,娴贵人年纪大了,体力不济,有难产的迹象。”

太后思索片刻:“无论如何!都务必要保住小阿哥!”

田姥姥:“是!奴婢遵命!”

田姥姥回去后,将太后的话一字不落地转达给了如懿。很快,屋子里就传出了如懿更加凄厉的惨叫,她还不想死,她还等着自己的儿子能做个尊贵王爷,然后让她享福呢。

偏殿中一直惨叫连连,寒香见倚在正殿门口,幽幽地看着。喜珀都被那叫声吓得直皱眉:“娘娘,咱们要不要去看看啊。”

寒香见:“有什么好看的,女人生孩子,不都是如此。”她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心中隐隐长出嫉妒和怨恨的苗头。她向来自负美貌,无论身处何处都会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可现在似乎一切都不同了...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寒香见垂下眼睛:“回去吧。”而后,又坐回到空荡荡的屋子里,静静地对着月亮怀念她曾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般的前半生。

十个时辰后,随着偏殿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寒香见终于想通了:是巴林·湄若!若是没有她那一碗堕胎药,自己怎么会没了孩子、怎么会遭受‘宝月楼之辱’、怎么会被乾隆嫌弃......这桩桩件件,都怪她!

找到缘由,寒香见心情好了不少,恨意有了宣泄的方向,总算是从自怨自艾的漩涡中脱身出来。

此时,听着偏殿传来的婴儿啼哭声,竟也觉得十分悦耳。寒香见:“喜珀,去库房里挑几件赏给娴贵人吧。”

喜珀:“是。”

偏殿里,如懿戴着个乌漆麻黑的抹额,倚在床榻上,伸长了脖子问道:“是阿哥么?”

田姥姥:“恭喜娴贵人,十二阿哥身体康健。只是,您身体亏损,日后恐怕是不能再生育了。”

如懿看着襁褓里的胖小子,笑得红光满面,心里止不住地高兴:她终于生下阿哥了!想那《墙头马上》里的裴少俊不也是在伤透了李千金的心后,为了一双儿女追到庵堂,痛哭流涕、追悔莫及。最终两个人重归于好,成为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