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361)

唐家为了能冲出西北,试过许多法子,包括结交外地将领、派旁支子弟进京经商、资助本地学子读书科举进京考试等等,只可惜全都失败了。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孙家打压西北的缘故,便换了思路,特地从京城请来两位教养嬷嬷,将家中女儿照着京城闺秀的规矩培养,还让镇国公夫人去求周太后,盼着能借周太后的路子,将女儿嫁到京城去。

当年周淑仪嫁进了京城的颍川侯府,虽说嫁的是二房旁支,却也是个极好的前例。唐家只惋惜自家女儿品貌不够出色,没能在二十年前与周淑仪一批进京,否则定能争取到更好的联姻……

周文君从前并没有把唐家的想法放在心上,如今却不能再忽视下去了。无论唐家有什么打算,只要他们不伤害西北边军的利益,周家是不会干涉的。可这一回,唐家明显是想把承恩侯府的嫡长孙当成跳板,打算借着唐蕙与周衡君的婚事,帮助唐家往京城发展了。为此他们甚至不惜伤害镇国公府的体面。这一点,周文君就没办法容忍了。

如果唐家好好跟周家人说自己的想法,看在两代姻亲份上,周家人也不是不能帮他们一把。可他们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自作主张,企图一女二嫁,对象还是周家两个房头的嫡长孙,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两房矛盾,他们到底把周家当成什么人了呀?!

周文君生气地说:“祖母总是偏着唐家人。回头我一定要好好跟祖父说说,让他老人家警醒着些!周家出了个白眼狼女婿,就够丢人的了。倘若连唐家也要在背地里拖我们周家的后腿,这日子还怎么过?!”

见她当真生气了,彭玉琪、周怡君连忙出言安抚:“消消气,事情还没到那份上。”“唐家这不是没能成事吗?堂婶不会上唐家当的。”

海棠也给周文君倒了杯茶,顺便将话题转移开了:“皇帝真个要把边军的将领们往外调吗?不知道会调谁?”

周文君的注意力一时被引开了:“这个就不知道了。我在家里也听说过风声,但这消息是堂婶从京城带回来的,一切还早着呢。等真正定下来,起码也是几个月之后了,估计是朝廷那边直接下令吧?但愿孙家人别又捣鬼,故意将那些最能干的将军调走。万一边境又有战事,西北边军打起仗来就要吃力了。”

海棠不知道承恩侯世子夫人从京城带了这个消息来。她知道这事儿,是因为山西都指挥使赵拙给老朋友庄同知来信,在信里给了暗示。这么看来,皇帝有这个想法很久了,久到隔壁山西都司的都指挥使都听说了消息,可陕西都司这边的人却到正月里才收到风声。

周家在京城的情报工作没做好呀……虽说承恩侯府也不容易,为了护送吴家幸存者与杜祺这个重要证人,还让世子夫人带着孩子在大冬天里千里迢迢赶回长安,但在消息传递的迅捷度方面,明显有所不足。长安在情报上总是滞后,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海棠沉思的时候,彭玉琪与周怡君也在顺着她的思路转移周文君的注意力:“调进京的将军会很艰难吧?人生地不熟的,孙家也肯定会刁难,还不如留下来。”

唐文君道:“话虽如此,但这是西北将领能走出去的大好机会,我祖父觉得,不该放过……”

第299章 分家之议

不但唐家想走出西北,周家也很想。

随着家族日益繁茂,家中子弟又大多从军,周家子弟遍布西北边军各地卫所。加上他们个个都从小教养严格,在家长安排下也不缺守边立功的机会,自己还勇武不惧死,升迁起来,自然比旁人顺利。可这么一来,周家子弟得占高位多了,外人难免会觉得周家把持了西北边军的要紧位置。皇帝忌惮周家,便与此有关。

然而,自家子弟资历才干出身功绩样样不缺,为保家卫国而征战时,也是豁得出命去的。大战打得最激烈时,同代的周家子弟能折掉一多半,剩下的人中也不乏重伤残疾者。周家人牺牲了这么多,凭什么就不能象其他人一般凭功升职呢?皇帝没派真有才能的靠谱武将到边军来分权,又不许周家子弟到西北以外的地方任职,难道是周家的错?军中的要紧职位就放在那里,朝廷不派人,最后还是要从边军中挑人去担任,那又为什么不能是周家人呢?好歹自家子弟会听从镇国公号令,勇气才干都不缺,比外人更可靠些。

若是周家子弟有机会走出西北,周家也不是非得固守西北边军不可。大楚那么大,有那么多卫所驻军,周家出色的子弟再多,撒把出去,也就不显眼了,皇帝便不用再猜忌周家人把持了哪里的兵权,会威胁到他的权势。

如果西北边军其他将军们也同样有机会走出去,对周家只会增加助力。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地方上,愿意为西北边军、为周家说话的人越多,周家将来的路才能走得越稳,不是外戚阁臣随意几句谗言,就能轻易动摇的。

皇帝透露出来的意思,镇国公周老元帅已经很明白了。他清楚皇帝是想削弱周家子弟在西北边军中的影响力,但他不在乎。他从来就没想过要一直把持边军大权,只是大战来时,朝廷那边只会拖后腿,为了西北军民,他必须站出来主持大局。倘若他谦让了,边军将领众多,各有本事,只怕互相间谁都不服谁,难以达成一致,到头来定会影响到大军的效率,叫胡人得了便宜。那还不如由他出面统领大家算了!

但眼下边境太平,胡人那边陷于权力内斗,一时半会儿顾不上侵楚。皇帝若愿意厚待周家人,不把人赶尽杀绝,镇国公也不介意稍稍放手,提拔几个能干的年轻后辈,让他们慢慢接手西北军权——哪怕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姓周。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