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还有些拿不准,不知道他姨母是不是真的在乎他遇到的事,毕竟他从没有跟这位亲人相处过,也不知道她是否真心关爱自己……他如今迟迟不敢写信报平安,只跟我说了,我觉得这如何能行呢?若他不给他姨母写信,他姨母不知实情,还不知道会如何胡思乱想。况且镇国公府那边,也需要他的信来做辅证……”
海长安听明白了:“你今儿就是为了这事儿劝他去了?”
海礁点头:“我已经跟他说清楚了事情轻重,他也知道这封信是必须要写的,还得写得亲热一些,语气可怜一点儿,得让他姨母心疼他才行。有他姨母站在周家这一边,这一状才能告得更加有底气!”
海礁做这件事倒是没什么毛病,海长安的表情渐渐缓和下来:“虽然你做的是正经事,但也该跟长辈们说一声。”
“我记得了,下次再不敢瞒着。”海礁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原是想着,金嘉树的心事不好让太多人知晓,若叫老军师他们知道,可能反而会嫌他做事瞻前顾后的不够干脆。可若是没人催他,他一直拖着不肯写信,那信什么时候才能送到京城呢?索性快点解决了这件事,我也能安心帮爷爷查账,将那杜伯钦拉下指挥使宝座了。他在金家的案子里,也算是个帮凶了。他早日归案,金嘉树也能更安心不是?”
海长安想起自己刚刚失去父亲的时候,虽然得海家收留,可心里还是满怀不安。因为他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年纪又小,改名换姓,还离开了熟悉的长安,完全依赖养父母的善意存活下来,每每会忍不住揣测海家人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有什么用意,生怕自己犯了忌讳,惹人生厌。
金嘉树的纠结,海长安完全能体会。他当年还与海家人打过几年交道,颇为相熟。可金嘉树自打出生,就没见过那位姨母,甚至是近几年才知道了对方的存在,又怎敢笃定,对方一定会为他做主呢?一切的纠结犹豫,都来自内心的不安。那种感觉,海长安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他放软了语气:“等账簿的事告一段落,你得了闲,就多去陪金嘉树说说话吧。他刚刚失了亲人,又要养伤,内心必定有许多苦闷。你既然认了这个朋友,就该尽一尽朋友的职责。在这个世上,恶人歹人从来就没消失过,但好人也有不少。让他别因为遭遇了一些惨事,便觉得自己的前程黯淡无光了。别的倒罢了,他既然是在长安地界上遭的难,杀他家人的还是周家的仇人,镇国公府就一定会安排好他将来的生活,不会让他无依无靠地流落在外的。”
海礁眨了眨眼,体会到了二叔语气中隐含的关心与好意,忍不住露出了微笑:“是,我一定会好好开解他的!”
第252章 阴差阳错
送走了海长安后,海礁不由得大大松了口气。
虽然头一次瞒着家里人偷溜出门,就被二叔发现了,可他认错的态度良好,二叔很快原谅了他,还答应帮他保密。这就是大胜利了!
有了这么一回,以后若是金嘉树那遇到什么麻烦,兴许他还能向二叔求助呢。
回过头,海礁看向小妹海棠,忍不住小声问:“二叔是怎么发现我不在的呀?他几乎不会到我屋里来。”
海棠长叹一声:“今儿真的是阴差阳错!”
最初是因为她见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担心表叔公谢文载回家后,就会立刻跑来要笔记。今天祖母马氏不在家,表叔公少了顾忌,随时可能会直接到正院里来找海礁。他一进门就会发现海礁不在屋里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海棠决定要主动把笔记送到前院去。
当时确实没有人守在账簿旁边,但海棠出门前已经确认过,屋里没有点灯,也没有烧火盆,炕是暖的,可门边的灶台里明火已灭,只剩下一点火种,怎么都不可能烧坏整个灶台,再蔓延到隔着一堵墙的炕上去。窗户都关着,门也闭上了,轻易不会有人进来。海棠当时并不知道外头街上有杜伯钦的亲兵在监视,只是认为二叔海长安就在对面厢房里待着,自己又很快就会回来,便认定这屋里的账簿是安全的。
可惜谢文载还没回家,海棠扑了个空,正要回来时,便听说自家祖母要留在马家吃饭,自己中午要一个人用餐了。她直接从厨房拿了包子和热汤,也是为了省事。没想到回正院的时候,会遇到二叔出来,而她手中的午饭份量,却暴露了她只给自己带了饭的事实,又叫二叔瞧见她进了哥哥的屋子。
若哥哥在屋里,她为何只带了一人份的午饭呢?
海棠朝海礁摊开手:“瞧,就是这么不凑巧。我当时拿话搪塞过去了,还以为二叔已经信了呢。没想到等我吃完饭,开窗通风的时候,就看到二叔站在门外了。他要进来,我总不能硬拦着……”
海礁露出了无奈的表情。这回是真的运气不好。谁能想到,小妹带饭回屋的时候,竟会正好遇上二叔呢?
罢了,事已至此,他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了。反正二叔已经答应会为他保密,倒也没什么需要他担心的。
海礁把这事儿放到一边,便开始给小妹郑重道歉:“我不该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的,还瞒过了家里其他人。若杜伯钦的那些亲兵真个在光天化日之下,潜进了咱们家,发现了这屋里的账簿,还不知道会做出何等丧心病狂的事来!我竟然差点儿就叫你遇到了危险,实在是不应该。好妹妹,你别生哥哥的气,哥哥以后绝对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