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猜测,一般人不好否定,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胡人是否还有密谍潜伏在大楚境内。前些年时不时有消息传出,说抓到胡人的细作了,天知道这人是否已经抓干净了?是否有漏网之鱼?胡人这几年里又是否再派了新人前来?
倒是周家,因着长年镇守西北,对胡人的情况更了解些,知道他们内乱未平定,小汗王与汗王太后依然在与王叔对峙中。虽说后者落入下风,可前者由于年轻气盛,经验不足,也曾犯了不少大错,损兵折将,威望大减,因此双方实力还能维持平衡。这两方势力已经打出了真火,结下了死仇,在其中一方彻底消亡前,他们都不可能再有余力大肆东侵了。
楚胡边界顶多就是有些小规模冲突战事,并无大战迹象。若有出色的密谍,也该是用在国内的敌人身上,至不济也该是潜伏到大楚的西北边疆来,怎么可能长驱直入,进入大楚腹地,在京城周边刺杀大楚新君?大楚换一位新君,也影响不到胡人国内局势,纯粹就是吃力不讨好。无论是胡人小汗王还是王叔,都不会做出这种没有意义的决策来。
前两种猜测都被否决了,但第三种猜测,却无人能果断地下定论。
孙家确实有那实力,也有行刺新君的动机。先前失踪的禁军将领,也不知道去了何处。他可是带走了数名心腹的,个个都是彪悍精兵,谁知道他们跟刺客是否有关系呢?
孙家近来一直十分平静,好象认命了似的,可孙阁老父子是会认命的人么?说不定这件事就真的是他们暗中策划的。一旦新君有个好歹,同行的皇兄七皇子也遇难,大行皇帝还存活的儿子便只剩下出继的纪王世子以及刚出生的小皇子了。纪王世子因为犯下大罪,又早就被出继宗室,没有资格继位,那不是还有胡选侍留下的小皇子么?即使这位小皇子据说身体很弱,可作为傀儡已足够了。
只要刺客能在解决新君兄弟的同时,把太皇太后、新太后以及内阁首辅等人干掉,与孙家敌对的势力实力大减,孙派党羽便又有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孙阁老一直被困在家中,兴许还觉得自己仍旧是一呼百应的实权霸主吧?
张路荣传回了各种小道消息,海棠面对这杂乱的情报,一时间也理不清头绪。不过谢文载亲自去探望过陶阁老了,虽然两人只是匆匆见了一面,说了两句话,就不得不因为后者忙碌而分别,可至少谢文载带回了好消息:陶阁老只受了点小伤,于性命无碍,内阁重臣里除了一位年纪大些的磕着了额头,至今还头晕眼花无法挪动,不得不滞留皇陵附近的镇上以外,其他人都平安回到了京中,一些小伤小病也不会影响登基大典的举行。
谢文载回到家里时,海西崖也平安归家了。
他并没有受伤,也没有滞留在皇陵附近,但由于上司同僚中有病人与伤者,却又急着回京医治或参加大典,他很厚道地让出了自己的马车座位,自己带着崔大壮一个随从,与另外两位同僚结伴,步行到附近的村落买下了两辆驴车,磕磕绊绊地回到了京城。
他比大部队晚一天到京,路上也吃了些苦头,但到家的时候,精神很不错。他还收获了上司与不少同僚的友谊,赢得了数名下属的感激与爱戴,自己却什么事都没耽搁,感觉还挺值得的。
马氏当面没说什么,只微笑着对所有人道:“只要老爷平安回来就好。”还连声吩咐下人去准备热水与食物。
可等到谢文载、陆栢年以及闻讯赶来的曹耕云离开,屋里只剩下自家人时,她便立刻沉下了脸,冲着丈夫发火了:“额在家里等得心焦,老爷倒是过得悠闲,还能不紧不慢地坐驴车赶路,连个信儿都没给额们捎。额不知道老爷是否安好,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老爷却连句对不住都不说,还高高兴兴地说此行值得,却把额放在哪里?!”说罢便大哭起来。
海西崖手忙脚乱地哄着妻子,再三解释自己真没有故意让家里人着急的意思,实在是情况过于混乱,找不到合适的人给家里传信,其实他在路上也十分担心家人,云云……
海棠悄无声息地挪到了边上,给手足无措的二婶胡氏与目瞪口呆的堂弟小石头使了个眼色,三个人悄悄溜走了,只留下祖父海西崖一人,应付着破防的祖母马氏。
第946章 哥哥立功
海西崖到底还是把妻子马氏给哄过来了。
只是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马氏想起还在外值守的义子海长安,以及迟迟不见人影的孙子海礁,便又长吁短叹起来:“额们家啥时候才能真正一家团聚呀?”
海西崖便安慰她道:“长安只是职责在身,暂时回不了家罢了,又不会遇到什么危险,更不会吃什么大苦头,你要见他也不难。至于宝顺,我知道他如今是跟着新君圣驾行动的,比我还早一步回到京城。之所以到现在还不回家,应该是受到了重用之故。他需得一直守在御前,自然就无法分|身。但这对孩子的前程是好事,咱们应该为他高兴才是。”
海棠忙问:“哥哥如今是在御前当差吗?我只知道他先前是守宫门的,还以为他去皇陵的路上,也只是随队前往,在大队锦衣卫中并不会出挑。”
海西崖笑道:“去的路上,其实他来找过我,那时候他确实只是随队出行,并不起眼,因此一路打听过来时,还颇费了一番功夫。不过后来我听说他在新君遇刺时立了个大功劳,返程前就被调到御前去了。这会子他必定还在宫里呢,只是找不到人给家里送信罢了。但他有功劳在身,宫里还有小金在,周四将军与涂将军也会照应几分,想来是不会受什么委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