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君方才就一直在沉默,听到这里,忍不住抬起头来:“祖父祖母未必就不知晓。我爹娘进京后,知道了这个消息,没理由不写信回来告诉祖父祖母的。”
周华君不解:“你咋知道?”
她咋知道?
周雪君抿了抿唇。
她当然知道,父亲母亲送给祖母的寿礼,早在三天前就到达家中了,她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她连装寿礼的匣子上刻着什么花纹都一清二楚。母亲还给她写了亲笔信,也有给她准备的精致小礼物,就是她今儿戴在手上的新镯子。她只是不知道那特地封起来的红匣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刚送进他们四房的院子,祖父就立刻打发人来带走了,连着送礼的人一道。
所谓七皇子的消息,祖父祖母起码三天前就知道了。今日才在人前上演一出“儿子千里送礼贺母寿”的戏码,不过是为了将七皇子的存在公之于众罢了。
周雪君心里门儿清,此时却不敢对周华君透露一句。因为祖母镇国公夫人嘱咐过她,不要告诉别人,她父母的寿礼在三天前就送到长安了。
周雪君不吭声,可周华君很想知道答案。海棠在旁见状,便帮着解释了一句:“这样的大事,太后娘娘会瞒着其他人,却未必会瞒着最亲的兄弟。只是事关重大,就算镇国公夫妇心里知情,也不会随便跟家里的小辈提起吧?”
周华君想想也是:“你这话倒也没错。这些日子我们跟麻尚仪都混熟了,可她一句七皇子的话都没提过呢。她就是慈宁宫的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不过是瞒着我们罢了。可祖母她老人家是一定知情的!麻尚仪经常去祖母那儿说话呢。”
海棠眨了眨眼:“不过,这件事既然是秘密,如今怎会忽然公开了呢?七皇子会借着周四将军的人,给镇国公夫人送上寿礼,就是要与亲戚们来往的意思了吧?皇上还因为太后娘娘保护七皇子有功,特地给她老人家加尊号,应该也会给七皇子正名吧?这是不是太突然了些?”
她想不明白,皇帝为何要做这样的事?他不是都决定让八皇子成为储君了吗?为此还争取到了周太后娘家周家的支持,想要让周家成为八皇子的助力。如今他又把七皇子推出来,就不怕周家有什么别的想法?七皇子好歹还是周家老姑太太的亲外孙,八皇子的生母只是给周太后做过几年宫人罢了。这亲疏关系如此分明,皇帝怎么就笃定周家还会继续支持八皇子,而不是转向七皇子呢?
就算七皇子从出生开始,便一直是隐形人,不为外界所知,他毕竟是正宫嫡出。皇帝从来没有下旨废过吴皇后,七皇子作为吴皇后所生,身份天然就比其他任何一位皇子高一等。有他在,别人为什么要支持庶出又年幼的八皇子成为储君?!
八皇子立储的事还没影儿呢,皇帝就要给他弄来个强力的竞争对手,是生怕自家的储位定得太快太顺利了,经历的波折变故太少么?!
这些问题,周华君哪里回答得出来?只能看向吴琼。
吴琼更是说不清楚了。她知道的就只有方才在席上听送寿礼的亲兵提到的消息:“皇上在月初向群臣公开了七皇子的消息,还领着七皇子与八皇子一块儿召见朝中重臣,又命礼部拟定嘉号,说是要给两位皇子封王。”
海棠眨了眨眼:“孙阁老没说啥?”
吴琼摇了摇头:“那人没提。国公夫人也没问。”
就算孙阁老想说啥,估计也没有意义了吧?皇帝又不是要立刻册封哪位皇子为储君,只是准备给他们封王罢了。皇子封王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么?朝臣还能反对不成?
只不过,孙阁老原本一力主张皇帝应该将出继的纪王世子认回皇室,册立为储君,理由是“主少国疑”、“国赖长君”,八皇子年纪太小了。可有了七皇子,这个理由就不再成立了。
七皇子出生于德光二十年,如今虚岁都十四了。虽然年纪不算大,但也不是八皇子那样的小孩子。别说皇帝似乎还能再撑几年,就算他撑不下去,十四五岁的少年皇帝也不算小了。
他还是正宫嫡出。
有这么一位嫡皇子在,皇帝膝下共有两个儿子,朝臣凭什么再提纪王世子还宗?
不管储位最终花落谁家,都与出继之人无关了。
第539章 议论
宴席结束后,宾客们纷纷往镇国公府大门口方向移动,却在私底下议论着七皇子的事。
今日七皇子搭周四将军的顺风车,给镇国公夫人送上寿礼,这件事令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
大家本以为周家与皇家的关系也就是那样了,三皇子被害死后,不可能再出一位有周家血统的新君了,若叫孙家支持的皇嗣上了位,周家的处境只怕比如今还要更差。不过八皇子的生母与周太后有主仆之情,如果八皇子能成为储君,未来似乎还不至于太过晦暗。因此,消息比较灵通的人得知镇国公决定要支持八皇子上位,心里都还挺赞成的。
结果这时候忽然冒出了一位七皇子,竟然是吴皇后临终前所生,一直被周太后藏在慈宁宫中,才躲过了孙贵妃的谋害。这叫人如何不震惊呢?原来世上还有一位拥有周家血统的皇嗣,那比八皇子又更亲近几分了。
只是这么一来,周家该支持哪一位皇子才好?
太后与皇帝都早知道宫中还有七皇子了,怎么就推迟到如今才肯让世人知道他的存在呢?但凡先前孙阁老极力主张纪王世子还宗立储的时候,皇帝把七皇子推出来,还有纪王世子什么事儿?出继的庶皇子,凭什么跟中宫嫡出的皇子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