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1320)

谢文载表示:“陶阁老曾经劝过新君,但内阁中却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有镇国公夫人在京中养老,想来周家几位少将军在边疆镇守,行事也会更加谨慎。”

就差明说要留镇国公夫人在京城为质了。

陶阁老如今在内阁虽是首辅,但也做不到一言堂。内阁成员成分复杂,各有思量,有时候难免会与陶阁老意见相左。人家有人家的道理,陶阁老也不能随意驳斥,只能尽可能在其中斡旋,争取最理想的结果。比如这一回,新君未必就是想让镇国公夫人进京为质,纯粹只是想让未婚妻好过一些,好心办了坏事,可内阁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倒让周家人为难了。

谢文载心里是不赞同镇国公夫人进京的。一来镇国公如今还健在,人还没死就惦记着要把人家的夫人弄进京城做人质,这想法也太凉薄了些,先帝在时这么做不奇怪,可新君继位后,正该表现出宽仁来,让世人知道新君与先帝行事作风不同,免得官场风声继续糜烂下去;二来,镇国公夫人本人年纪也不小了,又一直生活在长安,咋然换到京城生活,且不说车马劳顿,她老人家是否能支撑得住,万一进京后水土不服,又怎么办?她是功臣之妻,太皇太后长嫂,未来周皇后的祖母,乃是皇室的长辈,又一向贤德,没事折腾她做什么?

谢文载也这么劝陶阁老了,陶阁老亦有同感。无奈内阁意见不能统一,而昔日站在周家这边的吴门故生们,自打返京回朝后,反倒不能再象从前那般,明火执仗地公开支持周家了。眼下孙家已经倒台,周家拥立救驾有功,在朝中没有了明晃晃的政敌,吴门故生们就得与周家疏远开来,免得引来宫中与内阁的猜忌,很多时候都不方便直接为周家说话。

如今,新君还未公开下旨召镇国公夫人进京,镇国公府也没明说要分家,周四将军更是只字不提接老母进京奉养的话,各方都安安静静地等待着长安与宫中的进一步消息,吴门故生们又能以什么立场,开口进言呢?

谢文载为此烦恼着,心里倒觉得进京之后,办事远不如在长安时方便了。

海棠与海礁便去安慰他,又拿学堂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多操心一下学堂建设与招生事宜,才让他稍稍忘却了心中的烦恼。

谢、曹、陆三人合办的学堂,由于本身就有吴家外围宅院的房舍为基础,结构格局又相对简单,在各家开春后动工的一系列工程里,是进度最快的,眼下已经基本成形,只剩下内部装饰了。曹耕云自打送走了儿孙亲人,便天天往工地上跑,偶尔才回曹家宅子睡觉,其他时候,就索性搬回来与谢文载、陆栢年作伴。在他的带领下,陆栢年也时常往学堂那边去,反倒是谢文载,由于有许多其他事要操心,到学堂的次数比两位友人都要少一些。

可即使谢文载有再多的事要操心,也不可能丢下学堂不管不顾的。如今海棠与海礁拿出招生章程与课程安排询问他的意见,又问他日后要授课的学舍与居住的私宅要如何布置,他便也认认真真地思考起来。

学堂的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而海礁在正院里住的东厢房,却已经彻底完工了。

整间屋子里外两间,修补了屋瓦墙面,更换了雕花玻璃窗,重修了火炕,粉刷了白墙。如今屋里屋外焕然一新,只等庄家送来陪嫁的家具摆设,新人成亲时就可以直接拎包入住了!

完工那日,海棠拉着兄长海礁,跟着祖父母到新房来参观,有什么不足之处都能及时发现,做出整改,务必保证嫂子庄敏仪住进来之后,能过得舒心自在。为此,海棠没少充当兄长的信使,给暂住在附近的未来嫂子庄敏仪送信,询问她对新房家具摆设的要求,也好从一开始就将新房布置得处处合嫂子喜好,免得日后再折腾着换摆设了。

庄敏仪虽然羞涩,但与海家认识多年,相处得久了,倒也不扭捏。她私下跟海棠说了不少自己对新家的想法,又拉着海棠去看父祖找人为自己打造的陪嫁家具。海棠趁机把家具都量了尺寸,回家画出图纸来,也好方便海礁去揣度新房该如何布置。

庄家为庄敏仪准备的陪嫁家具,基本已经齐备了,只等吉日到来,就能搬进海家。而海家为海棠准备的陪嫁家具,却刚刚上完了第一道漆,要真正完工,还得再等些时日。

这些家具虽然是海棠参与了挑选与设计的,事先也向金嘉树打听过金宅正院的房屋尺寸与格局,但在完工之前,还存在许多变数,海棠也不敢大意。

只可惜她如今没法打发人去金家宅子正院量尺寸,想问金嘉树,他又还在温泉庄子上休养,还带走了与海家人相熟的心腹们,暂未回归,海棠想找也没处找人去。

不过,随着海家正院东厢房的完工,以及庄家嫁妆日益齐备,海礁与庄敏仪的婚礼日期也渐渐近了。海家给金嘉树下了帖子,邀请他到家中观礼饮宴。金嘉树也到了应该回京的时候了。

第1111章 海礁大婚

三月末,暮春时节,天气晴暖,花木繁盛。

海礁终于将未婚妻庄敏仪迎娶回家,完成了一项人生大事。

海家宴开二十二席,分别在前院、跨院、正院与侧院摆桌,招待前来贺喜的男女宾客。前院请的是海礁的上司同僚与相识已久的好友同年们,西跨院请的则是与海家交情莫逆的吴门故生,正院招待的是亲友家中的女客们,而年轻未婚的女孩儿,便都聚在海棠所住的小侧院中,摆了两桌。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