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109)

先提拔了海西崖,等到几年后有了成果,陶岳在户部也成了气候,在皇帝面前说话也更管用时,他再以刘恪仁在肃州种新粮的功绩为由,把人提拔上去,孙阁老就算想拦,只怕也拦不住了。

刘恪仁本身就没指望能立刻回京城去,只想要调往条件好点儿的地方,自己也能有向上的空间罢了。陶岳不认为自己办不到这些事,海礁也不认为陶岳办不到。

海礁对妹妹道:“陶大人若真能把爷爷弄到长安去,我就放心了。长安不仅比肃州繁华许多,咱们家对那里也更熟悉。再说,周家如今在长安还有极高的威望,有周家照应,咱们家就没什么可愁的了。我们还能想想法子,帮周家出点主意,免得他们又被孙家算计了去!”

海棠想了想:“周家与周大将军、周三将军不一样。爷爷曾在两位少将军麾下做过事,谢表叔公为他俩都参赞过军机,双方有交情在,互相信任。可周家那么多人呢!周家那位老元帅不可能听你一个小年轻说话。咱们凭什么插手周家的决策,对他们在朝中的做法指手划脚呢?就凭咱们家勉强算是周家的姻亲吗?”

海礁噎了一下,仔细想想,这个想法确实略嫌轻狂了些。

他们海家若从祖母马氏这里论,确实勉强算得上是周家的姻亲,因为马氏的姐姐嫁进了周家旁支做填房。可自打海家离开长安后,双方就没再见过面了,书信往来也是几年才有一回。海礁在甘州出生,海棠在肃州出生,他们都没见过祖母娘家的亲戚,哪里有把握与对方打交道?

海礁还记得,上辈子自己流浪到长安时,在那儿待了半年,本来也想要联系祖母的亲人。他虽没见过他们,却曾经听亡父亡母提起过,大概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可他找上门去,舅公搬了家,不知去了哪里,姨婆那儿直接将他扫地出门,骂他臭要饭的也好意思到周家门前攀贵亲?

他明确说了自己祖母姓马,与那家的老夫人是姐妹,对方依旧黑着脸把他扫地出门。他那时候就知道了,这门亲戚靠不住。

寻常亲戚都是人走茶凉,更何况他的祖父祖母当时都已经死了好几年呢?他一身落魄,势利眼的亲戚又如何愿意认他?就算那时候的周家已大不如前,在长安地界上也不是寻常人能攀附的。

怪不得他小时候,亡父会私下跟亡母说,祖母娘家那边的亲戚都不大靠得住,可惜祖母一心念着亲情,看不清真相呢。

亡父亡母都在长安长大,在那个城市里生活了十几年,想必对几位长辈也更熟悉。他们不会无缘无故说这种话,会这么说,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海礁把上辈子的经历告诉了妹妹,道:“我觉得马家的舅公、姨婆通通都不能指望。我们若想接近周家人,还是要靠谢表叔公与陶大人的交情。周家人不是正盼着与陶大人交好么?我会在表叔公那边试探一下,能不能找个理由,向陶大人请教一下学问……”

海棠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摇了头:“不可能的。表叔公与陶大人年轻时是齐名的才子,有什么东西是表叔公不能教,必须要向陶大人请教的?哥哥,你年纪还轻,在陶大人这样的长辈面前,要尽可能表现出纯真直率来,不能让他觉得你心机满满、故作试探。万一他对你产生了反感,你以后想要再接近他就难了!”

“这……”海礁不由纠结了。他是绝对不希望引起陶岳反感的。他还有很多事想做,都需要借助陶岳的力量。

海棠便劝他:“别心急。爷爷若真能升官到长安去,起码要做满一任,才好提致仕告老的话。你就抓住这几年时间,在长安好好多学点东西,为将来入军中做准备。无论是周家还是陶大人,都用不着你多操心。上辈子没有你,陶大人也把孙阁老一派的人打倒了,周家也勉强全身而退。这辈子他们两家已经联起手来了,怎会再轻易被人算计?”

周三将军没有死于肃州之战,孙永禄被革职离了边军,周家在京中也多了得力盟友,情况比上辈子好了十倍不止,海礁还有什么好担忧的?这世上多的是聪明人,难道周老元帅和几位少将军还不如他一个前锦衣卫密探吗?

海礁涨红了脸,不过,他很快就开始反省:“我活了两辈子,仗着自己知道一些未来会发生的事,就自以为了不起了,竟开始看轻天下英杰来,实在是不应该。周老元帅镇压边关几十年,陶大人更是把孙阁老一伙人都铲除干净了,他们哪里不比我强百倍?我怎么好意思说要帮他们?”

海棠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海礁这个重生新手没有受到惨烈教训就先懂得了这个道理,日后也能少走些弯路了。

她笑道:“哥哥也不必太贬低自己。你懂得时时反省自己,不走歪路,将来总会有能真正帮上他们的时候。”

海礁笑了:“为兄自当每日三省吾身。小妹要是觉得哥哥有哪里做得不妥,一定要及时提醒我才好。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我总会有想不到的地方。”

海棠立刻答应了下来,又问:“哥哥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海礁想了想:“爷爷不知道几时会被调往长安,我今年还打算要抓胡人奸细和江洋大盗的,错过就太可惜了。还有甘州那边,颍川侯世子也不知几时会来,总要救他一救。”

第91章 和谈结束

颍川侯世子几时到甘州还是没影子的事儿,胡人奸细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来,但江洋大盗的行踪,海礁觉得已经可以关注起来了。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