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朔方的风江南的雨(30)

作者: 张雁关怀/张雁翔 阅读记录

车在终点站停下来时,扑面而来的是一片浓重的翠绿,瀑布的声响引导着钟山,钟山引领着王丹宇,很容易就找到了那片潭水,因为是雨季,水面比上次来时更显宽阔。钟山让丹宇在水边的石头上坐下休息一会儿,丹宇刚一坐定举目远眺,钟山就快速按下快门,留下这美妙的瞬间。

此时,丹宇的心里爱与怨交织在一起,爱他的风流潇洒风度翩翩,怨他的清高自傲态度决绝。从拒绝陪她赏月那次起,她就确信他是不爱她的,不爱就是不爱,没有理由,也不会由不爱而发展为爱。单相思的爱是卑微的爱,像张爱玲说的,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花是芸花一现孤芳自赏的美丽,她一厢情愿的付出得不到他一丝一毫回应,怨不得恨不得,折磨的只能是自己,这样的折磨伴随她差不多三年时间。

最后一学年,何荷每次去农大见老乡都要拉着王丹宇,丹宇心里清楚,何荷是积极撮合她与宝音在一起,作为好朋友,她不希望看到丹宇整日里哀伤忧郁的样子。对于这个宝音,丹宇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只是觉得有些陌生,好像两个人不是来自同一个世界。好在宝音是热情爽朗的,与他在一起时,丹宇会暂时忘记灵魂深处的诗性,像太阳出来了,雾霭就会散去。

正如钟山猜测的那样,王丹宇最终选择宝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宝音外形实在太像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钟山了,她知道,这样的选择不够理智,可是她别无选择。与宝音在一起的时候,她也常常觉得对他不公平,不该将这个心地纯正的男孩子作为另一个人的替代品,所以,她极力表现出温柔体贴的样子,以弥补对宝音的亏欠。

钟山此时心里也极其复杂,他伤害了一个王丹宇,下一个或许就是林美惠。他胡乱地想,如果上天将他生在韦小宝那样的年代,也许他就不会感到如此难以取舍,爱她的姑娘也就不会伤心难过了。

☆、第三十二章 发生龃龉

暑假前,父亲连写了三封信到学校,让钟山这个假期无论如何要回青山,不要再出去打工了,母亲思念儿子,心疼儿子,都哭了好几次了,说如果他不回去,老两口就会买车票来江城看儿子。钟山无奈,只得放弃去码头打工的念头,踏上返乡的列车。

暑假里,钟山与父母产生了矛盾,假期没有结束就提前返校了。

回到家里,钟山看到母亲愈见消瘦,父亲愈见苍老。美惠成天忙着演出,在校时两人一学期能通两三封信,放假时两人也是聚少离多,自然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摊牌自己另有恋情的事实。钟山其实也是在逃避面对这样的事实,他无法预知与美惠摊牌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潜意识里,他还有些感谢美惠忙东忙西没心没肺,以至于他不必刻意去隐瞒与方静的恋情。

这天晚饭后,母亲收了碗,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剧《上海滩》,母亲说,“这个程程跟咱美惠还有点连像呢!”父亲点起一根香烟,也不搭言。钟山发现,他上大学这三年,父亲的烟抽得比过去明显频了。

一集电视剧结束了,插播广告的工夫,母亲回房间去取给儿子打了一半的毛裤。

钟山说:“爸,有件事情我想跟您说一下,我在大学里处了女朋友,是我的同班同学,叫方静,老家是安徽黄山的,已经处了两年多了。”声音小得对方勉强能听清楚他所要表达的内容。

母亲听到这番话,愣在那里,看丈夫的脸色不说话。

父亲掐灭了还剩下少半支的香烟,高声问道:“美惠这孩子犯啥错误了吗?”

“那倒没有,我们俩文化水平差异大,在一起没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胡说!我跟你妈还差异大呢,怎么没有共同语言了?我看这辈子过得就挺好。”

“你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嘛,还是奶奶包办的婚姻呢。现在都八十年代了,婚姻自由都讲了多少年了?而且,与美惠分手,对她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她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更合适的对象。”

“什么更合适的,如果有更合适的她为什么还一直跟你相处没有提出分手?可见她一心喜欢的还是你。钟山,我今天郑重地跟你说,以爸爸一辈子的经验,人活一世,特别是男人,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会很多,就看你吸纳什么,排斥什么。总之,你不能什么都想要,那样,到头来可能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抓不住,或者失去了最美好的,抓住的却是最糟糕的。”

钟山知道父亲又要讲他的大道理,不再辩驳,内心中却丝毫也没有动摇。

父亲见儿子无语,以为自己的一番话说服了儿子,又放缓语气说:“学校里,男同学女同学在一起时间长了,感情有亲有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做人一定要有底线,超越了底线就是对彼此的伤害,也是对合理社会秩序的破坏。”

钟山又想起了隐隐约约听说的父亲与邹静之的旧事,心说:不知您老人家有没有坚守住底线,一边哄着妈妈,一边又跟女下属搞暧昧,出了事,自己脚底抹油,却让女下属一个人背黑锅。这话他只能在心里嘀咕,当然不敢对老爷子讲。

见父子两个都不说话了,母亲憋了半天的话终于得机会说了:“你和安徽那丫头处对象,将来毕业分配准备去哪里呢?”

母亲的话切中了钟山的命门,他一时不好回答,只含糊其辞地说:“还有一年才毕业呢,一切都得听从国家安排。”

“我和你爸岁数都大了,你还是回咱青山城吧!”母亲近乎哀求地说。

父亲对此倒不很在意,又说了一通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大道理,但落脚点还是落在“好男儿”上,既要立下报国志向,又要上孝敬父母下善待妻儿。这些话钟山从小到大听了太多遍,耳朵都磨出茧子了,自然也没有入脑入心。

☆、第三十三章 丹宇闪婚

钟山回到学校后,去班级的信箱里取信,意外地收到了王丹宇寄自内蒙古的信。打开信,钟山惊呆了,这个暑期,王丹宇做了件惊天大事,把自己嫁出去了。

信封里夹了一张新娘王丹宇与新郎宝音的合影,两人被亲戚朋友簇拥着,手牵着手,身着民族盛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两厢摆着婚礼盛筵,背景是宝石一样的蓝天和绿毡子般的大草原。钟山注意到,丹宇的长发编起了两条长长的辫子,头上戴着红色尖顶帽子,缀着红绿蓝色的珠链,身穿宽大束腰镶金色花边的红色长袍,因为服饰过于华丽,人就显得有些瘦小,与高大威猛的宝音比,丹宇看着有点小可怜。

王丹宇毕业后随宝音去内蒙古后,并没有马上到出版社报到,而是先去了宝音在牧场的家,家是一幢传统的蒙古包。正赶上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那达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棋艺、歌舞等精彩纷呈的娱乐游戏活动让王丹宇目不遐接,赛马场上策马奔腾的宝音比篮球场上扣篮得分的宝音更加英武神勇。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让她阴郁的精神立即晴朗起来,在这里她丝毫不会感到孤独寂寞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孤独寂寞。特别是宝音一家,阿布 (爸爸)、额吉( 妈妈)、阿哈(哥哥)、额格其(姐姐),每个人都对这个远道而来的汉族姑娘视若珍宝,她每时每刻都被浓浓的爱包围着。丹宇在信中说,看来烟雨江南不适合她,这四年的梅雨让她精神都跟着发霉了,来到大草原,经过炽热的阳光晾晒,她蜷缩的精神终于伸展开来了,宝音一家对她的热情包容让她像掉进蜜糖罐里的蚂蚁,进去了就不想爬出来。这里就是她的天堂,她梦中的故乡。因为宝音的工作单位是牧场,他也准备把自己的小家安在牧场,所以,她到自治区人事部门办理了改签手续,把工作关系落到了牧场中学,做一名汉语语文老师。那达幕大会结束后,宝音陪她回了趟白山老家接来了母亲。双方老人商定,就选在大草原美丽的八月给两个年轻人举办一场盛大的蒙古族婚礼。王丹宇说人生之路说长很长说短也短,她要抓紧时间充分享受长生天赐给她的幸福,就将此生交付给这片美丽的大草原,交给这个乐于接纳她的蒙古族大家庭。

上一篇: 她今天也想离婚 下一篇: 你爱天真我爱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