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伯钦还不知道自己已被人出卖。但他还想要继续飞黄腾达,自然会将秘密出逃作为最后的手段。他身为朝廷命官,就算有孙家在朝中撑腰,若是弃官出逃,也是受人诟病的黑历史,会影响他升迁。所以,不到走投无路,他是不会选择逃走的。
既然不想离开,那就要铲除所有能证明他有罪的人证物证,就算周家人知道他骗了他们,也拿他没有办法。
杜伯钦盯上了张平贵与王老六二人。
他不清楚前者是怎么被周家人抓住的,眼下又被关在何处,但以周家素来的行事风格来看,张平贵与金家凶案有关,周家肯定会把人送去府衙关押,那他只需要盯着府衙大牢便可。
他之前已经利用府衙大牢里的眼线,解决过六个杀手,如今也不过是再多杀两个罢了。事实上,若不是那个眼线忽然断了联系,他早就对王老六下手了,又怎会让后者成了漏网之鱼?
杜伯钦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眼线为何会忽然断了联系?只当是府衙查得严,对方生怕会暴露,才会自行断联的。如今事急从权,他也顾不上这个眼线的死活了,直接派心腹找上了这个眼线的家,交给对方一瓶剧毒药物,要求后者尽快毒死那两名漏网杀手。心腹威胁了那名眼线,声称他若不肯照办,又或是没办好,他的妻儿性命便保不住了。
然后这心腹一出门,就被黄捕头带人拿下。
杜伯钦安插在知府衙门的眼线,是一名狱卒,见状放声大哭,到了黄知府面前,就把什么都招了。
他其实并非心甘情愿做杜伯钦爪牙的,只是从前受过杜家姨娘的恩惠。他年少时家贫,无力埋葬病亡的父母,多亏杜家姨娘好心施舍了他几两银子,他才能给父母办后事。后来杜家姨娘又帮他打点,将他送进府衙大牢里做了一名小小的狱卒,虽然位卑职小,却足以养活自己,他心中感激不尽,从此便将杜家姨娘视作大恩人。杜伯钦找到他,要他帮忙做事时,他虽然知道不妥,却还是念着杜家姨娘的恩情,想着她与这杜指挥使是一家子的,便爽快听命了。
杜伯钦以前曾经帮孙永禄解决过一个侵权案子的帮凶,还替自己一个亲兵搞定了受害者的家属,都是通过这个眼线办成的。
日前杜伯钦要对府衙大牢里的七名杀手杀人灭口,同样是这个眼线动的手。只是他身为狱卒,没办法接触到另行关押的伤者王老六,才漏掉了这个人罢了。他进府衙已经有十来年光景,平日又不敢上杜家的门,只在寺庙里给杜家姨娘供灯祈福罢了,知道他曾受过杜家大恩的人不多。他早有过杀人经验,自己也有几分机灵,每日正常做事,基本没人怀疑到他身上。
当他听到杜家姨娘横死的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
他心知不妥,自行断了与杜伯钦的关系,却在暗中打探杜家姨娘的死因。他一个小小的狱卒,哪里有门路能探听到这样的消息?直到黄捕头找到杜家姨娘的两个丫头,又与她们及她们的亲眷达成了协议,为了保护她们安全,把人接到府衙后头住下时,这狱卒才听说了真相。
他一时心神大乱,露出几分异样来,被黄捕头发现了。
这时候杜伯钦罪行已经被许多人知晓,孙家安插在长安城里的奸细也基本落网了,黄捕头觉得那狱卒在这时候露出异样来,有些不同寻常,便多打听了一下,终于找到了一位退休在家多年的老差役,从他口中听说了这狱卒入府衙是走杜家关系的往事。
黄捕头立刻就猜到了府衙的内鬼是谁,本想带几个人去狱卒家里逼问一二,让后者主动自首,也能减轻些罪行,就算是全了同僚兄弟共事多年的情份,没成想竟然正好撞上杜伯钦的心腹来威逼狱卒杀人灭口,抓了个现行。
如今狱卒把什么都招了,一心只盼着害死了恩人杜家姨娘的凶手杜伯钦能早日伏法,至于他自己?从杀第一个人开始,他就知道自己迟早会有这么一天。虽然对不住妻儿,可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这些年他也算是小有积蓄,大约还够妻儿过十年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十年之后是何光景,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他已顾不得这许多了。
自此,能指证杜伯钦罪行的证人,又多了一位。
黄知府早已将密折送出,不打算再等回音,便要联合陕西都司,先将杜伯钦捉拿归案。
第258章 完工
海家祖孙三人埋头查账的第五天,杜伯钦的宅子被围住了。
行动是由长安府衙主导的,但主力是陕西都司的兵。镇国公周老元帅也亲自到场坐镇。他身上其实还挂着陕西总督的官职,只是除了主管军务以外,一向很少用这个身份行事,因此西北官民都习惯用“国公爷”或“老元帅”来称呼他。但需要的时候,他也会打出陕西总督的旗号,让某些犯事的武官瞧瞧他老人家的威风。
杜伯钦的亲兵几乎一个不落,都被抓住了,有两个暂时没找到人的,也有人供出了他们的去处,自会有都司的兵去将他们捉拿归案。周四将军亲自带人,在杜宅附近的一座荒宅中蹲守到了从地道逃出来的杜伯钦本人。后者见到自己落入重围,心知定是逃不过去了,却不明白周家人是怎么找过来的,莫非是家里有人背叛了自己?
杜伯钦想到家中老妾去世后,家中不少仆人看他的目光都有了变化,心中暗骂不已。不过他当着周四将军这位同期武官的面,却不愿意失了风度,哪怕身上穿的只是寻常庄稼汉的衣裳,也要昂首挺胸作大丈夫状,想要说几句漂亮话,为自己辩解一番。然而周四将军根本没兴趣跟他啰嗦,什么话都没说,就直接把他送到镇国公与黄知府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