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137)

作者: 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

天早已经黑下来,温度逐渐下降,深夜的风已经有点凉了,但是张家一大家子还是聚集在堂屋里,一个个的都有点焦躁。

张大柱刚从地里回来,此时凑到媳妇孩子身边,“媳妇儿,这是咋地了?”

冉佳仪斜睨他一眼,“这不,咱们四弟四弟媳闹着分家呢。”

张大柱怀疑自己听错了,“你说啥?”

冉佳仪却是不搭理他了,自顾自嘀咕:“要是真分了才好呢。”

张大柱就不敢说话了,他是家里老大,分家这回事他是想都不敢想的,更不敢许诺媳妇儿什么。

一屋子闹闹腾腾的,张父只觉得自己的脑袋都开始疼了,放下手头的旱烟,拿烟杆子在桌上重重敲了敲,不一会儿屋内方才安静下来。

“分家这事儿本是我和你们娘随便说说的,谁料被你们听到了,那你们就说说你们都是怎么想的吧。”

这话问出口,却是没人应了。

私底下说说没有什么,但是当小辈的真敢直接说分家,那是要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的。

沉默良久,冉佳仪率先开口:“爹娘,可是你们先说的分家。”

冉佳仪边说,边将视线转向了四房一直低着头的两口子,意味不言而喻,这分家的名头,要是他们担下来、要么就得四房来背,可想也知道,四房还要读书呢,哪里能够有这样的坏名声。

张父黑着脸,却也拿着大儿媳没有办法:“是,我和你们娘提的。”

冉佳仪这下可就有话说了:“爹娘,我们是大房,给您二老养老也是应该的,现在连四弟也考中秀才、娶妻了,我们大柱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分家也不怕祖宗说什么。”

张父黑线,他这个当爹的还在,怎么就列祖列宗了。

谁料一边的老大点点头,似是赞同这句话一般,张父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有人在前面顶着,老二媳妇也出声了:“是啊,大嫂,这些年多亏了你和大哥,分家了,你们也可以轻松一点了。”丝毫不提自己一房。

张母也看出来了,这两个儿媳就是搅家精,说的话就没有一句好听的,她也不在意,转而问两个儿子。她有自信儿子可不像两个儿媳一般,成天想着分家占便宜。

被问到头上,原本一直沉默的张大柱、张二柱也不得不发声了。这些年,他们两个就跟老黄牛一般,只干活、不说话,当然,也因为他们知道说了也没用,而且,有媳妇儿出声,他们也可以缩在后面就是了。

身为大哥的张大柱先回应:“爹娘,我们都听您二老的,你们说分家,那就分家。”

张母气的一个仰倒,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却也知道老大就是这么个性子,跟他置气完全没有必要。

一向在家里不大说话的张二柱显然也是一个态度,“爹娘,这些年家里过得苦,现在小弟都是秀才了,你们要分家享享清福也可以了。”

虽然不是那么个意思,但是张父张母都知道了两个儿子的意思,这是愿意分家,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乐意的。

话赶话地到了这一步,再收回去也来不及了,张父张母再后悔也无济于事,只得先将事情搁置下来。

尽管家里闹出了分家这样的大事,但是张礼彬在家里呆了三天,还是按时回去县里继续读书了,什么都比不上他考取功名重要。

张家的气氛也不同起以往来,秦知秋在家里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被婆婆捉到机会训斥一番,毕竟这分家的话头还是从她这儿传出来的。

到底心虚,不等张母发难,秦知秋便提出要回娘家一趟,她得回去找她娘讨讨主意。

张母想到读书人的亲家,有再大的气也发不出来了。

只是回去屋里,和张父唉声叹气下来,“老头子,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张父还生气呢,“不都是你干的好事。”

张母委屈:“我哪能想到那两家那么不讲究,听起墙角来了。而且,这不是小儿家受委屈了嘛。”

张父虽然也看中读书人的小儿子,可看的比张母要清楚,“本就是他们占便宜,现在还嫌弃起他大哥二哥了,以后不还得嫌弃咱们这对爹娘。”

张母讷讷无言,“彬儿可没这个意思,那不都是小儿媳给闹得。”

得,说起小儿媳,老两口也没话说了,这可是夫子家的闺女,他们可不敢教训。

就说今天小儿媳回娘家,张母也不敢苛刻,给了不少好东西呢。

————-

那厢,秦知秋包袱款款回了娘家,那叫一个心累。

“娘,你说这可怎么办啊。”秦知秋跟自家娘哭诉,这亲事是她爹一力定下来的,她娘本是不乐意的,但她见过张礼彬几次,有点好印象,加上她爹肯定张礼彬能考中,她也就同意了。

婚前想的好,真等到结婚了才知道,农家的日子是真难,也好在自己嫁的是公婆看重的读书人,去了也没怎么干活,这可比嫁给镇上人家比不得的。

“傻闺女,这话谁说都可以,就是你不行啊。”秦母为自己的傻闺女叹气,女婿读书全靠家里人供,这时候分家不是就吃亏了嘛。

“娘,相公一直在县里,我、我想跟着去。”

秦母这才知道小闺女的意思,小夫妻两地分居也确实不好,可她也知道,分家之前,想让自己女儿跟着女婿一起怕是不行的。

这可真是为难了。

“娘,爹不是说礼彬他肯定能中吗,两年后去考,我嫁妆也撑得住,这样,我跟礼彬感情也能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