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1311)

颍川侯世子没有出面,但颍川侯在上朝时,曾经当着群臣的面,向新君请罪,承认小孙氏曾经上门寻找过儿子,但被他们夫妇所阻。颍川侯府上下没人嘲讽怠慢小孙氏,也没人冲她口出恶言,只是很客气地请她离开。

即使她婚前曾经与颍川侯世子有过婚约,也早就作废了。如今颍川侯世子有妻有子,事业有成,忠君爱国,又怎么可能再与小孙氏这等娘家、夫家都参与了谋逆的罪眷再有瓜葛呢?若是事情传出去,叫他如何面对世人?如何面对家中父母妻儿?

颍川侯夫妇也知道小孙氏被婆家赶了出来,只能回娘家侍奉祖父,处境可怜,所以他们没有为难她的意思,只是请她不要再上门罢了。世子遵从父母之命,对前未婚妻避而不见,世子夫人就更是只有听从公婆丈夫安排的份。至于小孙氏为何会在回家后与祖父发生争吵,又为何半夜放火烧屋,他们就不知道了。

颍川侯坦然说出了当日发生过的事,倒让群臣们无话可说了。哪怕是暗地里最忠于孙阁老的孙派死忠,也不觉得颍川侯夫妇的做法有什么不对。曾家与孙家有仇在先,小孙氏如今又是那样的身份,颍川侯世子作为有妇之夫,避而不见乃是正理;颍川侯夫妇也是一片爱子之心,不想让儿子被人连累了名声与前程。他们又没给小孙氏脸色看,只是客客气气请人离开罢了。换作是朝上任何一个大臣,他们家里遇到小孙氏上门,约摸也是同样的态度,甚至大部分人还不如颍川侯府友好呢!

就算他们当中有人依然视孙阁老为政坛领袖,也不会在家门口当众与孙阁老的孙女拉扯,要见面往来、互通消息、筹谋日后……那也得避人耳目呀!

这件事原是小孙氏行事不妥当。她为何不能老老实实待在娘家侍奉祖父呢?为何要去找早就结了仇的前未婚夫?她难不成还想与颍川侯世子再续前缘么?这样的想法,又将宗室体面置于何地?!就算她的亡夫前纪王世子已被废为庶人,也依旧是皇家血脉呢!

退一万步说,她失了宗室妇的身份,处境艰难,想要再醮,摆脱罪眷身份,也不是不行。朝廷律法不曾规定官眷不得再嫁,宗人府也不会管一个庶人之妻是否要守节,料想前纪王府都把她赶出来了,亦不会再管她的婚事,可她盯上颍川侯世子做什么?人家已是有妇之夫了。她是想给人做妾,还是打算做外室?!无论哪一种,都能叫孙阁老颜面扫地,孙派党羽丢尽脸面……

一时间,批判小孙氏的声音就更大了。人人都认定了小孙氏就是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孙阁老死得憋屈,但那也是他没教导好孙女的错。小孙氏不孝,孙阁老得报应,他们自家人自作自受,都是天意,没有外人需要为此负责,那就再好不过了。

孙家大火的案子很快就有了定论,除了驻守孙府外围的官兵将领因为疏忽职守,被降了一级留用,没有任何人受到惩罚。

孙府烧毁的主院废墟还未整理完毕,几个早年被放良的老仆刚刚替旧主收敛了尸骨,就重获自由,各自归家去了。孙阁老祖孙俩的棺木被安放在有官府背景的义庄里,等待着后续安排,暂时无人理会。至于孙家这一大片族地日后要如何处置,就得看新君的意思了。户部、工部都有风声传出,说这片位于内城中心地段的土地可能会被没入官中,日后重建为官舍,或是作其他用途。反正孙家还活着的人不是在牢中服刑,等待开春后流放或秋后处斩,就是年前被押送回乡去了,管不了那么多。

孙府大火的案子一结束,关于孙家人的案件审讯工作,也顿时效率加快起来。无论是孙家曾经的盟友,还是孙家的政敌,都很有默契地加快了结案的进程。毕竟孙阁老本人已经死了,很多人心中都少了顾虑,可以放心大胆行事了。

京城也正式迎来了新君继位后,改元“重明”的第一个春天。

第1103章 安顿

在开春之前,李妈妈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京城海家。

她已经将陆平安母子俩在自己家里安顿好了。她家的老宅原是两进的,如今将后院租给了陆平安母子。香草又牵线搭桥,在自己熟悉的乡邻亲友中找了一对老实巴交还能干的夫妇,让他们负责给陆平安母子采买物质和做重活杂活,陆家母子的生活就更加轻松省事了。陆平安寡母甚至不需要离开走出家门、走出村子,就能与儿子安稳度日。

那对干杂活的夫妇在村中是大姓家族的一员。李妈妈自己从马氏与陆平安手中各得了一份租金收入与打赏,手头十分宽裕,索性就大方一些,将其中一份租金收入拿出来,送给那个大姓家族,换取对方一家对自家老宅的照看,以及对自家租户的日常关照。以这个大姓家族在村中的名望,村里人是绝不会对陆家母子有丝毫怠慢的。若是村外有人不长眼睛,他们也同样会护在头里。

李妈妈回村探亲扫墓,没有照实交代自家的真实情况,只含糊说丈夫在长安遇到了意外,他们母子三人生活艰难,幸好遇到好心人收留,如今跟着做官的雇主一家进了京城,差事轻松又收入丰厚,雇主出手大方还好侍候。至于他们母子带回去的租户,乃是雇主家附近一位举人的家眷,那位举人带着妻儿在京备考,不幸因病身亡,举人娘子已经给家乡亲人去信,催人来接自己和儿子,但在亲人到京之前,她为了节省生活费,就决定带着儿子到乡下租宅暂住。

李妈妈母子三人如今健康红润的面色、干净体面的衣裳、得体的首饰与生活用品,还有那辆一看就知道不是寻常人家能拥有的大马车,都能证明他们如今生活得很好。生活得很好的他们带回来的举人娘子与举人儿子,自然也不可能是骗人的。陆平安之母虽是侍女出身,但也在世家大院里生活了许多年,模仿着太太奶奶们,略摆一摆举人娘子的威风,村里人是不可能看出破绽来的。而陆平安随行带着的行李中,还有许多书本文房,每日又要背书做功课。若不是读书人家的小少爷,怎会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本事?!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