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行,婶子您这是教我怎么省钱过日子呢,得好好谢谢您,就是不知道到时候剩下多少,婶子这样,您自己估量着来,多多少少的我也不懂。”
不白给,也不多算计,方大海这形象营造的还是挺到位的,那乔家婶子立马就露出了大大大的笑脸,并给出了后续的善意。
“方老大可以啊,是个爽快的,成,就这样,我自己算,以后啊,你买煤也不用乱跑,找你乔叔就成,肯定不让你吃亏。”
说话间,乔家婶子看到耳房扒着门听他们说话的方大江,笑容更盛了几分,提了声招呼道:
“那是你弟吧,叫什么来着?我听着是大江?”
“对,方大江。”
“几岁了?”
“十岁。”
“呦,就比我家乔东大了一岁啊,那正好,以后能作伴一起玩了。”
嗯?乔东?这名字……
“婶子,您家几个孩子?”
“两个,一个乔东,一个乔南,哈哈,你乔叔说了,再有老三就叫乔西,老四叫乔北,东南西北不够,就来中发白,凑个麻将。”
这话说的,别说是前院了,中院在院子的人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就没见过这么不着调的取名,也不怕孩子们长大了被人笑话。
所有人都在笑,连着雷师傅也笑着在摇头,所以没人看见方大海那震惊的瞬间张大的眼睛和嘴巴。
他能不吃惊嘛,熟悉了一个上午,他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合着这是一本书里啊!
姓乔,爹在煤铺上班,家里有东南西北四兄弟,这不是一本年代文里对照组的一家子吗?乔东就是那个永远条件差一截,用来衬托主角优秀的男二。而那个买米是感觉熟悉的福兴米铺掌柜家的独子张明志则是悲催的悲情男三!!
妈哎,他这穿越……真是不走寻常路呀!连着狗血小说都没错过!
那自己呢?自己在书里是个什么角色?别也是命运悲惨的吧?
方大海好好的回忆了一下,很好,虽然过去了很久,忘的有点多,可就他回忆起来的部分来看,那本书情节大部分都是在外头,室内的也多是男主那边,这大杂院几乎没怎么提及。所以对他应该没什么影响。既然这样,那就没事儿了。
穿书怎么了?只要不影响自己生活,那就随便,再折腾就也和他不想干!说到底,日子好不好,那是自己过出来的!
第16章 送消息……
方大海也是历经数次生死的人了,心态相当的稳健,哪怕突然发现是被穿书了呢,也能三秒钟恢复淡定,并一脸亲和的回应乔婶子的提议。
“那感情好,我家刚来,人生地不熟的,我还发愁家里几个会不敢出门呢,如今好了,有您家老大带着,别的不说,大江以后出门我可就放心了。”
看看,明明人家孩子还小一岁呢,愣是能说让人家带着出门他就放心...这脸皮厚的雷师傅都侧目了。心里琢磨:这话也就是这会儿是乔家大人在听,要是换了乔家小子,只怕嗷嗷叫的就冲出来开始当向导了吧。明明是个乡下来的小子,这都从哪儿学的?
哪儿学的都不重要,嗯,或者说,对雷师傅来说没必要,不过是客户对吧,叫声东家,那也就是干活期间而已,又不是真成了东家了,活儿一干完,关系立马就解除了,多管这些干嘛?所以他也只是笑着附和的点了点头,赞同了一下,将对临时东家的恭敬态度做了一个点缀而已。
不过他不在意,人被夸的人在意啊,看看,乔婶子这会儿脸上的笑容灿烂的都成了一朵花了,看着方家兄弟那是怎么看怎么顺眼。而院子里其他听到方大海说话的人这会儿也看过来了,对这个据说只有14岁的当家人多了几分重视。
这小子年纪不大,说话办事儿却已经这样有模有样,若是再历练几年,这院子里下一辈的孩子怕是一个都及不上。
都说战乱年能活下来的都是人精,这话虽然有些绝对,却也大差不差,毕竟不是运势特别好的那种,一般人想在乱世里存身,没点脑子那是一万个不成的。
所以喽,再发觉方大海似乎挺有潜力,那这院子里的邻居自然不会放过趁机烧冷灶的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嘛,要这小子将来真出息了,那他们这会儿的人情可就值钱了。
于是这边方大海和乔家婶子客套话还没说完呢,住在西厢房南面一大一小屋子里的陈大娘就急匆匆的走出来了,抢到了第一波示好的机会,冲着方大海问到:
“方家小子,这是说定了?什么时候开始修?”
都是一个院子里的人,他修房子也没遮着掩着,人家问了,方大海自然是如实回答。
“明儿就开始,先做厅房砌墙和外面的活儿,然后再做里面,省的夜里家里四个人没地方住。”
“哦,那是要速度快些,雷师傅,要是缺打杂的您说话啊,咱们院子里大小伙子不少,对了,我家小子明儿正好在家,有事儿就吩咐着,早点收拾妥当了,那一家几个孩子也能早点安心过日子。”
“对对对,院子里这么多人呢,大家搭把手的事儿,您可别客气。”
“咱们没手艺,可搬搬抬抬的还是能行的。”
多热情的邻居啊,方大海哪怕知道他们心里有算计呢,听着这些围拢过来的邻居这么肯帮忙,也高兴了起来。有这个姿态,他们家几个孩子在这个院子里的开局就算是
稳了。
“多谢各位大叔大婶,哥哥姐姐们了。小子初来乍到的,就得到大家这样帮衬,感激的话就不多说了,以后用的上的地方直接说,肯定不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