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礁便道:“他先前的上司倒也没有苛待他的意思,只是无心提拔罢了。我听人说过一嘴,道是乔复从少年时开始,就十分出挑,生得好,又有才干,文武都不弱于人,虽说从前做过官奴,但遇赦后就是良民了,只要有人愿意提拔,随时都能平步青云。正因为他如此出众,他先前上司的侄女就看上了他,不顾家里给她挑的好亲事,一心下嫁。虽说后来她还是遵照父母之命出嫁了,可心里依然惦记着乔复。乔复先前的上司担心乔复一旦出了头,他侄女便越发不能安守妇道了。为了家族名声着想,他便一直任由乔复做个密探,既能给自己做个臂膀,又能打消他侄女红杏出墙的念头。不过他自个儿心里也清楚,自己亏待了乔复,只是拗不过兄弟的请托。因此我这边一开口要人,他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乔复小哥如此优秀,自然不可能活了二十多年,就只吸引到了一个海宝珠。看来早就有别的姑娘为他倾心了,只是身份有别,又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只能有缘无份了。
海棠叹了几句,又对海礁道:“哥哥,你要是有门路,不妨再打听一下,乔复的祖父到底犯了什么事?咱们要给宝珠姐姐说人家,自然得打听清楚对方的身家底细才行。二十多年前正是孙阁老一家势大的时候,当时还有许多吴门故生被陷害入狱流放的。乔家会不会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乔复的祖父也是吴门故生之一,那就能解释,为何多年来他外祖父及其留下的人脉明明在锦衣卫里有点能耐,却始终无法让他摆脱密探身份了。孙家刚倒台,他们风光的时候,谁敢公然拉拔孙家的对头?虽说近十年来,吴门故生遇赦回朝,又有不少人东山再起。可乔复的亲人长辈都死绝了,他又是在家中出事后才出生的,又能认得谁?只怕吴门故生们根本不知道世上有一个他!
海礁听了小妹的话,若有所思:“你这话倒也有些道理……当年有那么多吴门故生靠着陶阁老的援手,被送去了西北,挣得了一条活路,那自然也会有别的吴门故生靠着亲友人脉,另寻出路的。乔复既然有个在锦衣卫任职的外祖,想必他父母早早就寻得了出路,不需要陶阁老那边再费神了。若不是他外祖早逝,他也不会落得今日的处境……”
不过海礁重活一世,没听说过吴门故生中有什么姓乔的名人。唯一能扯得上关系的,就是他与海棠的亲生母亲乔氏,当年亦是吴门故生之后。
乔氏自幼父母双亡,是由叔父养大的。她叔父正是吴文安公曾经的得力下属,被孙阁老父子盯上,被陷害流放,死在了西北。乔氏为了报答叔父的养育之恩,千里迢迢跟过去照顾,在长安为叔父送了终。她叔父死前将她许配给了海西崖之子海定诚,也就是海礁与海棠的亲生父亲。当时乔氏还远未到及笄的年纪,就在海家做了几年童养媳,也因此与海定诚培养了深厚的情意。海定诚阵亡后,她无法接受噩耗,便跟着去了,留下一对年幼的儿女随祖父母过活。
海礁、海棠对这个母亲的记忆已经十分淡薄了。海礁经历两世,已不大记得小时候的事。海棠失去母亲时,年纪还很小,脑海中留下的记忆就更少了。兄妹俩又不认得什么母家的亲眷,除了逢年过节为父母上香时,会在牌位上看到父母的名讳,他们恐怕都没想起来,母亲的姓氏是“乔”。
海棠看着兄长,有些迟疑:“不会那么巧吧?”
海礁也不敢把话说死:“娘若还有亲人可依靠,她叔父也不至于在临终前将她许配给爹。可娘只是罪官的侄女,并不曾被牵连,严格来说并非罪眷,也没有被流放,还是良民,因此才会嫁给爹……”若是乔氏叔父的家人自顾不暇,那他在临终前把侄女许配给新认识的朋友,就很正常了。因为除了海家,流放中的他已找不到能托付侄女的可靠之人了。
兄妹俩面面相觑。
海礁忍不住站起了身:“爷爷和表叔公一定清楚娘的身世背景。我找他们打听去!”
第979章 送粥
海礁手里有乔复的履历,上头有他父祖三代的姓名。虽然他祖父那桩案子,资料上有些语焉不详,但只要对上姓名,很多事还是能查出来的。
海西崖与谢文载都确定了,乔复的祖父乔季然,很有可能是乔氏叔父乔仲然的兄弟,从名字上看就很明显了。
乔氏的生父名为乔伯然,乃是兄弟两人中的长兄。但他们还有血缘亲近的堂兄弟,顺着“伯仲叔季”往下起名是很正常的。
海西崖与乔仲然关系很好,曾经听他提起过家里的事。他因为吴文安公得力下属的身份被孙阁老盯上,被陷害流放西北,前程尽丧。但他家中还有兄弟子侄,另有一个做官的堂兄弟同样被盯上了,很可能官职不保。不过他们老家还有祭田,还能养活得了家人。因此乔仲然与家人划清界限,让他们带着侄女回老家度日。至于那位做官的堂兄弟是否能逃过一劫,就不是他能预料的了。
他被流放西北,途经长安时病倒,多亏了新认识的友人照应,也因此结识了海西崖、谢文载等人。而后侄女乔氏赶来侍疾,令他十分感动。当时乔氏是瞒着家中其他长辈,私下雇了商队的人送她上路的。因为这事儿,乔氏办妥了乔仲然的丧事后,还曾经托海西崖送信回乡,向家人告知自己的去向,以及叔父的死讯。不过她没有收到回音,心里猜想家人肯定恼了自己,不会再与她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