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问:“那朝廷打算什么时候清算孙家呢?”
说起这事儿,海礁脸上的笑容就有些维持不住了,还有些泄气:“恐怕要等到新君继位,朝局安稳下来之后了。其实锦衣卫查到的那些孙家罪证,我们早就呈给内阁了,陶阁老也拿去给皇上过了目。可皇上生气归生气,却迟迟不肯下令清查孙家,反而还劝陶阁老,说要给老臣一个安稳的晚年,大不了等孙阁老死后,再清算他的儿孙。我真是不明白,皇上能这么说,可见对孙家人也是厌弃得很,并不在乎他们的死活,为何就非要对孙阁老手下留情呢?”
若说这是因为多年来的君臣之谊,海礁是不信的。若论拥立之功,周家功劳比孙阁老更大,可皇帝登基没几年就开始猜忌周家了;若论变法之功,孙派党羽中也不是没有犯错后被法办的功臣,那时怎么不见皇帝对老臣手下留情?若说是看在孙美人的份上,孙美人如今被贬到四品位分上,还幽禁冷宫,皇帝连面都不想见她,明知道她生了病,也没有关怀过问的打算。对曾经的爱妃尚且如此,皇帝又怎会对她的父亲格外容忍呢?
海礁怀疑,这里头有什么不为外人所知的内情。
海棠则帮着猜想:“莫非孙阁老手里有皇帝的什么把柄?皇帝担心自己对孙阁老下狠手,对方就会把这个秘密泄露出来?”
可如今皇帝已在皇位上坐了三十多年,地位稳固,还病得快要死了,继承人也确定下来了,宗室只是暗中叫嚣,其实根本没什么捣乱的实力。朝臣们更是以皇帝的心腹为主,手握兵权的武将都站在皇帝这一边,会为了私利与皇帝暗中对着干的孙派党羽正为了自保而烦恼,根本不会在这种时候给他添乱。就算孙阁老曝光了皇帝的黑历史,也影响不了大局吧?
海礁想了想,道:“如今咱们也没处打听去,且由得他去吧。反正皇帝老儿活不了多久了,等他一死,新君继位,陶阁老主持内阁,绝对不会饶过孙家。就算皇帝再想护着孙阁老,他也管不了身后之事了。”
海棠道:“不一定,要是他留下什么遗旨,要求新君厚待孙阁老怎么办?新君碍于孝道,只怕就不能明令内阁清算孙家了。”
海礁嘻嘻一笑:“那有什么难的?新君可以厚待孙阁老,让他在自个儿家里安心养老,至于他的儿孙族人,有罪的该办就办,没罪的也能送回老家去。反正皇帝的遗旨又没说新君要护着孙家所有人,谁能说新君不孝了?明明可以将孙阁老一并治罪,却还是遵从父命饶过了他的性命,那不正能说明新君的孝顺吗?”
海棠挑了挑眉。这个办法倒是相当灵活,只是不知道储君是否知道?
海礁说:“小金来见过我一面,我当时就跟他说了,让他别着急。我在陶阁老面前也是同样的话。就算皇上留下遗言,非得护着孙阁老,他们也没必要急着说服皇上改主意。铲除孙家和遵守圣旨,并不是矛盾的。哪怕是孙阁老逃过一劫,也不代表他就能安然无恙地风光养老了。等他身边没有了儿孙亲人的侍奉,就连仆从护卫都是宫里安排的人,再想暗地里动手,根本不是难事。
“锦衣卫上辈子就干过类似的勾当,听说还是孙阁老那个侄儿孙永柏在的时候定下的旧例,从前就有过几位与孙阁老不睦的大臣因此死得不明不白。孙家人想出来的阴招,用在孙家人身上,也算是因果报应了。外人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家都败了,儿孙都坏了事,孙阁老一把年纪的人,伤心病倒也是人之常情,病重而死更是寻常。只要新君不曾违背父命,谁都挑不出错来。”
海棠抬袖掩口而笑:“哥哥说得对!可不正是这个理儿吗?皇恩浩荡,可孙阁老没福,又怪得了谁?”
海礁笑笑。可能是因为他上辈子做惯密探的关系,他对罪人的态度相当实际。只要能把对方的罪名公之于众,再把人弄死就可以了,是否明正典刑,反倒没那么重要。他不是那种非要追求程序正义的人。
如果皇帝不是非得护着孙阁老,那当然是让孙家父子明正典刑的好。可皇帝非要护着罪人,那内阁与锦衣卫也只能绕个弯子行事了。只要能把孙家势力连根拔起,让他们不能再在朝野间生事作乱,扰得大楚不得安宁,海礁一点儿都不在乎用的手段是否光明正大。
海棠自然也不会钻牛角尖,挑剔哥哥与陶阁老用的手段。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嘛。
既然海礁跟陶阁老与金嘉树都有过沟通,想来宫中周太后、许皇贵妃与储君也都心里有数了,不会与皇帝硬对着干的。眼下就等新君继位了,只是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时候?
海棠把声音压得更低了些:“哥哥,皇帝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他还能……扛多久?”
第882章 宫中
虽然海礁已经有几日没见过金嘉树了,但他本身就是锦衣卫的成员,又因为参与了对孙家私兵死士的围剿搜捕而时常有机会见到陶阁老,因此他对宫中的情况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更别说,锦衣卫本身就是帝王心腹,在皇帝病重时期,还要派人轮班守卫乾清宫,哪怕主官们口风都很紧,底下当差的士兵却不会对自己人防备太多。海礁只需要注意一下说话的方法,就能从同僚口中探听到自己想要的情报。
他不能给出精确的信息,但对皇帝的病情,大体上还是知道的。
他告诉妹妹海棠:“皇上的病是半个月前左右忽然加重的,主要是昏睡时间延长了,说着话就会失去意识,身上也没有力气,无法行走。太医说,他这是快到极限了。不过,他每天都会清醒一阵子,说话也有条理,能处理一些要紧事务。孙派官员在外头散播谣言时,太后召了其中一个领头的进来,让他在乾清宫门外等候,等皇上一清醒,便叫他入殿,亲耳听到皇帝骂他,才算是把谣言给压了下去。可事实上,宫里的人,内阁重臣,还有被太后请进宫中的宗室老王爷,以及负责乾清宫守卫的禁军,几乎都知道皇上的病撑不了多久了。如今太医用独参汤吊着皇上的气,但药效也越来越弱。等到独参汤完全不起作用的时候,恐怕就是皇上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