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1279)

老家那边一切顺利,留在京城的人也就没什么好操心的了。

陆栢年笑话起了老友曹耕云,说他与儿孙们一道过年,为着发红包,都要掏光积蓄了,也不知来年还能剩下多少银子,只怕想要买些好书好笔好墨,都要向老朋友们借钱了。

二叔海长安则说起了对儿子的安排:“宝岩如今也大了,先前刚进京时,家里事多,外头又是国丧,到处乱糟糟的,我忙于公务也没顾上,只能由得他在家中撒欢。如今京中安稳下来,他也该去上学了,不能整天在外头乱跑。我已经打点过旗手卫惯去的卫学,二月初一开学,到时候宝岩就直接去报到吧。在学里记得用心学习,谨守规矩,不许胡闹!我会时不时查问你的功课,若是没有长进,反倒退步了,仔细你的皮!”

小石头哭丧着脸点了点头。这事儿他早就听母亲胡氏提过了,心里有所准备,倒也不惊慌。只是他一向在家里接受表叔公与曹、陆两位爷爷的教育,武艺则是跟父亲与堂兄堂姐学的,散漫惯了。如今要正式入卫学学习,他难免会觉得受拘束。可那又能怎么办呢?他总不能不上学吧?还好他早就找进京后新结识的小伙伴们打听过,知道卫学功课不算繁重,也有不少熟悉的朋友是同窗,想来上学后的日子不会太难过,就忍一忍吧。

胡氏摸着儿子的后背,有些心疼,不过没有说什么。丈夫总是为了儿子好,才会这样安排的。海礁也是走的上卫学求学,然后考武举谋军职的路,走得很顺利,如今前程也好。有他做榜样,小石头也照着这条路走,日后才能拥有安稳光明的人生。

第1075章 宫宴

海家人除夕夜守岁,熬到很晚,第二天清晨起来就晚了。

不过海西崖夫妇不在家,海长安夫妇虽是长辈,却也不大讲究规矩礼节,因此早早发了话,让各人自便。海棠海礁兄妹俩趁机睡了个懒觉,次日起来时,都已过了巳初时分(上午九点)。

海棠自行梳洗妆扮,吃了香草送来的热糕点做早饭,到前院给陆爷爷请了安。兄长海礁不知几时又出了门,海长安夫妻带着孩子出门逛去了,她闲来无事,索性就回了自己的屋子,寻了几本新买的话本,一边吃着瓜子儿,一边看书消遣,倒也悠闲自在。午饭也简单,让厨房把昨儿晚上吃剩的饺子和羊肉汤热一热送过来,也就对付过去了。

海棠的大年初一过得舒心又简单,相比之下,金嘉树的新年就没那么轻松了。

大年初一,宫里要举行宫宴。虽说国丧已经过去了,但新君认为自己身为先帝之子,理当守足三年国丧,因此新年大宴也要一切从简。受邀进宫参加宴会的,都是近支宗室或主流皇亲,没有文武百官、世家勋贵,无论是规模、排场还是人数,都无法与去年相比。

但新君打着孝道的名义这么做,谁能说什么呢?至于朝中百官,更是再赞成不过了。一次豪华的新年宫宴,是要花费不少银钱的。考虑到国库目前的存银,还有将来有可能需要用钱的地方,朝臣们自然更希望新君能尽可能节俭一点了。

近支宗室除去几位长辈老王爷以外,如今又以新君的嫡亲兄长康王身份最尊贵,接着的便是皇叔安王。纪王府出事后,如今已经没人提起了。但安王消息灵通,知道纪王与纪王世子都无声无息地死在了宗人府大牢中,纪王其余诸子除去年少不知事的幼童以外,全都被革除宗籍,废为庶人,流放去了皇家龙兴之地。安王心惊胆战之余,也乖巧了许多。

他知道,新君虽年少,但不见得比先帝心慈手软。他还是皇子的时候,确实曾风光无限,一度有望成为储君,但既然他在夺嫡之争中落败,就要认命。他在先帝德光帝面前低了头,如今在德光帝的继承人面前,也没有骄傲的底气。为了身家性命,为了富贵荣华,他也没什么好抵触的,反正这样的日子他已经习惯了。新君看起来比先帝要和气,他老实一点,兴许能过得更好呢?

安王看出康王是个斯文腼腆的性子,便主动站出来,带领着一众宗室成员,向新君与太皇太后、太后三呼万岁,当众歌功颂德,夸新君贤明聪慧,夸太皇太后与太后贤德,夸朝中百官忠诚廉洁,又赞颂大楚政通人和、社稷稳固、国泰民安……

安王如此知情识趣,又能压得宗室们乖顺伏贴,新君、太皇太后与太后见了自然也高兴。于是参与了歌功颂德的宗室们都得了一波赏赐,大家皆大欢喜。

宗室之后,就是皇亲出面向皇家贵人们敬酒了。

今年新春宫宴,参加的皇亲不多。太皇太后的娘家由承恩侯夫妇带着世子夫妻出面,周家三房与周四将军作为旁支都不曾参加;先帝吴皇后的娘家只有吴珂一个代表,吴琼留在承恩侯府过年;当朝许太后的娘家只有一个外甥金嘉树,他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十分低调,礼数周全,态度谦卑,既不容易出差错,也能给人留下好感;除此之外还有几位大长公主、长公主以及公主们带着驸马出席,再来就是得了特别恩典的张恭太妃了。

恭太嫔在大年初一得了新君恩旨,得以晋升为恭太妃,又有两位公主与驸马进宫相伴,可以说是受尽厚待了。今年宫宴,受到邀请的皇亲除了公主夫婿,便只有三代太后的娘家亲人。张恭太妃因为出身于有名的后妃家族,才得了恩典,她的兄弟也受到了邀请。张家家主心心念念着要再捧出一位皇后来,再保张家百年富贵,便厚着脸皮,借口夫人身体不适,不能与会,把女儿带上了。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