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唐夫人又指责家里的教养嬷嬷们。两位嬷嬷负责盯紧两个大姑娘的日常起居与学习。唐若为了避开镇国公府夫人的青睐,已称病好些日子了,平日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埋头练字练画,暂时用不着教养嬷嬷们,因此嬷嬷们都围着唐蕙转呢。唐蕙约见外男,又带了丫头婆子出门,嬷嬷们难道一点儿都没发现?那也太失职了些!况且教养唐蕙本就是嬷嬷们的责任,如今唐蕙出了问题,难道不是嬷嬷们没把她教好么?!
教养嬷嬷们则一人声称病了,另一人又被唐蕙刻意用借口支开,去陪唐老夫人说话了,才未能及时发现端倪。虽说她们确实有失职之处,但并非主要责任人。关键还是唐蕙太过大胆了!她们教她的东西,她竟然全都抛在了脑后!明明私会外男,却还要狡辩自己光明正大。若是在京城,这样的姑娘丢尽了家族的脸面,都是要被送去庵里清修的!
唐家当然不会把唐蕙送去庵里清修,只是名声上受人非议罢了,过两年就没人提起了。花了那么多精力才培养出来的优雅淑女,即使不能嫁进高门大户里联姻了,用来拉拢军中的后起之秀还是没问题的。若是把人送去做尼姑,那这些年花费的心血就全都泡了汤,也太浪费了些。
唐家只想尽快让风波平息,让流言蜚语散去。但唐夫人不觉得自己有错,非要争这一口气不可。她跟娘家人这么说,也跟亲友们这么说,还曾经亲自跑到镇国公府来,向镇国公夫人与周二夫人诉苦。
她想要把两位教养嬷嬷给辞了,反正唐蕙已经废了,唐若也把该学的学到了,唐兰将来肯定是不能联姻的,留着教养嬷嬷没什么用处,还连累得一家老小都不得放松。本来她还指望两个教养嬷嬷能帮忙牵线搭桥,为女儿说一门京城的好亲事,但她们根本帮不上忙,白养着又有什么用?
教养嬷嬷们自然是不肯认错的,为了自己的名誉,她们还跟主母犟起来了。虽然不至于闹到外人面前,可她们也没少跑到唐老夫人与其他几房的女眷处叫屈,还在唐家姐妹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唐若不为所动,唐蕙有几分心软,却是自身难保,无力相助。至于唐兰,听说以后不用象姐姐们一般上课学习,她高兴坏了,又怎会替教养嬷嬷们说好话?
周文君与周怡君说起这些事,都是感慨万分。不过如今长安权贵圈子里的热门话题,已经从唐金纠纷转移到了唐家主母与教养嬷嬷的争执矛盾,想必议论唐蕙的人会越来越少的,这也不是坏事。
周怡君还笑说:“我今儿还跟大姐姐说笑呢,说这会不会是唐家故意想出来的法子?只要他家有了新的传闻,旁人就不会再念叨着唐蕙姐姐了。”
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不过唐夫人闹得这么大,若是唐家最后没有炒掉两位教养嬷嬷,唐夫人当家主母的权威便要打折扣了。若她最终会把人炒掉,那两位教养嬷嬷又何必参与进来?这不是自讨苦吃么?
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海棠便与周文君等人约定,继续书信往来,关注后续的最新消息。
第317章 不舍
四个女孩子赏了不到半个时辰的灯,倒是聊了大半个晚上。
分别的时候,她们还有些依依不舍。
虽然周文君、周怡君与彭玉琪住在一起,又能每天与海棠通信,但是吃瓜聊天嘛,当然是面对面地聊比较有意思。今夜一别,她们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聚在一起。
而彭玉琪又决定要在开春后返回甘州,与父亲彭同知团聚,不再留在长安了,免得金家那边与唐家议亲不顺,又再次缠上来。她很有可能会在二月出发,仔细算算,留在长安的时间不多了。
就连周文君,也早晚是要回甘州去的。若镇国公府没有别的安排,兴许她会与彭玉琪同路。
这回轮到海棠不舍了:“如果你们都走了,我岂不是只能跟怡君做伴了?甘州离长安两千里地,我想要和你们通信,就不象现在这么方便了。”
彭玉琪问周怡君:“怡君是来长安说亲的吧?还会回宁夏中卫去吗?”
周怡君红着脸回答:“还不知道呢……我倒是想回去多陪父母一段时日的。”虽然父母更倾向于她在长安陪伴祖母几年,代父母尽孝。
周怡君的归期还未定,但元宵节一过,她就跟周文君、彭玉琪分开了。周家三房已经给她传了话,她明日就要搬回自个儿家去。虽说她仍可以时时与周文君她们通信往来,但终归不如同住在一个屋檐下那么方便。
只要一想到回家后要面对马老夫人与周晋浦一家,周怡君就不由得头痛。兴许祖母周马氏还会让她帮忙料理家务,也有可能会在她面前介绍各种适龄未婚男子……日子是绝不可能象在镇国公府里那般轻松愉快了。
想到这里,周怡君只能央求海棠:“海姐姐得了空,多来瞧瞧我吧?又或是劝姨奶奶多来看看祖母,陪祖母说话。如今我们家闭门谢客,只有关系极好的亲友才能进门。而在所有人里,我祖母又最高兴看到姨奶奶过来。每次姨奶奶来了,她吃饭都更香甜几分。如今她一个人要料理家务,还要应付老夫人与长房那边的刁难,十分辛苦。若是姨奶奶来了,她老人家便能放松片刻,心情也会好许多。”
这倒是没什么难的。过完年了,海家也会清闲下来,马氏更有时间走亲访友呢。海棠一口答应下来,还说:“有事没事都可以给我写信。你可以打发马叔夫妻的亲戚送信来我们家,他们顺道就捎了消息过来。我阿奶感兴趣了,不必我开口,就会去看姨奶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