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48的奋斗人生(91)

“大哥,你回来了啊。”

大江这会儿正和大松和东子坐在门口看小人书。见到方大海回来,忙不迭站起来打招呼。

可谁想往日一回来就关心他的大哥这次看都没多看他一眼,只匆匆点了个头,就往中院冲。

“我哥这是怎么了?”

方大江挠着头,一脸不解地问着小伙伴们,可惜屋子里借书看的,没有一个搭理他的,倒是东子像是看出了几分。

“许是有事儿,大松哥,应该是去找你爹的。”

“我爹?我爹能有什么事儿?谁家要找厨子了?”

找厨子?谁家找厨子是这么找的?这人,和他说事儿真是费劲。

是啊,费劲,好在和何毛柱说话不费劲。

“什么?流民乱了?”

“不知道是什么人,往那些人堆里丢了粮食,而且还不是一处,如今那头都闹起来了,听说还有为了抢粮食被打死的。”

“坏了,坏了,自来这样的事儿就最是容易出大麻烦的,也不知道那些军爷会不会过去开木仓,这要动了木仓……不对,大海,你怎么往那儿去了?不是和你说过,离着那边远点吗?”

“我也不想去,这不是政府那边有爆炸声吗,我听着害怕,就想着绕路走,谁想……差点被裹挟进去,回不来了!”

“爆炸?对对对,刚才我们也听到了,只是不敢出门去确认,竟然是政府那边?麻烦大了,这一下麻烦可真是大了。”

何毛柱急得团团转,绕的边上抱着孩子,一样皱眉着急的王桂香眼睛都快转花了。

“别转了,心里实在着急的话,那就去寻老乔他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许是能商量出点法子来。”

“对对对,找他们去,不过……哎,别的不说,出了这样的事儿,全城搜查怕是又要来了,也不知道这一次又要出多少血了!这日子,怎么就这么让人憋屈呢。”

第42章 再救人(改错字)……

老话总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放到这个时候,这个大杂院那真是不要太精确。

外头出了乱子,可能又会有搜刮!这样的事儿和什么亲戚说能有用?远水救不了近火啊!只有这大杂院里,这一群利益相关的邻居,才能彼此扶持,在这乱世里抱团活下去。

所以察觉出了不妥当,王桂香第一反应就是让何毛柱去找邻居们,何毛柱呢,也对此毫无疑义。真的就这么急匆匆地走出屋子,去一家家的喊人。

这场面……方大海真没怎么见识过。

在后世,同楼层的隔壁邻居都有不认识的,能在电梯里遇上点个头,露了笑,那都算是熟悉的了。一起商量事儿?哦,疫情时期拼团买菜或许能算一个!可即使这样,除了几零几,几零几的门牌号,真人是谁,那也是见面不相识的状态。远亲不如近邻?这话真没市场。

明朝时期,按说倒是也有感受这一俗语的契机。可问题是,锦衣卫是天子亲军!待遇在整个十二卫中也属于顶尖。类似他家这样的锦衣卫世家,一家一个院子几乎是常例,再近能近到哪儿去?爬着墙亲近?

加上他的工作涉及到不少边疆、军事及朝中机密,更是不能和太多无关的人有太多的亲近接触。如此,自然更难有机会体会一下有近邻的便利。

都说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渴望什么。方大海这会儿也多少有点这么个心态。瞧着何毛柱急吼吼的找人,明明和他关系不大,却还是不由自主地跟了过去。跟着他一家家的喊人,跟着他和院子里各家的家主,站在中院表情凝重地分析外头的情况。

而他既然人都在了,那这些扛着一家生计,才听到情况,心里正发慌的男人们,自是少不得询问些详细。

“你回来的时候,那些大兵出军营没?”

军营?这问题问的,那可大多在

城外,他能知道什么?难不成是说城内维持治安的那波?那也在城门口啊!他就是再能绕圈,也绕不到那儿去吧!

“这个我没看见,不过警察倒是遇上了不少。听着话音……今儿好像被炸的不止一个地方。”

不过既然他们问了,那多少总要给点具体的消息,不然这一家家的,怕是今儿晚上一个都别想睡个安稳觉了!

“不止一个?妈呀,这事儿整的,难不成是那什么打进来了?这是他们要逃了?”

嗯?说话的人是谁?居然能预见未来了?

方大海诧异地抬头看了看,那是住在中院耳房的李大强,一个20出头、和亲妈相依为命的车夫,这样一个人居然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果然,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光头啊,你这老大当得可真是够跌份的,连着治下的百姓都不看好你们,有点动静就觉得你们要败啊!

“你可闭嘴吧,这事儿咱们院子里说说也就罢了,要是外头人听了……你这是生怕日子过得太容易?想去牢房里立个名号?”

方大海一直都知道,在装糊涂这事儿上,老百姓人人都无师自通。可掩耳盗铃到这地步……也真是够绝的。合着你们是连着隔墙有耳这个成语都一并装瞎当没有了?还是真那么自信,觉得周围院子里的人就是听到了也不会说出去了?别忘了,保长家可不远!

不,他们就是这么觉得的。不信,你看看这院子里人的表情就知道了。一个个的,除了轮着瞪李大强一眼,居然愣是没有一个人觉得他说的这话有问题。有几个居然还偷笑着给他竖了个拇指!

方大海见此,心里一动:只怕……这些话,这些事儿,大家都心照不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