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江湖送外卖(37)

作者: 叶凫舟 阅读记录

小vi提醒,“这个时候的夷陵老叟,还没有开始写武侠小说呢,你突然整一份食谱授权合同让人家签,多突兀、多不合适啊。”

“唔……”

***

小六怼着办公室的门,大力敲了两下。

传出一朗声“请进!——”

两个人先后走了进去。

里面正在办公的,总共两个人,齐齐地抬头,瞅完了小六又瞅向苏椰。很明显,在苏椰的身上,停留的时间比较久。

小六子大咧咧地挑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看样子,熟门熟路地,不是头一回来了。

小六面前的桌子上,信封堆成了几座小山,苏椰在他将身旁椅子推过来的时候,也顺势坐了下来,侧身看到了信封上写着:引剑堂主(亲启)。

哇,引剑堂主现在已经这么红了么?

小六的对面,坐着的正是夷陵老叟——

他的五官端正,眉目舒朗。

一副圆框眼镜,轻轻地搭在他高低合宜的鼻梁上。

一派温文尔雅的学者气度。

正低头不语,全情投入地翻看着什么书。

看封皮,似乎是进修无线电工程一类的专业著作。

另外一个大活人,是个四十多岁的阿姨,姓胡。

负责内勤人员的电话传达,也是个闲差,平时上下楼跑跑腿儿,同人聊聊天、喝喝茶,一天的时光,也就耗过去了。

她的办公位正对着门口,热情地回身倒了两杯水,一杯甜口的给小六,一杯泡了茶叶的给苏椰,于世故人情上,非常老道。

“小六啊,这一回又带来什么好消息?”

小六来电报局,无非两件事。

要么送报,要么送消息,替天幕影业给“引剑堂主”送消息——

一些无关紧要,不动合同、不动公章,听了就能让人高兴,利好下一次合作的好消息,诸如,今天又有多少书迷,拿着《祁连尊主》的单行本,堵在《品报》大楼的门口,不吃不喝、不依不饶地,等一个作者的亲笔签名,哪几场《提灯女侠》的票又卖爆了,加场加到了半夜两三点……

他顺路捎一句就成,不值得耗费一个正经的人力。

在胡阿姨看来,手上没报的小六子,就跟个报喜鸟差不多。

“我给瞿大哥(引剑堂主本姓瞿)带来一个朋友。”

说着,小六朝苏椰努了努嘴。

“你也是引剑堂主的小书迷吧?啧,都找上门来了。”

胡阿姨的眼神在一桌子堆成了山的来信,和直接上门了的苏椰之间打了个转儿,

最后落在了苏椰手边的淡黄色灯笼上,“这是什么,灯笼?礼物?”

送礼物送大灯笼?

这是传统,还是洋派的习俗啊?难道中西合璧……

给胡阿姨整不会了。

“嗯,我就是他的书迷,我们全家都是。”

苏椰直接认了下来,并将上一回,同刀戈夫人编过的身世说辞,对着胡阿姨、小六和引剑堂主(沉浸书中黄金屋,大概听不到),复述了一遍,“我家呢,是开小饭馆的,我阿妈是一个颇有天分的大厨,不管尝到、看到、听到什么稀奇的菜品、甜品、饮品,都想自己尝试着做一做。(小六的眼睛亮了)我阿爸看了引剑堂主写的《祁连尊主》,非常喜欢,看的废寝忘食,酒都不喝了、烟都不抽了,饭都不想吃了。我阿妈好奇,趁他外出进货,悄悄翻看了《祁连尊主》,没看几章,就被霍祁连随身携带的小零食——‘玉带罗糕’吸引。自己猫在后厨里,尝试着复刻了出来,我们全家吃了都觉的,味道还不错,并一致认为,好东西不能藏着掖着,可以在饭馆里,推出这一味糕点。”

“这里面,是‘玉带罗糕’?”

小六的手,不由地又摸上了灯笼食盒。

他在片场,见过孟霄怎么拍策马下祁连的戏,也在电影院,看了开头她吃玉带罗糕的场景,没啥食欲。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那是塑料做的道具。

孟霄并不是真的在吃,做做样子而已,她从山上“吃”到山下,总共就那一套道具,很不提劲。

“没错啊!阿妈又做了几蒸笼,派我来找引剑堂主,请他尝一尝,看对不对味。顺便呢……”

苏椰顺便道出了真正来意,“找他讨一份授权!毕竟嘛,‘玉带罗糕’是他创作出来的,我们顶多就是个照本复刻,不能擅自做主,没经他同意,把这一味糕点,挂上自家小饭馆的菜单。”

“书迷做到你们家这份儿上……”

胡阿姨听了,不禁正色道,“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

这时,“小山”后面,夷陵老叟的脑袋,也慢慢地抬了起来,他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望着灯笼似的大食盒子,望了好半天,心中生出敬意——

“你们家也是有心了。”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引剑堂主有了每周四去一趟玉佛禅寺,上三炷香的习惯,风雨不误,周周必达。

至于求的是什么?

他外出礼佛的时候,胡阿姨同夷陵老叟讨论过。

夷陵老叟猜的很世俗,“他这个人啊,我看着长大的,从小就没吃过苦头,家里富贵殷实,兄友弟恭。这辈子最大的挫折,大概就是遇上了新政颁布,科举废除,他当不了状元郎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

大部分人考科举,不是为了权,就是为了一条在世上过活的生路,心中有万民、有理想的,只是少数。他的父兄都是官身,他若恋权的话,给他安排个小官做,不成问题。钱嘛,他这辈子就没缺过。想要什么,顺手就买了;想去哪里,隔天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