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哪里是在吐苦水?分明是在吐槽吧?吃了一肚子的瓜,不议论几句,实在憋得难受。
海棠也不纠结他的用辞,板着脸说:“哥哥先前没哄我吧?你说的是真话?没听说过大行皇帝给金大哥赐了婚,但金大哥也没露出沮丧难过的样子?”
海礁忙道:“皇帝兴许真给小金赐了婚,但被赐婚的人太多了,别人没留意小金,提都懒得提,想必对方不是什么显赫人家的千金,那就更不引人注目了。我虽然不曾有机会跟小金私下说过什么话,但他看起来不象是生气沮丧的模样,想来不曾求而不得。况且如今宫里迟迟不肯公布赐婚旨意,周太后、许皇贵妃、后宫诸妃嫔与内阁、百官争论不休,就算真有哪一对男女被赐了婚,也有可能会有变数。以小金如今在御前的体面,他想求娶什么公主贵女,都未必是难事,更何况只是想求一桩门当户对的姻缘?我觉得,周太后与内阁都会站在咱们家这一边,新君也会给小金一个体面,就算许皇贵妃曾有过什么想法,此时也不重要了。”
再说了,许皇贵妃希望金嘉树能迎娶贵女,是为了借贵女娘家之力,保金嘉树的锦绣前程。可如今金嘉树凭着拥立之功,就已经有了无比光明的锦绣前程,哪里还用得着借妻族之力?反倒是妻族有可能要沾他的光。他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还不能称心如意一回吗?
况且,眼下许皇贵妃最重要的,还是先稳住新君的地位,其他的都要靠后。她何必在这时候与周太后及内阁产生矛盾,就为了逼亲生儿子娶一个不想要的妻子呢?
怎么看,新君的婚配都比金嘉树的婚事要重要得多!
海棠沉吟道:“许皇贵妃眼下应该更操心新君的登基大典吧?还有,她与太后迟迟不肯公布大行皇帝赐婚的旨意,不仅仅是因为遗旨涉及到了谋逆的宗室成员,还有新君的婚配令她不满意的原因吧?否则只需要删除几条不合时宜的赐婚旨意,就能让大行皇帝遗旨照常颁发,有什么好争论的呢?有这么重要的事在前,许皇贵妃哪里还顾得上别人?”
遗旨上关于新君的婚配,大概率不是周太后与许皇贵妃支持的人选,那会是张家那位嫡支千金,还是内阁支持的名门淑女?
如果是张家那位,她年纪比新君大四岁,本就不合适,周太后与许皇贵妃不同意是正常的,内阁也没理由赞成。这两方人都反对的话,就凭张家嫡支千金的支持者,有什么底气去争?这一方势力中的张恭嫔与太妃太嫔等人,都无实权在手,支持者中的宗室更是要低调避嫌。就算人数众多,对上太后与内阁,还有新君生母,也是没有底气的,根本争不起来。
如此看来,遗旨上写的,应该是内阁支持的那位千金了。
海棠小声问兄长:“这位千金是哪家的女儿?”
海礁也小声告诉妹妹:“是大学士之女,在京城中久负盛名,才貌兼备,母亲还是侯府千金。”这位姑娘的祖父是先帝朝的内阁次辅,祖母出自书香名门,父亲是大学士,母亲是侯府嫡女,哥哥从小有才名,她本身也被人称赞是德才兼备的淑女。而且,她无论是父亲一方,还是母亲一方,都与孙派党羽或吴门故生没什么紧密联系,是难得的中立派。礼部尚书是她的姑祖父,因此也大力支持她成为新君的元配皇后。
若说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就是这位姑娘的年纪比新君要大三岁,早年其实是定过亲的,但男方少年夭折,这婚约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大行皇帝为自己的继承人挑选正妻人选时,再三斟酌之后,还是选择了无视这一条,将这位中立派出身的姑娘纳入儿媳候选人之列。
毕竟,能满足这么多条件又有才有貌的姑娘,家世、性情都合适的,当真寥寥无几,一些小问题就无关紧要了。
海棠听着,也觉得这位姑娘竞争力极强,那周太后与许皇贵妃又为什么不同意呢?她们中意的是哪家千金?
海棠问了兄长,海礁便道:“说实话,我真不清楚太后与许娘娘支持的是哪家姑娘,宫里根本没有传出过风声。不过听内阁那边的动静,大概率是位将门千金。我疑心会不会是周家女……”
若是周家女,海棠立刻就想起了周雪君。她进京与家人团聚,也快有一年了,眼下不知过得如何。她的年纪虽然也比新君大,但好象只大一两岁的样子,论家世出身、容貌才华,似乎也不差。而且,作为外戚,周家有足够的担当,也足够克制,不会贪恋权位,但也时刻牢记着守卫边关的使命,怎么看都是优质外戚人选。
这回宫变,周家的周四将军同样立下了大功,而周雪君正是他的嫡长女。若周太后与许皇贵妃是因此才坚定选择周雪君为新君元配,那是十分合乎情理的。中立派的背景再好,在如今孙派势微甚至眼看着就要倒台的时候,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从龙功臣之女才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文官一方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周家固然是功臣,但也是武将。若是皇后出自将门,是否会减弱文官对新君的影响力?
眼下新君的婚配争议,其实是文臣与武将之间的角力。
第918章 纷争
海棠只想叹气。
宫变才过去几天?曾经团结一致与逆王一党斗智斗勇的皇室、武将与内阁,居然已经开始为了利益斗起来了。
眼下,刚刚发生过叛乱的纪王父子是被控制住了,却还有许多心思不明的宗室在暗中窥视呢;孙家还只是被围住了,尚未被定罪处置,他们收买了的禁军统领还有人行踪不明,不知在暗中谋划着什么诡计;孙家以外的孙派党羽也都还好好的,谁能确定他们不会忽然暴起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