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就要看皇帝怎么想了。如果皇帝还是舍不得问罪孙贵妃,拉孙阁老下马,旁人再不甘心,又能做什么?吴家三名幸存者都不在京城,京中就只有德光皇帝是受害者家属,他不打算为亡妻亡子申冤,外人再气愤也没用。
海棠沉默了一会儿,问谢文载:“三司奉旨会审,主审官都是什么人呢?是向着孙阁老的,还是向着吴家人?”
谢文载顿了一顿:“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这三家,大理寺卿是皇帝的人;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士林清流,右都御史与吴文安公有旧,属下多名官员即使不是吴门故生,亦心向吴门,更厌孙党行事;刑部尚书则素来与孙阁老走得近,还是孙阁老推荐入阁的。”
如此看来,“三司会审”里的三司,背后也代表着不同的派系,会审出个什么结果来,还是未知之数。并不是孙永柏下了狱,孙家的罪行就一定会大白于天下的。
曹耕云想明白这一点,就忍不住“啧”了一声:“难不成这回又叫孙家逃过去了不成?只舍了一个隔房的堂侄,他家就能逃过抄家灭族的大罪?那也太便宜他了!”
陆栢年低声道:“其实只要皇上下得了决心,根本不用担心罪证不足,就能光明正大将孙阁老父子问罪下狱。只要他们失势,那些依附于他们的官员便会自寻出路。以孙家人的刻薄寡恩,不会有人心甘情愿拿身家性命去为他们冒险的!”
海棠眨了眨眼:“那孙永柏会为了孙阁老父子,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吗?”
三位老爷爷齐齐抬头看她。
海棠有些害羞地抿嘴笑了笑:“曹爷爷方才不是说,孙永柏被孙阁老安排去给孙永平做帮手,功劳没多少,升官也不快,倒是孙永平闯出什么祸,都是他来收拾善后吗?他若是个精明人,一定会觉得自己身居庸材蠢货之下,十分憋屈吧?但他全都忍下来了,还懂得利用孙永平来为自己谋好处,可见他这人有多么看重名利权势。为了权势,什么都能忍。可如今他被孙家推出来做替死鬼,那就什么名利权势都要成空了。除非孙家能保住他的性命,还承诺将来保他富贵,否则他怎么可能甘心?!”
而孙永柏身为孙阁老堂侄,替孙永平打了那么多年的下手,对孙家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肯定一清二楚。
一旦他对孙阁老一家生出怨恨来,说不定会抱着“我倒了大霉你们也别想好过”的念头,给孙家来个狠狠的背刺呢?
第533章 长安前卫的大比武
海棠说完了那番话后,就被表叔公谢文载塞了本书,半撵半送出了宅子。
海棠一脸问号。
怎么回事?她刚说了个开头而已,怎么就把她撵出来了?看三位长辈的表情,他们分明也是很心动的。接下来有什么新计划,是她这个始作俑者不能听的呢?
然而谢文载与曹耕云、陆栢年三位老爷子都很坚持。小姑娘很聪明,提醒了他们重要的事,但接下来就是阴谋诡计了,小女孩儿实在没必要知道。不是来找书看打发无聊的么?那本书可有意思了,赶紧带回家看去吧!
海棠扁着嘴回了家。
书确实挺有意思,但那跟对付孙家的新计划相比,意思就差得多了。怎么就不让她旁听下去了呢?兴许她也能帮着出点主意?不能这么过桥抽板的呀!
海棠憋着气,直等到祖母马氏回了家,被她带回来了新消息转移了注意力,方才将憋气的事抛到了脑后。
马氏带回来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马舅爷先前找人托关系,给两个儿子和一个大孙子在长安前卫谋缺,费了不少银子,才成了两个,大孙子因为年纪尚小落了空。可新指挥使曾庆喜一到任,全卫大比武,无论是真金还是假银,在众目睽睽之下都要现出原形来,马家两个儿子谋到的缺,就不是那么稳当了。
各方面素质都还过得去的马家长子马路元成功保住了位置,还因为曾庆喜有意在卫所中安插自己的亲信,而马路元岳家又有门路的关系,与曾庆喜带来的手下做了交换,顺利升调回了长安右卫,不但往上升了一级,新同事们还都是马家的老关系,将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能顺利许多。
他的长子虽然未能进入长安前卫,可做父亲的在长安右卫混出了头,做儿子的前程也就有了保障,未来可说是一片光明。
然而,骑射水平不过关的马路升,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他在比武场上露了底,虽然不是倒数的那一批,但也没能达到曾庆喜心目中的合格线,被客客气气地礼送出了长安前卫,还没法找人抱怨去。
这是在全卫官兵眼皮子底下举行的大比武,不但比骑术、比射箭、比兵器、比徒手格斗,也会比兵法、比练兵、比各种文职技能。哪怕是身体不好的人,也能试一试文书工作。谁行谁不行、哪个人都擅长什么,在几天的大比武过后,便都一目了然了。
当中就有身体弱、武艺差、骑射糟却擅长兵法谋略的武官被留用,转职做了军师的例子,也有样样稀松平常却有文书算账方面的长处的士兵被新指挥使收入麾下。因为真本事不如人而被清退的人也没什么好不服气的。清退的过程中,新指挥使不许任何人笑话奚落他们,还答应让他们明后年大比武时再来参加比试,又或是让兄弟子侄来接受检验,顶上他们的缺。
知道自己不是彻底没了出路,家人后代也还有出头的希望,被清退的人也不好意思闹腾,老老实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