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礁告诉小妹:“安王的生母老德太妃,其实并不是张家嫡支之女,而是旁支出身,只因美貌聪慧,远胜于嫡支的姐妹,就被当时的张家家主送入了宫中。老德太妃感念嫡支恩德,一向乐意为家族出力,也没少教导安王亲近张家。可如今这位张家家主,远不如父祖开明睿智……”
海礁如今在锦衣卫当差,时常与宫里的人打交道,消息比从前灵通多了,也知道了不少秘闻往事。据说,张恭太妃当年被送入宫前,并不是姐妹中最出色的一个,本来还有一位旁支姐妹比她更加美貌,人也有才多智,可张家家主为了确保入宫为妃的是自己的亲妹,将那旁支的女儿送进了安王府后院。那时安王已有正妃与侧妃,那张家旁支女只能屈居侍妾之位,坐视才貌不如自己的张恭太妃进宫。张家家主兴许觉得自己做了个聪明的决定,可事实上,这位旁支女儿待在安王府里,对张家未必是什么幸事……
海礁小声道:“这位夫人为安王生下了庶长子,膝下有三子两女,熬死了一个侧妃,便得安王亲自上书请封,成了侧妃。别看她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是安王府后院中最得安王宠信之人。安王本就不是张家嫡支血脉,又得这位侧妃在耳边长年吹风,再加上前两年他生母老德太妃死得不明不白,传闻说是被张恭太妃所累,安王与张家的关系,早就不如从前亲密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张家嫡支没有选择再嫁一女给安王之子,又不肯让家主之女与吴珂或金嘉树这样亲近皇室的外戚子弟联姻,偏偏要肖想新君后妃之位,屡出昏招,只会让他们与安王府的关系更加疏远。而张家衰落不得圣眷的事实,也会越来越明显地被外界所察觉。
没有出色子弟支撑门楣、只靠女儿美色换取所谓家族荣光的张家,一旦被人察觉到了内里的虚弱,还不知道会落得什么下场呢!
海礁冷笑不已,海棠若有所思:“张家毕竟风光了许多年,多少还是有些家底的。虽说他家嫡支愚蠢无能,但那些多年的人脉积累若是就此荒废了,也太过可惜。吴珂马上就要娶张家二房的女儿了,能不能接手一部分张家的人脉呢?有枣没枣的打一杆子,也省得浪费了嘛!”
海礁怔了怔,也不由得考虑起这个可能性来。
第1101章 大火
晚饭在即,海棠与海礁兄妹俩没聊多久,就回到正院上房陪长辈用餐去了。
饭后,海棠私下将陆慎父子的故事告诉了祖父母,海西崖与马氏都不由得唏嘘叹息,对于李妈妈母子三人元宵节后带着陆家母子回村的计划毫无异议。
马氏还为此多给了李妈妈一小袋碎银,用作陆家母子在村里的花销。李妈妈那里早就得到了陆栢年给的钱,自然不敢再收。但马氏觉得,陆平安日后是要继承陆栢年学术衣钵并养老的,说不定连曹耕云的学问也一并继承了云,他的生活岂能怠慢?自然要吃用得更好些。乡下地方生活费用不高,这点钱只是为了让他们过得更宽裕些,也顺便贴补一下李妈妈。李妈妈自来了海家,一直勤劳做活,细心周到,令马氏十分满意。她知道李妈妈是遭了前夫算计,才带着儿女背井离乡的,如今没了夫婿,只带着孩子回乡,还不知道会引起什么闲言碎语。她兜里的钱财多一些,说话做事也能更有底气。
李妈妈十分感动,连连给马氏磕头谢恩,对陆家母子这桩差事就更上心了。
最后,还是海棠好说歹说,才把李妈妈与香草劝回了院子去,让海西崖与马氏夫妻俩能早些歇息的。明日就是元宵佳节了,虽然过节的东西海棠早就与二婶胡氏预备下了,但也少不了需要祖母操心的地方。二老及早睡下,明日也能更有精神过节。
海家人一夜好睡,第二日清晨起来,人人面上都精神奕奕的。胡氏早就命厨房煮好了各种馅料花样的元宵,早起大家用早饭时就先吃了一碗,热腾腾,甜蜜蜜,人人脸上都带了笑。
谁知大门打开不久,外头就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惊得海长安与海礁都顾不上还未吃完的早点,丢下碗就回屋换上大衣裳,急急出门去了。
据说,半夜时分,孙府发生了大火,孙阁老所住的主院完全付之一炬,周边几个院子也受到了波及,孙阁老本人与他的嫡次孙女小孙氏都死在火中。大火是清晨时才被扑灭的,在废墟中发现了两具焦尸,应该就是孙家祖孙二人。
这大火是怎么起来的?孙府里的仆人为何没有及时扑灭火苗?驻守在孙府外围的官兵为何没有及时发现火情?被烧死的真的是孙阁老和他嫡次孙女本人么?为何会有这么一场大火?是意外还是有什么阴谋……
种种疑惑充斥在所有听说消息的人胸口。顺天府、刑部与大理寺的人天未亮就赶过去了,前者还派出大批衙役,与五城兵马司的人合力参与了救火。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一场阴谋,不相信火场里的那两具焦尸,就真的是孙阁老和他的孙女本人。说不定这是什么假死逃生的戏码呢?
海礁傍晚时分回到了家中。他去见过祖父母后,便去了小妹的院子,低声告诉她:“孙阁老和他的孙女应该是真的死了,那两具焦尸就是他们本人。顺天府、刑部和大理寺的人都确认过了。我们锦衣卫也派了仵作去验看,确实没弄错。这不是什么假死脱身的戏码。”
海棠挺吃惊的:“这是怎么说的呢?虽然前些时候有过传闻,说孙阁老想要放火烧宅,可那不是被及时制止了吗?他的嫡次孙女小孙氏被婆家赶出来,又回娘家侍奉他了。他若是不想连累这孙女,肯定不能再放火自焚的,怎么又烧起来了呢?这火是谁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