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听着也高兴:“麻大姐在朋友家享福,额听着也欢喜。啥时候她到额们家来也住几日?额家里没有园子,也没有腊梅,但额们家的厨子很擅长做长安风味的吃食。她也能尝尝家乡菜的味道。”
吉园既然如此豪华,又怎会缺了做西北菜的厨子?不过金嘉树知道马氏是真心想邀请麻尚仪到家里做客的,自然不会泼她冷水,只笑道:“我已经请了麻嬷嬷到太后娘娘新赐给我的大宅里坐镇了。倘若嬷嬷想吃家乡菜,卢婶子也能给她做。”
至于吉园的位置,还有吉园里住的人,金嘉树只能对前者说个大概的位置,后者却说不清楚:“除了园子主人吉公公,园中住的大多是吉公公的老朋友或义子义女。乔兄去拜访的那一位,便是吉公公的一个义子小冯掌柜,听说他俩认识好些年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乔兄才想着请好友做大媒,去向海家长房姐姐提亲?”
海棠在旁补充说明:“这位小冯掌柜,很可能就是先前奉了麻嬷嬷之命,护送表姑与宝珠姐姐进京的那一位。”
马氏惊讶地合掌:“原来如此!乔家复哥儿就是给他家商队做护卫,才与宝珠相识的。若是复哥儿请他去做大媒,倒是合适得很!要不是他揽下了护送你表姑和宝珠姐姐的重任,又安排了复哥儿去做护卫,哪里有宝珠与复哥儿的这段缘分?这小冯掌柜本就是复哥儿与宝珠的媒人,他代表复哥儿上门提亲,再适合不过了!”
马氏迅速接受了这个可能,还对乔复的决定赞叹不已,再也不抱怨他没请自家夫妻做大媒了。
她只好奇,乔复是否请动了小冯掌柜做这个大媒呢?后者又打算哪一天上门提亲?
方氏这些天都在心急,就怕好好的亲事又出现什么变故,耽误了女儿的姻缘。马氏担心大媒迟迟不上门的话,搞不好方氏会急出病来。
金嘉树闻言便道:“既如此,我回头帮着打听打听好了。”
海棠疑惑:“你找谁打听去?你与小冯掌柜相识么?你方才不是说,只是听春雨提起他与乔表哥的关系吗?”
金嘉树笑道:“麻嬷嬷跟我说,除了宫里赐下来的宅院产业,我若想在京城过得宽裕些,也需得再添些别的产业才好。她向我推荐那位吉公公的义子义女所打理的几家铺子,让我尽管放心参上一股。哪怕是宫里太后娘娘知道了,也只会赞同,不会反对的。我觉得麻嬷嬷说得有理,只是还没决定要选择哪一家店参股。但那小冯掌柜听闻在吉公公的义子义女中是最得力能干的一位。他名下有典当行与南北杂货,哪一家都是好营生。我没事找小冯掌柜打听一下行情,也没什么不妥当的。”
只要他跟小冯掌柜聊上了,再顺道提起乔复这个共同的熟人,打听一下人家计划哪天上门提亲,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嘛。
马氏赞赏地点头:“这个理由好,那小冯掌柜晓得你的身份,知道你有心参股,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朝太后的亲外甥,对典当行与南北杂货店而言,也是相当硬的靠山了。那小冯掌柜岂有错过的道理?
海棠却关注到了别的事:“麻嬷嬷建议你参股吉公公义子义女的店铺吗?她老人家对此可有什么说道?”
第1005章 提醒
麻尚仪既然能劝金嘉树参股吉公公义子义女的店铺,自然不可能不跟他解释个中门道。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吉公公确实需要找新靠山,而金嘉树又可以借此机会多添几个财源,双方都能得益,何乐而不为呢?
吉公公本身行事很低调,他的义子义女们做生意是一把好手,也不会涉足那些违反朝廷律令的行当。跟他们牵扯在一起,不用担心自己的名声会受损。而吉公公家大业大,在京城这种遍地权贵的地方,他想要保住自己的家业和义子义女们的生意,当然不能仅仅靠他曾经是隆定朝御前总管太监这一点。隆定朝都过去三十多年了,他一个老头子还能剩多少余威?只怕世人早就忘了他的存在。他想要过得安稳,总需要有几个当下得势的靠山的。否则,光是官府上门吃拿卡要,还有权贵大户的贪婪目光,他就撑不住了,随时有可能破产或被吞并。
从前他与宫中出来的老朋友们交好,能仗得一点慈宁宫的势,但也不敢过于张扬,生怕惹来孙家的关注,把他几十年的家业强取豪夺了去。如今他不用担心孙家了,可太皇太后也老了,为了义子义女们的事业能长久维持下去,他需要寻找新的靠山。而新君年纪太小,还未到立后纳妃的年纪,许太后的娘家又没什么人,唯一能攀上的就只有金嘉树这个许太后的亲外甥了。如今能靠着麻尚仪的人脉,与这位外戚新贵搭上关系,他还巴不得呢。只要金嘉树愿意参股到他义子义女的产业中,就变相成为了他们的护身符。为了说服金嘉树,他甘愿奉上两三成的利润,而不需要金嘉树操半点心。
站在金嘉树的立场,他虽然有了大宅,也有了大田庄,但这只是能确保他能生活得富足罢了。可如果他娶妻生子,家族人口繁衍,将来科举出仕,到了官场上与人来往打点,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不说长远的事,光是近期他就需要考虑给宫中“姨母”和“表弟”准备新年贺礼、明年大婚、别院购地建宅等等,这些事都要支出大笔银钱,而且还没法节省。他光靠手中的田产,一时间很难拿出这么多钱,若有了吉公公义子们产业的分红,就不必再为此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