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过王成复之妻后,海棠带着鞭子回了自己家,看到崔大壮正在前院整理柴火,想了想,便要了几根带回三进院去,然后摆放在院子里的空地上,试着拿那根小牛皮鞭去抽它们。
她基本掌握了用鞭的常用技巧,已经能抽得很准了,力度也掌握得很熟练。不过,她是头一次用这根鞭子,并不清楚它的威力,所以头一鞭就收敛着来,结果鞭子只将最细的一根柴打折了。
第二鞭,海棠就可以放开手加点力气了。这回的成果不错,细柴都能打断了,稍粗一点的柴也断了一半,估计两三鞭下去就能搞定。
海棠对新鞭子的杀伤力还是挺满意的。她目前毕竟年纪还小,力气有限,能用鞭子把人打疼就不错了。等她长大了,鞭子的威力也会随之增加的。
不过……说起来她的内功也学了几个月,不知道实用起来,能有什么效果呢?她的内功心法熟练度已经超过了80%,但除了力气大一点,基本没什么应用的机会,只能保证自己在寒冬雪天里,手脚都是暖和的,不会轻易生病。
想到这里,海棠便产生了“试一试”的念头。她运转内功,将内力附着到手中的鞭子上,用力朝着地面上的柴火抽了过去。
一声清脆的“啪”声过后,所有柴火都被鞭梢一击两断,其中几根比较粗的,还有木屑飞溅,散落了一地。
海棠吃了一惊,迅速扫视周围一圈。
很好,三进院里没有人,祖母马氏在屋里跟崔婶说话,金果又被祖父海西崖派到育苗所照看越冬的葡萄苗去了;二进院里,谢文载表叔公与二叔海长安都出了门,剩下的人几乎都窝在屋里做自己的事;至于前院?仆人们来来往往,都忙着干活,崔大壮还在整理柴堆,没有功夫留意她在三进院里做什么。
海棠迅速将碎柴捡起,丢进了自个儿屋子小炕的炉灶中,转眼就把它们毁尸灭迹了。
不过,她看着手里的鞭子,是越看越喜欢了。之前她曾在王成复之妻娘家的马具店里买了全套马鞭保养工具,眼下正好翻出来,给她新得的爱鞭做一遍保养,再小心存放起来。
这东西暂时只能压箱底。她平时用自己原本的那把小鞭子练习就行了。等什么时候家里人都意识到她已经成了鞭法高手,她再拿出压箱底的爱鞭惊艳世人,应该不会有人觉得奇怪吧?
第66章 年近岁末
玻璃作坊研究了一段时间,总算在年前成功烧出了谢文载、曹耕云与陆栢年设计的玻璃文房用具的第一批样品。
只有镇纸、笔山和水盂这三种,没有笔舔。这小东西虽然不难烧,但在西北用的人少,海西崖觉得有些多余,想着目前时间有限,没必要浪费在它身上,因此就驳回了。
这批新做出来的样品都偏厚偏结实,不过器型依然挺好看的,只可惜做不来花纹,全都是光面的样式。
几位大食玻璃匠人在试烧玻璃文具之前,就知道自己会被送往甘州开新作坊教更多的徒弟,以后还有机会前往更繁华的大城市去发展事业,自然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小命了。他们还想把真本事留到将来呢,如果现在就把那些高等级的玻璃器制作技巧教给了马上要说再见的肃州学徒,将来他们还怎么折服大城市的徒弟?
因此,几位大食匠人都找了借口,婉拒传授肃州作坊里的学徒们在玻璃器表面上雕花刻纹的技艺,只答应多教一些器型。海西崖当机立断,答应了他们的条件,趁机拓展了玻璃作坊的产品种类。
现在,玻璃作坊里的学徒们,据说已有大半学会了独立烧制酒器、茶具与食具,包括新学的文具在内,出品种类已经相当丰富了,足以养活整个作坊,给肃州卫带来一条可观的财路。
其中一名颇为机灵的学徒,还讨得了教导他技艺的大食师傅的欢心,成功说服对方开始用心研究具有大楚特色的玻璃器物,而不是固守西域的传统器具造型。那位大食师傅主持着烧制出了文房用具的样品,近来已经在研究大楚的传统装饰图案了。
海西崖受此启发,在甘州再一次来信催促的时候,就把两名机灵的学徒连同大食匠人们以及几车的新粮玉蜀黍一并送去了甘州。学徒们会作为跟班随侍在师傅们身边,等师傅们在甘州安顿下来了,也有了乖巧机灵的新徒弟侍奉,他们再回来。
反正都司的主事者是周家长子,对兄弟们一向关爱有加,不可能强抢周三将军手下的人。而这两名学徒素来颇为机灵,能在大食匠人们身边多留几个月,必定能学到更多的玻璃烧制技艺,若能将在玻璃器具上烧出大楚风格装饰纹样的技术也一并学回来,肃州的玻璃作坊就更有底气了。
海西崖不担心这两人会从此另攀高枝,他们都是肃州城里的老户,父母妻儿家族产业都在本地,跑不了的。
眼下年近岁末,新建不久的玻璃作坊与葡萄酒作坊都暂时停了工,只留几个人值守,其他人都放假回家过节了。只是所有人都被禁止出城,哪怕是走亲戚也不许,免得作坊还未出成果,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工匠苗子就被外人挖走了。
因着新酿的葡萄酒开了坛,新烧的玻璃器也被送给了几位城中有体面的文官武将鉴赏,消息渐渐传开,肃州军民都知道肃州卫如今有了赚钱的新产业,私底下议论纷纷的。小老百姓们只是凑个热闹,顺便讨论一下家中子侄小辈是否有进作坊学手艺的可能,那些家里有一定家底的财主们,则开始考虑,自己是否也能分一杯羹了。